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应用1986—2013年期间7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对厦门市近30年的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求其动态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建设用地景观增长较快,景观空间格局趋于均衡。城镇景观以极核为中心呈连片发展态势;独立工矿景观指数均呈现上下波动,具有不稳定性;农村居民点景观变化较为平稳,具备一定的极核作用。建设用地景观形态演化时空特征明显,城市化初期,各类建设用地景观形态较为规则;快速城市化时期,城镇景观最先表现出扩张形态特征;其他两类建设用地景观也渐次展现扩张特征,各类建设用地景观空间分布区域均衡。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主要受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中心、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空间政策及景观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南省农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24%;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点域镇村及工矿用地的80.61%。在概括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调查分析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搞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地规模和利用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建设用地供给的来源指标以及耕地资源的警戒安全。文章以农村居民点综合分类为基础,以农户集约用地意愿调查为数据来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最佳标准,并提出环首都环省会平原带状集中等五种相应的集约用地模式。研究结果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农村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长沙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上,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在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优势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长沙市土地利用系统正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无序转化,结构性减弱,均衡度增加;在空间上,信息熵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建成区的信息熵普通大于长沙市所下辖各县市的信息熵。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①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减少以及交通、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其信息熵的变化;②长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迅速增长,是其信息熵增大的根本动因;③总人口数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信息熵的增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避免土地利用失控应纠正城市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地被征为国家建设用地。社会上普遍认为,城市化必然要减少耕地。是否真的是这样呢?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务农的人不断转移到城市去从事非农产业,导致社会总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加要占用农地;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又可以腾退出农村建设用地(见下图)。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率高于农村,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大大低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所以农村腾退出的土地要…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时段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明确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了长沙市1973-2005年5个时相的土地覆被数据;然后基于FRAGsTATS3.3,从景观和类型两个级别分析了长沙市近32年来不同时段的景观格局特征;最后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长沙市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过程中,长沙市建设用地和非林植被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蚕食非林植被得以实现,而林地与水体的变化较小;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沙市总的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呈现出"随机分布-破碎扩张-局部集聚"这一个复杂变化过程;③城市化过程对不同土地覆被景观格局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④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通常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特别是近代工农业的发展,使农村人口转变成城镇人口,使农村居民点转变成城镇居民点形式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数量比重增大;城镇数量增多;城镇用地面积扩大;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等等。近代世界各国普遍出现向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速度、方式和后果不尽相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化的程度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为消灭三大差别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必须从国情出发,结合具体条件和目的要求确定中国式的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是在当前的标准和要求下对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所节约土地面积是否能够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的分析。通过对玛纳斯县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分析,表明整理潜力对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供给程度较高,具备实施增减挂钩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加快云南城市化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南目前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由于社会文化和工业化发展滞后这两大原因的长期制约和影响,云南的城市化仍然具有以下特征: 1.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市化水平往往用城镇驻地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总人口(含辖区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但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较少,因此,云南目前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据统计,1998年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为20.6%,低于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31.79%、新疆的30.89%、宁夏的26.83%、青海的24.44%,也低于1997年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的23.9%.与世界城市化水平50%相差甚远.可见,云南城市化在全国各省市区中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山地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因受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双重扰动而深刻转型,探索特殊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及其优化策略,有利于推进特殊区域的国土空间治理与缓解用地矛盾,并为特殊地域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借鉴。文章以山地都市边缘区的重庆渝北区石船镇为例,采用地类转移矩阵、ArcGIS空间统计、理想点逼近(TOPSIS)、核密度法和多因素叠加分析等方法集成分析山地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单项动态度为55.72%,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以耕地占用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亟待通过居民点空间治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用地矛盾。②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分布零乱,但其内部空间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整体呈现出以河水村为中心,密度由内到外依次降低的规律。③研究区居民点布局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多重因素影响,亟待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现代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系统性规划的问题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农用土地的规模利用,提高农用地的集约度,就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驱动机制的研究。首先从理论上论述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各个驱动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影响,随后以河南省典型平原地区开封市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特征,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按照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配置基尼系数分析,宅基地流转会加大农村家庭收入差距。但宅基地有偿流转可促使农民在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缓解建设用地和耕地压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将2003、2006、2009及2013年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先增后减,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较多,且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长沙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土地利用变化量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土地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正反馈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城市空间初期蔓延阶段、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和城市空间急速膨胀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序列角度建立动力学机制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城镇建设及港口发展对芜湖市城市化水平变化具有强影响性,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和经济外向度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芜湖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芜湖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序列角度建立动力学机制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城镇建设及港口发展对芜湖市城市化水平变化具有强影响性,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和经济外向度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芜湖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芜湖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子龙 《时代经贸》2008,6(5):116-118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影响江西省城市化空间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源性.本研究从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和生活水平提高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非农业人口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GDP、非农产值比重、每万人在学校大学生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建成区面积、人均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城镇个数这9个指标来衡量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本文试图综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江西省城市化的地区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RKOV理论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星  欧名豪 《经济地理》2007,27(1):153-156
根据扬州市1996—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求得这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运用Markov理论,模拟并检验2004年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现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运用Markov理论预测扬州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由此对全市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作预测,结果表明:在今后十几年的土地利用中,耕地、园地会继续减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将大幅上升,但是各自的年变化幅度都会降低,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会不断减少,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将会是扬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侧重点。建议扬州市今后能改善农用地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农用地效益;同时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陈飞  王印传  陈影  许皥  刘长路 《经济师》2009,(6):226-227
伴随着我国农村由小农经济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华北平原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博野县为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博野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包括合并中心村整理模式;村庄整体搬迁模式;村庄内部整改模式;郊区城镇化体系模式。要把不同整理模式与区域自然条件、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本文基于烟台地区相关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烟台市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及耕地流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烟台市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工矿用地、居民点和各类交通用地以及果园等;(2)经济发展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该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以及土地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利用人均建设用地测算方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该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望城区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0.5之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2 749.81 hm2。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