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引入企业异质性假设并构建一个区域环境规制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考察了在"为增长而竞争"的制度背景下省际贸易成本降低对区域环境规制力度差异的影响,并基于1998~2013年中国"省份-省份"地区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现行体制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必然会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政策差异;(2)随着地区间贸易成本逐渐减低,发达地区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欠发达地区则会采取更为宽松的环境保护政策,地区间的环境规制政策差异会扩大;(3)环境规制竞争政策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效应。要改变这一困局,则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增长竞争为核心的官员考核体系,并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系统的垂直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引导环境规制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变革产生推动作用,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将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视为不可控制变量,构建动态SBM-DEA模型,考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其动态演化特征及时空跃迁路径,揭示考虑和未考虑环境规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①异质性环境规制对2001-2018年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②东部地区环境规制政策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公众监督作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作用;③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持续优化、空间差异缩小等特征。为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均衡、高效发展,应重点制定相关策略以缩小南北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
王镝  唐茂钢 《经济研究》2019,54(3):72-85
本文首先运用动态最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结构引起产业结构变化视角下,分析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当土地城市化率较低时,经济发展以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工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大,这使得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当土地城市化率较高时,经济发展以集约式发展模式为主,国家在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上向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倾斜,同时出台环境规制政策控制环境污染程度,生产过程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降低,这使得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土地城市化率和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随后,运用空间自适应半参数模型,对土地城市化率与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验证了土地城市化率和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的假说。样本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基本上均位于U型曲线的右边,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U型曲线的左边。由此得出以下启示:(1)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政策;(2)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3)实施土地指标的跨区域交易。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产业调整的加快,污染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从环境规制视角对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的分省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水平与污染产业转移呈现"U"形关系,地方政府的末端治理会激励企业提高生产率并增加产出,进而导致污染产业转入;(2)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规制,既能促进产业发展,也能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研究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是:政策制定者应对企业的治污技术研发等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可以酌情实施累进制环境税率,在招商引资时,可以根据转移产业的污染程度做出相机选择;各省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适当提高环境规制水平,以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采用SBM-DEA方法测出2005—2017年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产业转移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空间效应,具体表现为产业转移能促进承接地绿色创新效率,数值上为0.666%,产业转移还能带动相邻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数值上为0.139%。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起负向调节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作用不显著,应正确引导产业转移,促进转出地与承接地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发展是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决定因素。文章采用2004—2016年长三角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生态环境指标,测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效应,运用分位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长三角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波动发展中呈现向好趋势;(2)长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显著;(3)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提高与金融支持力度的增加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显著,但长三角区域贸易开放程度的提升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起到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链区际分工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格局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SDM)模型,并以长江经济带化工行业为例,实证本地与邻地的分工效应,主要结论:(1)从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具高环境规制与高分工水平耦合特征,而云贵川等上游地区则具低环境规制协同性与低分工水平,上中下游区域空间差异大。(2)从空间关联来看,短期内加强环境规制引致产业链区际转移,"污染天堂假说"成立,且本地与邻地分工水平均呈下降特征,但邻地降幅低于本地,长期来看,影响呈倒"U"型特征,本地临界值为1.7850,邻地为3.3025,即当强度为1.7850时,本地与邻地分工水平都得到提升,在1.7850~3.3025之间时,对邻地分工更有利,但高于3.3025时,本地与邻地分工均将抑制。同时,规制加强对本地与邻地都具技术促进作用,且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影响分工水平。建议如下:(1)各地区应制定适度环境规制;(2)实施地区差异化环境政策并协同推进;(3)建立"引领—跟随"型区际分工推进机制;(4)加大技术创新,严格外商引入渠道;(5)统筹度量要素组合,注重产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星  李斌 《财经研究》2016,(7):134-144
资源环境约束下,通过环境规制设计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差异性,因而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规制政策,进而难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文章在区分不同类型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并不存在,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增强,可明显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东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并未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绿色转型形成有效激励,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正向促进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有着负向影响效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工业绿色转型的激励效应不明显。文章对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衡量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扩展和细分环境规制的类型,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研究结论对科学设定环境规制强度和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形式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环境规制作用机理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影响机制,引入松弛因子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7年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就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稳定提升趋势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非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则分别表现为“U”型和倒“U”型显著性直接影响;间接效应检验中,环境规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其中,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环境规制作用机理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影响机制,引入松弛因子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7年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就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稳定提升趋势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非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则分别表现为"U"型和倒"U"型显著性直接影响;间接效应检验中,环境规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其中,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我国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进 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总体上呈现“U”型特征,而东部地区已经呈现单向的正 向影响。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且有助于降低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本文的结论对于数字经济 背景下环境规制政策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的外部溢出效应,并探讨异质性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能够正向调节绿色技术创新的工业碳减排效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调节能力有所区别,表现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调节能力最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次之、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最弱。据此,提出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工业绿色发展区域协同性、优化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组合等相关建议,以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总量、人均与经济等多维度构建并测算碳中和进程系列指数,分析不同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效果,探究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环境规制对不同省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碳中和进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差异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代表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碳中和指数,政策效果随试点地区特征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激励能源结构改善,从而降低碳中和指数,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研究 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玉博  汪恒 《财经研究》2016,(12):119-130
关于开放条件下 FDI 环境效应的研究,关系到中国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基于 Copeland-Taylor 模型,将环境规制内生化于模型之中,分解并考察了 FDI 对本地环境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理论分析表明:(1)FDI 对本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2)FDI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为正,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且理论上存在 FDI 改善环境质量的门槛值。进一步地,文章选取二氧化硫浓度而非以往文献常用的污染物排放量表征城市环境质量,在地级市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现阶段 FDI 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收入效应总体上改善了中国的环境质量;(2)FDI 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存在门槛值,即当 FDI 比重超过0.12时, FDI 的增加将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文章为当前我国如何有效地发挥 FDI 的改善环境作用以及制定更为灵活的引资政策和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和多层次分析与比较,并对罗霄山区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绿色减贫政策建议,包括:(1)完善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管理机制,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战略规划;(2)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新方法;(3)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的新途径新方法;(5)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6)创新绿色扶贫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渠道;(7)强化政府绿色减贫理念,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8)加强对绿色扶贫产业和技术的引导;(9)建立以绿色减贫为核心的贫困县考核机制;(10)突出重点和特色,制定差异性攻坚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