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6,(7)
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全球贸易竞争、愈来愈强烈的改革需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上海自贸区横空出世。上海自贸区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先行者,空前的改革力度和创新的管理制度在给区内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更多地风险也必将伴随而来。如何建设更有效的风控体制,尽可能地规避改革过程中的可预见风险,成为影响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文章在对上海自贸区风控的基础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上海自贸区在风控建设方面的得力举措,寻找自贸区在风控体制建设方面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球城市具有较强的全球经济控制力、资源支配力和科技创新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总结全球城市中心功能的基础上,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为切入点,本文研究了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上海与全球城市的差距,提出上海应该借鉴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成功经验实施“五大战略”,将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国力相匹配的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对应于经济,"民主"对应于政治,"文明"对应于文化, "和谐"对应于社会.这一表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未来的目标和愿景. 目标既已定,问题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无非是发展.而促进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三:一是制度改革;二是要素投入;三是分工深化.其中,制度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中国的未来系于改革.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结构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制度结构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制度基础与运行的制度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与非常重要的。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根本途径。从其内容看,加强制度建设既包括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重要制度与具体制度。从其目标看,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造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构,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及今后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在于: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建设和以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温哥华的公园建设和管理在全球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果,这得益于温哥华公园管理局独特的体制与管理理 念。温哥华公园管理局以其独特的公众参与机制,为推动和 实现“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介 绍温哥华公园管理局在社区文化共建、项目建设、政策制定3 种典型的公众参与模式,说明在“服务城市的所有人、社区和 环境”目标指导下的管理机制的特点与方法,为中国公园实现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经济地理》2008,28(5):794-798,812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城市化前沿地带,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动力机制可以为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州市为例,从不同角度将人居环境演变动力划分为三类,宏观层面的动力(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确立);政府层面的驱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发展政策、城市空间重构、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大型项目投资);城市内部不同地域相互作用力(核心区推力、乡村推力、边缘区自身吸引力),并构建了综合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本文从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背景入手,用文献资料和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差距,针对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问题及不足,提出了加快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有效策略,为加快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制机制改革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上海打造全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调研发现,上海市政府职能尚需转变,市场力量有待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有待完善。因此,为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海应成立推动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特别是资金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上海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扩大对内开放。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重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严重不足。这既与国家外向型经济战略导向有关,也与分散发展的地区竞争体制、"中心—周围"关系的发展阶段有关。未来对内开放是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形成新一轮世界竞争优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该把功能定位为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功能建设,需要各地政府在制度层面的有效合作、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做好示范区顶层设计,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以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围绕低碳绿色经济、城市建设以及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城市建设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国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SWOT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三生"共赢理论,分析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建设的战略问题,依据PEST分析法,统筹经济、环境、社会、科技和节能减排,从理念、政策、体制、人才、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探索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适合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分析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内涵,重新梳理了对ICT、学科交叉与战略意义的再理解,比较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在建设愿景、基础设施、战略规划、政府治理与协同、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异同,指出了现阶段理性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三农"问题是中国基本国情的根本所在,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所在。影响和制约当今中国农村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问题。在制度创新语境中,要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加速农村城镇化、现代化步伐,有必要重启农村改革议程,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完善制度安排,深化体制创新,寻找农村发展新动力,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上海沿着20世纪90年代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筹划新世纪发展的奠基性的中长期计划。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的东北亚国航运中心的重要批示,中央已经明确上海要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南岸的国际性金融、经济、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总体上判断“十五”计划的实施与以往五年计划的实施有很大的不同。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要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施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战略;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环境下,处理和解决上海前进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中,实现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机制加快转变的过程中,指导上海的改革和建设实际。为此,“十五”期间,上海将在系统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战略,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水平,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主线,着力研究和解决事关“十五”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就上海“十五”计划实施中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谈八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赵雯晟 《经济师》2002,(11):279-279
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是指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严格按照《公司法》和相关法规政策 ,对企业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造 ,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一、中国企业面对的环境进入 90年代中期 ,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变化有 :第一 ,国家宏观管理由计划体制逐步转向市场体制 ,目标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 ,财政体制、税收体制、价格体制等相继转轨 ,由此带来的…  相似文献   

15.
人才强国建设对于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内涵和任务目标,构建世界人才强国评价指标维度和体系,采用标杆分析法对标美国等典型世界人才强国,探讨中国建设人才强国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典型世界人才强国的距离。结果显示,中国仍处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高层次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与吸引、人才效能发挥3个评价维度得分相对均衡,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明显竞争优势。全球顶尖人才集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构成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短板,亟待培养造就和吸引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制度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宋鑫陶 《商周刊》2013,(25):7-7
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惠及民生。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而言,改革尤为重要,而转型期本身又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间段。邓小平曾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下中国,改革亟深化。  相似文献   

17.
一、上海、深圳城市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经验上海、深圳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以改革为龙头,用改革促发展,把整个城市通盘考虑,坚定不移地统筹安排各项改革,做到综合协调,配套推进,现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获得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一,以整体搞活国有经济为目标,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公有企业由单一投资主体走向多元投资主体。1.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造企业投资主体,是实现企业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基础工程。上海进行了企业主管局改制为控股集团和组建企…  相似文献   

18.
上海商业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同时作为中国第一大商贸城市,商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国际上出现的各类业态在广州上海都已出现.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经济的同时,使上海商业在信心、融资和经营等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机遇.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中国及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不同省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尽相同,中国的一些区域核心城市则提出了建设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以中国大型城市为例,在城市经济发展框架中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全球化之间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提出了“新型世界城镇”概念,认为全球化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全球城市目标导向的大城市新型世界城镇建设需要全球视野与国际水准.并探讨了当前中国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朱生全,姚美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就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为深层次改革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当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远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