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凡勃伦制度主义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制度主义的开创者,凡勃伦留下了宝贵的制度主义纲领。但凡勃伦的继承者们逐步偏离了凡勃伦的本能—习惯心理学与涌现哲学基础,二战之后,随着制度主义的衰亡,凡勃伦制度主义也随之湮灭。随着近年来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涌现哲学的发展,内生偏好、场景理性、本能—习惯心理等凡勃伦制度主义的传统命题又一次得到了支持,使凡勃伦制度主义有了复兴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 《经济学家》2003,(3):104-110
本文从方法、前提、定义和性质、制度起源与发展、制度变迁过程等几个方面归纳了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指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将制度视为技术进步的阻力,制度变迁就是不断克服制度阻力的过程。从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对比中,本文认为不存在前者替代后者的可能性,并粗略地提出了一个结合这两种理论的制度变迁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4.
凡勃伦(T.B.Veblen,1857~1929)是上世纪美国最富洞见的经济学家,不仅有幸影响了一批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而且其学术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事实上,凡勃伦在1918年正式创立了制度经济学,为制度主义奠定了哲学和理论基础,从而成为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还出版了11本具有长远影响并获得世界性声誉的著作,如《有闲阶级论》、《企业论》、《现代文明中科学的地位》、《工程师与价格制度》、《不在所得者和现代商业企业》等。  相似文献   

5.
两种新制度经济学:语义区分与理论渊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林 《经济学家》2001,(5):56-60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尽管两个“新制度经济学(neoinstitutinal economics和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都将制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其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截然不同。国内热衷于对新古典传统的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过于冷落了凡勃伦传统的制度经济学,从而导致对后者的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学的范畴对消费孤立地加以研究。社会学角度对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的非使用价值体现上。马克思、韦伯、凡勃伦等人的研究为消费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自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必要借鉴西方的社会学消费理论对中国的消费欲望膨胀的现象做一解释。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理论对诺思 制度理论的影响 尽管马克思创立理论的历史背景及目的动机与诺思不同,但是马克思理论对诺思制度理论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诺恩曾经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一位真正的制度经济学家 ,现代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找到有关的论述。本文将从制度与技术的关系、制度变迁的动因、产权制度的演进等几个方面来对马克思的制度理论进行一番简单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康芒斯和凡勃伦作了比较,讨论了康芒斯为构建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所作的努力,包括康芒斯理论与本能-习惯心理学、达尔文主义等的关系,以及康芒斯有关社会制度和法律结构的分析等。文章认为,康芒斯忽视了本能-习惯心理学,对达尔文主义的哲学等观点没有予以重视,而对没有包含在法律范畴之内的制度、自组织或者自发秩序则强调不够。  相似文献   

10.
制度经济学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作一完整,全面的描述。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习惯和规则在制度分析中十分重要。文章指出制度经济学并非只是定性地分析问题,它同样在经济分析中使用定量化技术。文章还详细阐述凡勃伦,康芒斯旧制度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习惯和制度,并指出当前十分时髦的新制度经济学中存在某些问题,应以旧制度经济学者的思想对两者加以整合。最后说明在经济分析中习惯和规则无所不在,制度经济学在创建之时就有  相似文献   

11.
傅殷才具有系统的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学术背景和学术素养,他坚持用马克思的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做指导,将制度经济学派置于西方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科学地评价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他揭露了制度经济学派理论思想的阶级性,并对“工艺决定论”、社会乌托邦构想等进行批判.他研究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理论的目的是践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社会责任: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智慧,推进中国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与制度.傅殷才对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即只有符合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政策制度才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2.
周业安 《当代财经》2001,38(6):76-78
最近20年由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使人们对处在身边的各种制度的起源及其增长效应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家常常把这一功绩归结为科斯早年的杰出贡献,但演进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使得老制度经济学家变得重要起来,比如马克思、凡勃伦、哈耶克、康芒斯和米切尔等等,这些制度经济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注重研究制度的基本范畴,包括习惯、规范、传统、宗教=非正式制度安排等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后果,特别是注重对制度演化的动态分析(可能康芒斯除外)。然而,也正是在这一领域,大概是制度经济学研究得最不成功的(当然,哈耶克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制度经济学家,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强权问题)。可以说,迄今为止,制度究竟是如何起源以及如何演进,还是一个迷。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在对经济危机产生根源的认识上存在重大差别。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自由放任的市场和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制造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助推器。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投资盲目性和证券市场、产品市场的共同作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比较而言,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远比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14.
钱书法教授等著的《分工演进、组织创新与经济进步——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研究》一书,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视角解读和阐发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创造性地建构了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科学体系框架。该著作运用"社会分工制度"分析范式,直面现实,回答了自主构建国家价值链和国家价值网络的途径、动力、战略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利用技术推动和内需拉动双重驱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二者在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的研究目的、制度发展的动因、制度变革方式以及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既存在差异,也有相互融通之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完善,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广义的经济制度。制度分析是马克思的基本分析方法,运用这一分析方法,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两权分离"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和理论,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虽然对厂商的起源、性质、边界与行为的认识有重大不同,但都构筑了庞大而系统的分析体系。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厂商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以马克思厂商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厂商理论的合理之处,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厂商理论,更好地为我国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18.
邓葱 《当代经济》2008,(9):152-153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纽成部分,马克思对制度变迁的深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主体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术界对凡勃伦思想的研究大多强调其制度分析,忽略了其中更为突出的阶级分析.作为一个结构性概念,阶级分析占据主导的方法论地位,可以对许多制度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制度总体上是一种状态结果,是有待解释的,因而制度分析只是一种补充.澄清凡勃伦的方法论也蕴含了如何看待非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问题.将凡氏的阶级分析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凡氏的阶级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具有补充作用.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和借鉴非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在非本质性的经济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及相关概念工具的构建方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研究企业制度理论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有一种偏见,认为马克思没有企业制度理论,其实马克思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制度理论,而且科学地阐述了企业制度的演进规律,马克思研究企业制度从本质出发,联系生产力变化对制度变化的影响,研究了独资企业,合作制企业和股份公司等形式,视角独特,论述深刻,马克思将合作制同股份公司作为并存的企业制度来研究,并且认为,合作制是对旧企业制度的“积极的扬弃”,而股份制是“消极的扬弃”,这是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