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京津冀是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京津冀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借助加权求和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系统测算2009—2018年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并通过双变量自相关分析探讨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的相关性,揭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明显;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域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有向南延伸的趋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与发展效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张家口—北京—廊坊连片区域是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域,有望带动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雾霾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京津冀区域性产业结构的总体升级,淘汰落后产业,转移区域过剩产业,发展低碳及新兴产能.本文在对比京津冀各自及将京津冀当做一个整体区域的总体产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探索在雾霾治理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低碳化提供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原因对京津冀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建筑粉尘对京津区域雾霾产生影响最大,汽车尾气对河北雾霾产生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京津冀要采取联动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京津区域可征收建筑扬尘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等,而河北可增收尾气排放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相似文献   

4.
实施电能替代,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措施。本期聚焦落脚于此,一方面,希望普及电能替代的相关知识。推广一些成功经验,突出电能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天然优势,为治理城市雾霾摇旗呐喊:另一方面,呼吁加快电气化改造,推进电锅炉替代重油锅炉、煤锅炉等应用,同时,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如发展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雾霾污染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雾霾污染空间相关性,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的特征。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京津冀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显著相关;产业结构与其呈“倒U型”曲线,目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自身及其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城镇化水平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双向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镇化水平质量的提高会缓解京津冀雾霾污染,实际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FDI、人口密度等也会对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基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互补水平建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24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互补水平较高,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显著加强,但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差异增大;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整体中心性明显,山西省大多数城市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网络内影响力最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家庄市和太原市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最后从合作发展、产业对接、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程钰  刘婷婷  赵云璐  王亚平 《经济地理》2019,39(10):183-192
空气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因素,但频发的雾霾已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宜居城市建设,大气治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选取2014—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AQI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内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PCA—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甄别与测度空气质量影响因子,并尝试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演变的经济社会驱动机理。结果表明:2014—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AQI总体降低16.95%,空气质量趋于改善;季节差异显著,呈现典型的"单峰谷"特征;月度变化轨迹呈U型曲线,与"冬重夏轻"的季节特征相适应。空间趋势上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中间高两侧低的"中心—外围"结构,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城市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高高集聚、低低集聚模式明显。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能源效率、交通压力、城市绿化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应从区域产业结构、城市管理水平、能源使用效率、环境经济政策等角度切入,强化雾霾治理的区域协调机制,推动研究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京津冀整体和下辖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用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对天然气消费量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天然气消费规模存在正向因果.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天然气消费量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天津天然气消费量受产业结构合理化战略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启示政府应根据京津冀不同地区情况强化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框架下,运用联立空间面板模型讨论了雾霾污染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分别测算了实施"煤改气"项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强度下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东部沿海工业企业向中西部劳动力大省转移4种情景下,雾霾污染的变化。结果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京津冀天然气消费占比提升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下降约0.20~0.29 μg/m~3;河北、山西、内蒙古和辽宁能源强度下降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约下降0.48~0.57 μg/m~3;东部沿海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约下降0.71~0.95 μg/m~3;中西部劳动力大省工业产值比重上升1%,该地区雾霾年均浓度约上升0.69~0.93 μg/m~3。从模拟结果来看,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降低雾霾污染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的秋冬季节雾霾持续时间长、严重程度加剧,给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雾霾产生的内因是污染物排放、外因是气象.低标柴油车排放对京津冀鲁豫雾霾形成的贡献达20%以上.京津冀鲁豫位置紧邻,生态环境问题的跨域性和流动性决定了其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需要跨区域治理.为此,要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通过四大举措共同防治京津冀鲁豫雾霾:开展货物运输的清洁化专项工程,在京津冀鲁豫率先实施“清洁柴油车行动计划”;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由公安部门牵头的联合综合执法机制,坚决取缔国Ⅳ前柴油和非标柴油产业供应链;全面加强税收监管,打击偷逃税行为;建立系统化雾霾防治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精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当前,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正在深入协同发展,论文选取相关有效数据,通过统计京津冀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测算碳排放量,提出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建设低碳协同发展机制,以期降低碳排放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绿色环保的物流体系,最终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盼盼 《经济师》2023,(5):109-110
绿色信贷对传统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选取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回归分析和分产业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对京津冀地区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分产业来看,绿色信贷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抑制作用但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前两个月,京津冀地区出现了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持续空气污染事件。河北多地连续数日雾霾锁城,严重影响了民众身心健康,也召示了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城市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已不可承受。面对巨大的环境压力,河北省应下大力气加强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努力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京津冀雾霾污染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工业生产和机动车的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扬尘、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是京津冀雾霾污染的四大因素。同时在对雾霾污染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四维空间分析法",从利益补偿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效益评价机制与反馈提高机制四个维度设计京津冀三方联动雾霾治理机制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用2013—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呈现"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处于拐点的右侧,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显著正相关;与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与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显著负相关,与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显著正相关。据此,需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知识、技术导向型服务业升级,加强对外开放水平,推广绿色建筑,降低扬尘污染。  相似文献   

16.
《环境经济》2015,(2):15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城市间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区域性污染特征十分显著。辽宁中部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地区以及成渝地区等城市密度大、能源消费集中的区域也出现了区域性大气污染。修订草案在联合防治一章共有6条规定,包括要求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规定重点区域应当制定联合防治行动计划,提高产业准入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产业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4、2008和2012年京津冀地区各地级市的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产业专业化水平并不高且仍在下降,而以京津冀区域为参照系,各城市产业结构与区域整体的相似程度不是很高,且呈现明显的趋异现象,各地产业地域分工尽管不十分明显但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14,(9):18-26
京津冀一体化,涵盖内容多,包含利益多,可能路径多。因此首先要明确京津冀一体化的出发点和目标。此次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更多是基于"首都病"的日益严重,雾霾天气增多,交通拥堵加剧,城市人口过多;其次才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因此这次也是围绕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来考虑京津冀一体化。假以良好的规划和强大的执行力,自然可以从首都病延伸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助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京津冀地区应:突出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合理分工;重构区域功能,构筑空间新格局;完善交通网络,构筑交通支撑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强  张航  齐莹  刘勇 《经济地理》2020,40(5):40-48
基于1998—2016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雾霾污染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在考虑雾霾污染时空滞后效应条件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高值集聚特征,高排放俱乐部稳定地分布于黄河下游城市;黄河全流域PM2.5浓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低效率的能源使用、低水平的人口集聚、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导致黄河流域雾霾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雾霾污染背后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低效率的能源利用以及偏向于生产技术提升的研发投入导致了黄河上游流域雾霾的加重,而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则主导了黄河中游流域雾霾污染的加剧,在黄河下游城市仅有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此,文章认为建立区域协同联防治霾机制、实施差异化分区治理策略、实现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雾霾治理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