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根廷是美国赞扬的金融自由化典范,银行证券业向外资开放的力度大,但其爆发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也格外严重。本文论述了阿根廷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与金融开放和资本市场自由化的联系,分析了阿根廷吸引跨国银行投资,对于本国金融体系稳定所产生的影响,资本外逃如何给民众存款造成重大损失。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吸取阿根廷的教训,慎重对待外资收购、兼并和MBO,特别是"入世"后银行证券业的开放,更好维护本国经济金融安全,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
阿根廷拉丁经济研究所8月29日公布报告称,阿根廷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经济的强劲增长加快了阿根廷经济复苏步伐。报告分析说,目前巴西和中国已经是阿根廷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今明两年都有望保持较高经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十多年来,随着全球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这些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也出现了分化趋势.东亚模式中越来越关注以自有知识为基础的资产和民族企业的投资,包括中国大陆、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而南美模式更加依赖于外国技术转移和外国投资,外部资源注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新加坡是一个例外,外国企业在新加坡的各行各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些外国企业的研发工作又受到新加坡政府的强大控制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面临着外部环境风险和企业本身等制约因素。分析了印度、韩国、俄罗斯、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情况,得出了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经验与教训。这对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各国经济开始不同程度地复苏,中国企业迎来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机遇。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和中国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投资新兴市场国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国企业投资新兴市场国家需要注意投资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非洲经济的逐渐复苏,世界投资的热点开始向非洲转移。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已拥有了到国外发展的条件,开始纷纷涉足非洲。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发展现状和特点,讨论了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国对非洲制造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虽然近几年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但仍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在分析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熊慧贞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187-189,209
近年来,伴随"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有了很大发展。结合最新数据,分析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与特点,并就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企业开始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这既是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又是中国金融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在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动机部分,着重进行了海外混业经营动机和投机冲动分析.降低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注重经营管理国际化、关注新兴市场、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已初具规模,并开始逐渐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现有格局,甚至影响到国际关系,但中国企业一直面临各种阻力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从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揭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内外障碍,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扩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的周期性回落,矿业投资进入寒冬时期。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成败与其发展历程和投资模式紧密相关。本文研究了中国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主要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模式的经验与教训。结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一些具备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投资模式将难以为继,而并购将成为下一个矿产资源投资周期的主要投资模式。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大海外投资的立法保护与支持,中国企业也必须加强海外投资业务能力和国际化管理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的动机和在越南投资对中越贸易量的影响。理论假说提出,母国企业利用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实现两国的资源互补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机。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现状,应用生产者成本最小化分析和RCA指数得出中越两国的要素禀赋。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越南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其次,通过引力模型和分产业面板数据,本文讨论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与其贸易量的关系。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额每上升1%,中国对越南出口额上升0.58%,进口额上升0.55%。以上结果的经济意义是: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充分整合了两国资源,并促进了两国贸易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蔡康  房帅 《新经济》2022,(3):49-55
自2004年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然而,由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缺失,现有的关于对外投资过程中新设企业的相关研究还非常稀缺.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的微观数据,对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和对外并购投资的行业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有助...  相似文献   

14.
遇芳  郑博  丁磊 《时代经贸》2009,(10):79-80,82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对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为新机遇下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已初具规模,并开始逐渐影响国际f接投资的现有格局,甚至影响到国际关系,但中国企业一直面临各种阻力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从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揭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内外障碍,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扩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规模、结构和方式等方面形成显著的特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呈快速递增态势,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投资主要由政府控制。相关分析对企业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对双方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投资流量与存量、区位分布、投资主体、产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其次,从中亚五国投资环境、中国政府政策支持和中国企业投资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财政支持、贸易促进、金融支持、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为中国政府提出了支持企业开展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并从投资前调研与评估、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投资模式丰富与创新、提高本土化水平与搞好公共关系等方面,为中国企业开展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6,(8):144-158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越多,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也越明显。其促进效应并不受企业所有制类型、投资目的地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投资动机类型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行业类别的影响,而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投资目的地国家收入水平、中间品进出口以及最终品进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并展望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结构得到改善,质量有明显提升。中国企业顺应国内经济转型,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主产业价值链。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驱动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丽虹  金德环 《财经研究》2007,33(3):123-133
文章以中国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投资与现金流量和托宾Q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受资金约束强的企业和受资金约束弱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度是否能反映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另外,文章还分析了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的作用,并考察了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是否能降低企业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投资支出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度并不能说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另外,企业的部分现金流向了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的增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机会成本,而是增加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