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趋势冲击是指对于技术增长率的冲击,即技术增长率服从一个随机过程。趋势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特征更为接近新兴市场,因此趋势冲击可能是驱动中国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经济RBC模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波动特征;包含政府消费和趋势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则出现了过度拟合,拟合结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冲击存在"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沈骥  曹星 《经济与管理》2011,25(12):9-15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其国内的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HP滤波法并使用1978—2009年度数据以及2008—2010年季度数据对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研究后发现,中美经济周期协动程度随周期变动且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高于美国且经济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为此,应加强对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与中国货币政策制定、施行时机的把握,从而做到提前反周期操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G4(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又称之为发达国家流动性)指标,运用FAVAR模型研究发达国家流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受到风险因素冲击时,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为了缓解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流动性,此举会对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短期收紧的利率和汇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发达国家流动性增加对我国金融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但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长期中,发达国家流动性的冲击几乎不会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双边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1997—2004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汇率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着重考察汇率和进出口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以及是否存在J-曲线效应。作者利用中国1997—、2004年实际汇率波动与双边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各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协整检验表明中国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欧元区国家和马来西亚五个经济体的贸易收支和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与日本和英国之间却不存在。研究结果还表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只在中国和美国、欧元区国家之间成立。一般脉冲响应函数检验贸易收支对实际汇率冲击的反应,发现中国和美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之间存在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冲击因素与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冲击—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对于经济波动的解释均可以概括为冲击—传导学说,即分析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及经济体在受到冲击后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及其机制(萨克斯和拉雷恩,1997)。在研究房地产价格波动时同样可以借鉴经济周期理论对波动机制的分析原理和方法,从冲击与传导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根源与波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的准确测算,一方面能够对经济波动根源的差异化理论做出评判,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政府对于经济政策的选择。本文基于Lucas福利成本模型,采用BN分解公式对消费序列进行分解,估计了暂时性冲击和持久性冲击所造成的经济波动福利成本。本文研究证实,持久性冲击所造成的经济波动福利成本远大于暂时性冲击所造成的福利成本,避免不利供给因素所带来的持久性冲击,是增进城乡居民福祉的重要举措。这与当前所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东亚经济波动及其协同性的存在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文章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6种冲击对东亚经济波动的影响,并考察了宏观经济各变量在面时冲击时的动态反应,以及汇率和通货膨胀对经济波动的传导作用.研究表明,国内的供给冲击、汇率冲击,国外的利率冲击、需求冲击都会对东亚经济波动产生较大影响,汇率是外部冲击的重要传导渠道,而通胀是内部冲击的重要传导渠道.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东亚各经济体对外部需求变动和世界利率变动所产生的冲击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3—2012年数据,测算欧元区国家间财政赤字离散度反映财政政策协调,利用HP滤波、皮尔逊相关系数判断经济周期协动性,并结合三期面板模型研究了欧元区财政政策协调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欧元区主要国家间"财政离散"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显著负相关,即国家间财政政策协调能力下降,则国家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将会下降,而财政趋同有利于经济协动,并能缓解欧元区经济波动及由此对欧元带来的打击,财政政策协调是治理危机的一条出路,本文对此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亚洲地区6个经济体的区域内贸易密集度与产出波动的相关性进行测度,度量区域内贸易对各经济体经济波动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六个经济体的估计结果是都是显著的,中国和菲律宾的参数估计值为负,表明区域贸易密度对当期经济波动具有反向关系。这一结果表明,样本内的大部分经济体区域内贸易对各国的产出波动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计算两个阶段各经济体GDP双边相关系数,我们发现经济周期的协动性都有显著增加,这表明区域贸易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周期协动性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欧元区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通胀率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欧元区各经济体间究竟为什么会存在差别如此之大的通胀率呢?什么因素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通胀率的差异?文章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价格的收敛效应、输入性通胀、本国要素市场结构差异、本国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等六个方面,使用实证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探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最初起源于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并迅速传导到美国的信用市场和整个金融市场。与此同时,次贷危机也通过金融关联和贸易关联等机制迅速传导到了以欧元区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而后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并最终使全球的经济发展遭受到严重困难。为什么次贷危机传染会表现出这种全球性的特征呢?  相似文献   

12.
黄赜琳 《财经研究》2006,32(6):98-109
文章根据国内外经济波动的不同特征,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供给角度考察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在RBC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固定劳动和可分劳动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二是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劳动供给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技术进步对改革后的产出、居民消费和就业都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效应较小,致使我国的劳动需求增长率明显小于劳动供给增长率,劳动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就业波动较为平缓、失业问题日趋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以来,从迪拜到希腊,从希腊到欧元区,从英国到美国,欧美核心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巨额政府赤字,对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日前,爱尔兰债务危机再次冲击市场,市场所担忧的不仅是爱尔兰自身财务困境,更担心欧元机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难以根除。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及  相似文献   

14.
陈建奇  张原 《经济评论》2015,(2):138-148
欧元区宏观政策溢出效应的评估对于保障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尤其重要,对此,本文通过构建溢出效应理论分析框架,并且结合美国、英国、欧元区、中国和日本五个系统重要性经济体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各系统重要性经济体与欧元区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联系,欧元区宏观政策产生不同的溢出效应。促进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扩张性宏观政策的实施,将促使欧元区对与其具有相似产业结构的美英等国产生负向溢出效应。而中国与欧元区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不同阶段而具有互补性,欧元区扩张性宏观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欧元区自金融危机以来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及债务危机后滋生的内生性财政整顿需求,促使欧元区宏观政策溢出效应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各国亟待加强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加快构建兼顾溢出效应的开放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及其溢出效应、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区域贸易谈判进展、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等诸多因素值得关注,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上。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当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继续巩固,美国和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欧元区  相似文献   

16.
<正>欧元区将在长期而痛苦的财政调整和老龄化问题之路上艰难前行。主权风险将始终是2010年金融市场的主题之一。与过去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危机不同,这次主权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希腊的财政困境只是区内其他经济体所面临的类似问题的先兆,欧元区的噩梦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17.
国内经济波动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实证检验对两次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次贷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加剧,但不能将其归咎于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波幅增大是解释经济波动加剧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则在于宏观调控政策对本次危机的反应过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预测,2009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处于持续衰退之中,而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显著放慢。面对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2009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状况的好转,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不断推进其货币政策回归正常,改变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在发生转向。在此背景下,文章利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是否会导致流入新兴国家的国际资本锐减,进而引发资本流入逆转。研究结果显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对新兴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有限,新兴国家资本流入减少的幅度远低于资本流入逆转的阀值。与新兴国家的平均状况相比,低经济增长和弱资本管制新兴国家受到了更多来自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的冲击,但这些国家资本流入减少的幅度依然低于资本流入逆转的阀值。  相似文献   

20.
二元价值容介态与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构建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影响关系模型,解释经济波动现象,提出r要素与R要素变动速率差异和比例失衡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r要素与R要素比例的稳定临界状态和不稳定临界状态概念.通过引入自组织临界性概念,证实了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对揭示经济体不断自我演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