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格玮 《经济学》2004,3(10):77-98
本利用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和迁移距离对劳动力迁移有显的影响。通过对收入差距变动的模拟,我们发现1985——1990年至1995——2000年期间增加的模拟农村移民数量只约有40%,与实际移民数量一倍以上的增加幅度有很大差距。这说明1990年代移民的大幅增加还与户籍制度改革等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3.
陆德明  高一兰 《经济师》2011,(2):213-214
卢卡斯的"农村—城市"迁移理论指出,人力资本积累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对2001—2008年海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数据的OSL估计结果显示,教育、福利、培训等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向且显著,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  相似文献   

4.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赵忠 《经济学》2004,3(3):517-536
本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移地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的影响,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根据全国29个省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和非农收入成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度。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失业率分别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价格成本和就业风险成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转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二是降低非农收入的成本率。  相似文献   

8.
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士华 《经济问题》2005,(10):40-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微观数据,使用Logit模型来分析教育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及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伴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进入非农行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数量也日益增长。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村已跨省转移劳动力中的较大比重就业于东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东部地区转移就业。这必将极大加速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剧。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跨省转移明显地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分割和融合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基本模型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工资水平、收入差距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发现,随着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数量会增加,城市最终产品部门就业量也随之增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会上升,城市劳动力的单位有效工资水平会下降但实际工资水平会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中的人均收入虽然会提高,但是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会扩大,同时社会内部不和谐程度也会提高。在扩展模型部分,我们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部门,分析发现,中间投入品部门的产业集聚在一定条件下会扩大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1.
农村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迁移到城镇地区的概率更高,选择性迁移在扩大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同时也激励农村居民进行教育投资,并可能提高未迁移人口的教育水平。大学扩招意味着农村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迁移概率增加。实证结果表明,扩招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有激励作用,使农村高中生比例上升;城镇地区大学生比例增加的幅度远高于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农村居民考取大学后迁往城镇地区的结果。选择性迁移和教育扩展导致城乡居民教育差距上升。  相似文献   

12.
伴随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规模的扩大,其城乡收入差距也相伴扩大。当前,学界就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如何响应城乡收入差距尚存分歧。文章旨在控制城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投资结构、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农力度后,以河南为例分析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运用河南省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双对数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拉大作用,并且限制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的消解,有助于缓解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农村城市化的推动力量之一,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文章以吉林省松原市葛平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葛平村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当地农村劳动力做出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即对城市生活的预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可以在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解决农村社保问题以及改革农村迁移劳动力进城住房制度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和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邓翔 《经济学家》2012,(10):58-64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家庭迁移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地区因素和劳动力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对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作用;进一步,在稳态系统中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这一外生冲击对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我国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本文估算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劳动力迁移率的作用,绝大部分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表明我国劳动力迁移率的确与收入差距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较有影响的经典的劳动力迁移理论进行深度评述,并结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实际情况,分析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重视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推力—拉力”理论的实质,发现中国的城乡间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劳动力由农村迁入城市的根本经济原因;剖析人力资本理论,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的拥有和劳动技能掌握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通过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等几个变量来构建分析框架,并利用1990—2010年安徽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影响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比值和第三产业比值。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信息共享平台,改革户籍和就业制度,加快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相似文献   

17.
孙久文  周玉龙 《经济评论》2015,(2):29-40,77
以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为目的地的城镇化路径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本文建立了劳动力迁移的数理模型,使用有效消除内生性的系统GMM方法对2005-201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差距中,收入差距扩大阻碍了劳动力迁移,不利于城镇化;而金融支持对城镇发展的偏向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以就业为基础的城镇化进程,但是投资偏向对城镇化的推动并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使用非农就业人口数量为因变量的模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8.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的城乡居民高储蓄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特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国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本文应用199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农村储蓄率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入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叉项可以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村居民获取的非农收入,能有效弥补城乡收入不平衡。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速度共同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储蓄率存在间接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