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合理的产业分工对于实现规模经济和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均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中心性指数和引力模型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地级市的视角测度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发展的地域分工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服务业主导,西部地区为农林牧渔业主导,中部地区为采矿业和矿业—制造业混合带;从城市节点差异性来看,环渤海地区以矿业—制造业型城市、制造业型城市为主,地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程度较差;从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分出了七大产业地域功能区,各功能区发展动力差异较大,并总结了"一圈、双核、三带"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对环渤海地区产业优化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域梯级分工模型与产业区域转移的空间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针对以往区域经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以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 ,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与区域间相互作用规律融为一体 ,构建了地域梯级分工模型。并据此模型从区域主导经济要素分析入手 ,对地域梯级分工格局与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2004—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夜间灯光和PM_(2.5)年均浓度遥感影像数据,对市域空间结构和环境污染水平进行测度,借鉴环境经济学中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考察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对环境的影响,进而理清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响应机制,并探讨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对环境影响的空间效应以及不同规模城市的门槛特征。研究发现:①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单中心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②城市空间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尺度上的非线性门槛特征。③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本地区环境污染会加重邻近地区的环境污染,而本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对环境污染具有抑制作用,邻近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则会加重本地区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雄浪 《财经研究》2006,32(4):68-79
文章运用古典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考察了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关系,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杨小凯的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以便对产业集群的演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文章的观点。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当前,政府更为紧迫的是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域功能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主体功能区建设提高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高度。在国家战略需求的带动下,现代地域功能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通过对近10多年来的现代地域功能理论方法探索和应用实践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梳理,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域功能与区域发展均衡模型、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功能识别与功能区划技术方法、地域功能格局变动机制与区域政策4个领域。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的区域治理体系,以及完善地域功能理论体系的研究需求,目前现代地域功能理论在基础研究、综合地理区划实践以及区域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围绕完善理论体系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未来研究应着力在5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地域功能生长发育驱动机制的集成分析、地域功能的空间结构与时空过程规律研究、区域发展空间均衡模型的进一步推导、地域功能空间尺度转换与综合地理区划、空间规划与现代区域治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6.
赵建军 《经济地理》2007,27(5):768-772,782
城市功能转型研究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城市功能转型的过程及特点;而后分析了青岛城市功能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最后,基于区域龙头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构建,提出了青岛城市功能的转型及对策:进一步强化港口、旅游等特色城市功能;工业制造向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方向转型;强化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调整行政区划,为城市功能转型提供承载空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青岛向区域经济管理中枢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功能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地域分工的专业化.产业集群梯度效应的发挥一方面是核心企业带动辅助企业在价值链上自发地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低附加值产业集群转向价值高、新的产业价值链的过程.产业集群的梯度效应促进了集群内部以及集群间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同时,产业集群的梯度效应能够突出地方的产业优势,实现城市地域分工的专业化,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邹晖  罗小龙  唐蜜  殷洁 《经济地理》2019,39(9):65-70
文章通过采集网络开放数据研究住房建设的空间拓展过程,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及特征,总结住房建设对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在改革开放后加速扩张,随着住房的建设人口向郊区集中,新的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在郊区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经历城市单中心加密、城市中心扩展和卫星城镇萌芽、城市中心功能重构与新城发展、新城转型与多中心发展四个阶段。郊区次中心的形成是城市职能逐渐完备的渐进式发展的产物,郊区居住中心的产业培育和产业功能区的生活空间植入是我国巨型城市次中心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辽中南城市群是我国城市高度密集、城镇化率较高、城镇体系相对合理、交通网络体系较完善的地区,城市群发展基础好。本文从辽中南城市群的现状特征、主要问题着手,明确了引导要素向"心"向"海"集聚、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四大思路,提出了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批发业作为主导产业对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历史与文化、制度与管理、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连锁反应过程。即:制度作用推动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义乌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批发业联动其他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增强;集聚作用驱动城市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导致扩散作用增强;批发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加速了义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义乌市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成为浙中区域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1.
大连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临港产业的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问题,从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出发,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提取城市空间利用地理信息,结合分形几何、空间重心等理论,综合考虑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社会人口、产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现象,归纳总结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研究可分别从城市空间增长速率、结构形态、分型演变与重心转移角度揭示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规律,可为提高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居住与商业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功能要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紧密相关。以长沙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发展不匹配和居住空间布局与商业业态布局不匹配是长沙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中的“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分析了黑龙江省各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出煤炭工业城市点轴结构的渐进形成过程,并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模式,确定煤炭产业可持续的生态的发展方向,提出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加快煤炭城市的发展,避免煤炭城市经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萎缩。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空间拓展、发展功能转换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空间结构因城市增长的空间异质性而发生动态演化,多中心化发展趋势日渐形成,直接推动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经济绩效。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典型区域,已呈现出多中心化发展特征,对城市群系统层级体系演化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构建多中心性指数,衡量城市在城市群系统中的中心度,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效应的交互影响,探讨多中心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多中心化发展显著促进长三角城市经济绩效提升,而且首位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着异质性、非线性影响,与其自身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具有差异化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空间格局及效率分析(1990—200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使用1990—2009年中国26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采用位序—规模法则、K值、GIS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点,并引入K’衡量城市空间扩张的效率。主要结论有:①城市扩张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主因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调整。2000年后城市发展趋向不均衡,城市体系发生动荡变化。这种变化应该高度重视。②城市空间规模变大的趋势更加显著,城市类型向更高级别推进,城市区域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城市所在地区差异导致城市扩张进程分化,城市地位也随之变化。③各地区城市扩张速度有显著差异,省级中心城市的扩张前慢后快,城市扩张形成区域性集团。城市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不协调,且有拉大趋势,整体上城市空间扩张应当放缓。④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城市扩张的效率有很大差异,扩张效率的高低提示各城市在城市扩张上应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产业活动和空间结构是城市构成的重要载体,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经济功能,进而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选择以淮安市为例,本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分形——以酒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北干旱区城市酒泉市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其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模型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经济地理》2011,31(3):426-431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I.IntroductionUrbanization is a process that the rural population becomesurban residents,and the rural scenery becomes urban scen-ery(Xu,1997).The rate of the population’s urbanization canbe measured with a criterion or some index(Chen,1999).However,the changes of urban scenery cannot be explainedby some simple indexes because its changes are verycomplex.Thus,in the academic field,some scholars haveexplored the scenery transition,and found urban land-use isa favorite index to be used,becaus…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结构反映了城市的现实生活,也诠释着城市的演绎历史。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滨州作为黄蓝两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必须进一步放大空间位势,提升城市空间能级,进而优化城市功能。对滨州城市空间扩展进行探讨,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滨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因地制宜地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影响空间结构的除城市发展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城市品牌建设和人口规模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