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相似文献   

3.
一、价格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作用按比例地分配社会总劳动,即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任务之一。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表现为调节创造使用价值(商品和劳动服务)的具体劳动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调节具体劳动在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及各环节本身的分配。每一种形式的具体劳动,产生一种特定品种的商品或发生某一种特定形式的劳务,即产生一定形式的使用价值。为了调节具体劳动的分配,使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和劳务间有可比性并实现等量的原则,唯一的办法是把体现各种不同具体劳动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 许多学者、专家把温州农村发展家庭工业称为“温州模式”。无容置疑,家庭工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温州农村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经济形式。它把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推广到农村工业和其它产业,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就使温州市广大沿海地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示出了这种经济形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巨大作用。但是,把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发展概括为一种模式是不全面的。首先,温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花独放”,而是“万紫千红”,是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的结果,家庭工业仅是其中的一种,只是近几年它发展得快一些,给人一种异军突起之感,但绝不能以偏概全,把一种经济形式概括为“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5.
评商品社会下的利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经济生活中利息和利润性质根本不同的现实出发,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学说和劳动价值学说,重新认识了利息的质和量,揭示利息“是来源于广大存款者和银行职员二者自身以向借款者提供对过去劳动成果的节约劳动形式,共同参与再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利息实质是一种类似劳务的费用或收入,不是m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具有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资格的企业,在其外部,只有其所有者和国家二者有资格和权利参与其m分配(割),其他任何当事人与企业之间都是等值劳动交换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具有劳动与剥削双重人性,其占有的m作为货币积累生息,其中含占有再占有雇佣劳动者的节约劳动成果份额。把利息观念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基础上,有助加深对中共十五大报告作出的“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决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信息劳动创造价值,如何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视角下研究信息商品增值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信息劳动是复杂劳动,创建期投入巨大,一些信息商品具有独特形式。将信息生产的不同时期的区分引入复杂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的研究:信息商品创建期和扩大生产期都属于生产过程,在生产中获得价值增殖的潜力,而通过流通过程,创造出巨大数量的消费受众,从而实现了剩余价值的获得。巨大的规模投资、极高的技术门槛和政府政策保护使信息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关系中,我主张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即“共同决定论”。下面通过对商榷意见的分析,来谈一下我的看法。一私人劳动创造价值还是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从广义上讲,任何劳动都是社会劳动。但决定价值的社会劳动不是指这种广义的社会劳动,而是指狭义的社会劳动,即为社会所承认的劳动。并且特指通过商品交换为社会所承认的那种劳动。在非商品经济下面,劳动都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劳动的自然形式即为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劳动不必通过交换就直接为社会所承认,它自始就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股份合作制的特点股份合作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劳动者共同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管理,共同分享投资和劳动收益,实现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生产关系形式。目前,我国存在的股份合作制主要来源于三种渠道:一是由若...  相似文献   

9.
资源约束下的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资源导向型”、“投资导向型”和“创新导向型”三种模式,所依赖的资源层次,以及创造这些不同层次资源的能力与机制共同构成了三种模式的动态演进过程。长三角地区目前处于“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末期,即将进入低级生产资源和高级生产资源“双重约束”的过渡期。要加快向“创新导向型”演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突破区域体制约束;强化创新与变革;培养特殊资源优势;刺激国内需求和在区域竞争方面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问题一直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争论不断,数字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再次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梳理从传统劳动到数字劳动关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相关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标准:生产一般下的生产劳动、资本运动总过程中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再生产下的生产劳动。数字平台所涉及的数字劳动大都属于非生产性劳动,平台资本通过“广告费”“中介费”以及利息分红等数字垄断租金的形式实现对全社会剩余价值的分割,其真正来源主要依赖于新价值的再分配过程而非生产领域的价值创造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字平台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应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基础设施平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物化劳动和科学技术这两种生产要素不会自行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类的劳动不断起着自乘的作用,从而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继承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独特地提出和论证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指出凡是能够提供文化商品(精神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凡是直接为生产性企业提供某种生产性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凡是与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直接有关的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的经济价值估算的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如果将各种服务功能通过一定的形式“包装”成为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那么这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特殊的“商品”将带来一种新的生态产业的发展。本文初步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形成生态产业的模式,并对其进行一定的阐述,以期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大规模、快速的经济增长,形成了社会领域长期稳定发展的“两大奇迹”。“两大奇迹”的形成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政治保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两大奇迹”创造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制度保证;党领导下人民创造力的发挥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动力保证。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来看,“两大奇迹”形成的理论逻辑是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与规模化市场创造的结合造就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在经济快速增长所奠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两大奇迹”历史经验是党领导下国家能力的培育,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互补,发展规划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与普惠性产业政策的协调。在第二个百年续写“两个奇迹”,并创造高质量发展奇迹需要从中长期发展视角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继续推动国家与市场的共同演进,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体系,充分释放内需潜力,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价值实体理论进行了深层探讨。作者认为:(1)传统的价值源泉理论与现实的矛盾表明:传统的价值源泉理论存在缺陷,必须发展完善;(2)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力”是“自然人”的劳动力,是不科学的;严格或科学意义上的劳动力,只能是“社会人”或“经济人”的劳动力;(3)商品价值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这是变革“劳动力”概念的必然推论;(4)“价值共创理论”的确立必然导致“价值共分理论”,从而为收入分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6.
吕学山 《经济师》2002,(5):37-38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创新发展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范围应该扩展 ,应明确地将科技劳动、知识劳动和管理劳动纳入生产劳动范围的视野 ,将第三产业 (作必要的“社会扣除”)的发展纳入创造商品价值的范畴中来 ,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与时俱进 ,这种认识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州民间融资体系亟待定位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迅速崛起,形成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现象——“温州模式”。温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初创时通过民间融资走出创业的第一步。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丰厚的民间资本,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本土的民营企业,也孕育一支闯  相似文献   

18.
土地、水源、空气、遗传物质、知识等公共资源应该由谁拥有并按何种方式进行管理?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个体占有生产资料,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并在"自由、公平"的市场进行交换,是创造国家财富、服务公共利益最好的方式。马克思则让我们看到,这种经济体系实质上一方面是通过剥削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工业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劳动形式:集体劳动。这种劳动形式派生的对公共财产的权利也应该是集体的或者联合的。面对新自由主义近几十年的发展所带来的急剧恶化的贫困、生态等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发挥集体劳动的力量,建立一种崭新的、面向所有人的财富共有权。  相似文献   

19.
陈东升 《经济师》1992,(5):15-17
<正> 劳动就业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本文拟就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劳动就业运行机制的有关问题作些分析。 一、不同的经济形式与劳动就业体制的运行机制 劳动就业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一个“子系统”。它不可能脱离总体制而独立存在,并且必须在权利结构、运行目标和运行机制上与总体制相适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经过劳动市场并由劳动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的,这种由劳动市场直接调节的就业运行的形态,就是市场就业模式。完全由  相似文献   

20.
股份合作制是群众在企业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的企业形式。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共同劳动、按劳分配、按资分红、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股份合作制企业不同于股份企业──它不向社会个人募股;也不同于合作企业──它要求职工全员入股、不能退股;又不同于个人合伙企业──企业职工以自己所购股份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有人说股份合作制“非驴非马”,“四不像”。本文对如何认识股份合作企业的性质以及股份合作制的发展进行探讨。一、股份合作制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组织形式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