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资本论》出发,以信用制度的发展和消费资本两个维度解读2006年全球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具有深层背景: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通过资本的神秘化掩盖了生息资本利润来自剩余价值的分配,导致虚拟经济和三级市场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盯上工人消费基金的生息资本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为抵御一般利润率下降不惜追逐“洪水期”前的利润。新自由主义时期的新历史条件使当前危机不可避免地带有金融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视角出发,从企业、国家政权、阶级三层结构探讨日本经济金融化的原因。在企业层面,本文通过观测企业资产、企业受益和其支出的结构确认了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并指出劳动分配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停滞是它的前提。在国家层面,国家的自由化战略显著推动了经济的金融化。日本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外因是全球竞争带来的门户开放压力,其内因则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推动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要求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在阶级层面,本文展示了工人、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是如何在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上围绕劳动分配率、生产率和利润分配率展开复杂的斗争,并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性失败和资产阶级内部的霸权交替是经济金融化这一“经济地震”背后的“板块运动”。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致青春》以来,国产青春片一度成为热门的影视类型,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一些影片都进行了极大的类型突破,表达出对少女成长状态的关注以及女性意识觉醒,并获得广泛好评。本文选取青春片叙事模式中的"双姝"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简述其模式形态,分析其对青春主题的构建,并辨析其所承载的伦理判断。  相似文献   
4.
高晨曦 《现代商业》2006,(12):52-5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争相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但同时内部会计监督却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它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由,阐述了目前我国企业监督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指出了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晨曦 《企业导报》2011,(7):176-177
侵权责任作为民事责任之一种,自从侵权法和刑法分道扬镳后,就主要担负着对私权利保护的任务。过错是侵权行为的起点,也是侵权责任认定的基石。虽然关于过错理论的著作己是浩如烟海,但是对于过错问题,仍有探讨的必要。文章以传统理论为出发点,在众说纷坛的理论支撑下结合分析过错与违法性之间的关系,最终对《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规定给予相关评析。  相似文献   
6.
李秀敏  高晨曦 《会计师》2021,(15):93-94
内部控制是一门既需要理论学习又需要实际应用的课程.文章分析了内部控制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案例教学法的角度出发,以江苏盐城化工企业为例提出了内部控制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的服务观,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使用的"本来的服务"与现代"服务"业贩卖的"服务"商品是两个概念.马克思所指出的"本来的服务"是消费使用价值时产生的有用效果,而现代"服务"业贩卖的"商品"实际上是服务的提供,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资本家将自己所有的消费手段和服务工人的劳动力的使用权租赁给消费者,并收取租金.服务提供的这种资本主义形式就是现代"服务"业,它的组成要素包括土地、固定资本、追加劳动(服务劳动)等,这决定了这些"服务"业的非生产性质及其政治经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9.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服务是什么”、“服务提供的资本主义形态”、“围绕服务提供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三个方面出发,探讨马克思的服务论和服务劳动论是否适用于当代服务业分析。首先,马克思把服务看作使用价值的有用作用,看作消费过程而非直接生产过程的范畴,因此把“服务”视作商品、“精神劳动”产品的观点与庸俗经济学并无二致。学界应区分“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概念。其次,从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者“购买服务”时的经济关系来看,资本主义下提供服务的形式是将消费资料和服务工人劳动力的短期使用权以实物形式租赁给消费者。在提供服务前,消费者就已经支付包含服务资本利润在内的租赁费用。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下的消费者将受到“二次剥削”。最后,本文将服务提供部门视作非生产部门,将其附加在再生产公式中,通过模拟社会再生产以及货币的预付和回流过程,揭示购买“服务”行为背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