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于客家人的历史源流,大多信奉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的论点,认为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的民系,是中原最纯正的正统汉人的后裔,与周边的其他民系较少掺杂。近年来,本人对客家人的一些族谱进行分析,发现客家人的历史源流远比罗香林先生所说的要复杂得多,本文仅就客家人由非客家人分支而来这一史实,做一些举证分析。 原为非客家人,迁入闽粤赣山区后而成为客家人。这种情况在罗香林先生经常引用的客家《崇正同人系谱》中就有不少例子,只是罗先生未加引用而已。下面,我们先罗列《祟正同人系谱》中的记载,再引述其他资料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义彬 《经济地理》2008,28(6):1073-1076
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相融合的地域文化。客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教育价值和科研价值,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是梅州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使客家文化得以开发、传播和发展。促进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必须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客家文化的创新对旅游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客家迁徙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乃至中华民族迁移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客家迁徙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人口增长、耕地产量不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岭南经济发展周期对客家迁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发现,客家播迁的经济因素受明清时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大致同步,与客家人迁徙纬度变化呈现大体共振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因素,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明清封建社会时期,是影响客家人迁徙最根本、最深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梅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加上来自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但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人情,更影响了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客家是汉族的一支由于客家人有特殊的语言、风俗、习惯、衣饰及与任何地方都不门的屋邨形式,其妇女也几乎“与众不同”,——在清代之前,不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乃至华南广东,妇女缠足是普遍现象,唯独客家妇女不缠足,不限于干“女红”之类的家务事,而是干种田、搬  相似文献   

6.
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民居建筑中, 中国闽西的永定客家土楼以源过流长、种类每多、风格独特、结构奇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永定县是世界上土楼最多、最具代 表性的一个县,故有土楼之乡的美誉。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域迁徙到永定后,历经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的特殊产物。元代以后,永定客家土楼已相当普遍。现存土楼二万多座、遍布全县每个乡村、其中清 代以前的约占1/3,450年以上的有20余座。明代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成熟期,高楼大厦鳞次栉 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造型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7)
":闹春田"是闽西客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俗活动,以独特的展演方式最具特色,是长汀客家祖辈们对农耕文化的表达与诠释,是傍山而居的客家先民生活境况及生存境遇的历史记忆。文章探究了"闹春田"民俗活动的源流,分析了祭典仪式、巡游活动、田中闹春等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大国内外影响力等传承路径和模式,以进一步传承、打造闽西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8.
熊启雄与闻名中外的大画家林风眠是同乡,都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山村,具有客家人执着和坚毅的品格,埋头苦干、顽强奋斗,在极其艰辛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艺术人生.他的青壮年时期在新疆工作,坚持画了大量的速写,这些速写来自生活,深含真情,是真的美.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2012,(1)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两千多年来,中原地区的汉人因逃避战乱、饥荒、迫害或因政府调迁等原因大量南迁,集中定居在闽、赣、粤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台湾、东南亚等地.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原居民而言,他们是客,而称为"客家人".从目前的历史资料看,古代中原人发生过六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秦始皇时期派兵50万驻扎南岭地区;第二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两晋时期;第三次是唐朝中时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第四次是南宋时期金兵南下汉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败而迁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间"移湖广,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广西、四川等地迁移.近一两个世纪,客家人向海外的迁移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学、旅游学的科学理论视角,提出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综合开发构想。根据"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旅游资源的禀赋、目前旅游景点开发的规模和层次,以及所对应的国内旅游市场,认为以高速公路、国道、铁路、航空组成的现代交通网络的形成催生了粤闽赣3省7市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时机。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亮点在于:在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提下第一次在北南千里地域沿客家人迁徙的路径,诠释客家文化"下山、涉水、入海"的传播与融合,为广大客属华侨华裔寻根问祖提供便捷的有益方式。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已在旅游资源集聚、对外交通便利和开发形式灵活等方面已具备一体化开发的基础,但一体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客家的围屋文化相传至今已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无论是从古还是至今都散发着自身特有的魅力。然而在旅游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得发展客家围屋的旅游产业,如何更好地对客家围屋进行保护,成为了研究客家围屋文化的重点工作。本文具体介绍了客家的围屋文化,以桅杆城为代表,分别对当地围屋的构建、规模、种类、防御能力以及储存事物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借具体的调查研究报告来对客家围屋休闲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通道路建设征地拆迁,不仅涉及政府、业主、住户三人行为主体的利益博弈,也与被拆迁地所有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习俗息息相关。客家人的风水观念、祖先崇拜观念、自然崇拜观念和恋土重迁情结,无不影响着交通道路建设征地拆迁,正确认识和把握客家习俗在征地拆迁的作用与影响,对于研究和解决征地拆迁这个"天下第一难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赣南的移民运动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两代是外来移民入迁赣南地区的主要历史时期,也是赣南客家社会文化形成的关健历 史 时期。因此,研究明清时期赣南的移民运动,有助于我们对赣南客家社会文化的形成及其历 史内涵作出切合实际的解释。以往关于赣南地区移民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清代的移民,而对 明代的移民只作简略的论述,以致赣南客家的早期历史不明晰。①这便是赣南客家社会文 化 未能得到全面解释的重要原因所在。事实上,无论就其移民规模、抑或是对赣南的历史影响 ,明代的移民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拟着重探讨明代赣南地区移民的具体来源、方式与分布 特征,以期廓…  相似文献   

14.
聂婷 《时代经贸》2007,5(10X):65-66
文章以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开篇,提出“客家文化产业化”的概念。然后围绕“客家文化产业化”这一理念。阐述如何将传统的客家文化与新颖的产业经济理念融合起来,打造出一条全新的客家文化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义彬 《经济地理》2005,25(6):924-927
“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的中原汉人。他们分散分布于国内10省区和海外85个国家和地区,而闽、粤、赣三省的龙岩、梅州、赣州等市是主要集中居住区。近年来,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发展迅速,本区具有较好资源基础,基本符合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且旅游开发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包括:树立客家民居、民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促进产品组合开发,即项目组合、时间组合、空间组合;加强区域合作,减弱内部不良竞争,提升整体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有效地利用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条件,实施产品开发策略,才能促进本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论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时,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说,这是对以往在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方向上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凤岗客家民居建筑的演变历史过程,详细介绍了从清朝乾隆年间至民国晚期建筑风格的特色、形式及成因,整理出了一条凤岗客家民居建筑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9.
论客家文化在梅州旅游中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天练  林文秀 《经济师》2005,(5):142-143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素有“客家文化中心”、“世界客都”等美称,蕴育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文章对客家文化资源在梅州旅游业中的开发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客家文化在梅州旅游中的开发利用”的若干对策和建议,导入了发展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设计战略,并创建了客家文化在梅州旅游中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客家特色接待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俞万源  李海山 《经济地理》2006,26(4):710-713
客家文化旅游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并在客家热的推动下顺应文化旅游的发展潮流而蓬勃发展。通过对客家文化中心———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旅游的观察,回顾我国客家文化旅游20多年的发展历史,总结发展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展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