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北地区沿边开放与口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莲琴  刘力 《经济地理》1999,19(5):21-23,127
文章从东北地区沿边开放的基本格局入手,简述了我国边境口岸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口岸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而指出目前东北地区发展口岸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振兴东北口岸经济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文结合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层次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对百色中越边境口岸物流竞争力进行综合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促进百色中越边境口岸贸易物流发展,提升百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因素,拥有发展对外贸易的特殊优势,内蒙古边境口岸由于物流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设边境口岸物流体系是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中蒙边境有10个口岸,根据特点分为3类,其中中蒙贸易的80%通过二连浩特完成,本文根据二连浩特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中蒙口岸物流体系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口岸及其分类、边境贸易、边境口岸贸易等相关概念的研究与区分,着重对边境口岸贸易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并探究如何将经济学理论中的绩效分析理论引入边境口岸贸易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论原理,结合经济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口岸体系建设现状的具体研究,提出该地区边境口岸体系建设对接东北及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几种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它是中俄边境最大的陆路口岸,它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口岸,它承担着中俄贸易65%的过货量任务。它就是位于东北区域内蒙古的满洲里口岸。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在中俄两国良好合作背景下,满洲里口岸作为中俄之间战略资源运输和客流疏运的大通道,其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新疆边境口岸特征及其发展决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云朝 《经济地理》1996,16(1):17-23
新疆是我国沿边开放中很特殊的一个省(区),其边境口岸很有特色。口岸沿革上有悠久的边境开放史;口岸布局上有广角的辐射扇面;口岸运行上有明显的不同一性,常年性口岸与季节性口岸并存是口岸运行的时间特征,双边口岸与多边口岸并存是口岸运行的空间特征;并由此形成了口岸运行时空结合类型的多样性。所有这些都是口岸发展决策研究的基础。针对口岸状况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新疆口岸发展决策研究主要有三大问题,即重点口岸发展的重点突破问题;边境口岸与边境城市的关系;以及完善的立体国际大通道网络。并就此通过具体分析,对口岸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见解。  相似文献   

8.
口岸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门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口岸的门户作用越显重要,以口岸为依托的口岸经济成为新时期边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口岸与本区域及其经济腹地之间的经济关系、口岸经济的发展模式、口岸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边境口岸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及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边境口岸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要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滇南各口岸的边贸能力,服务滇南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云南与越南山水相连,红河州河口口岸被誉为"东盟自贸区桥头堡",是对越开放的一类边境口岸,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河口口岸时越边境贸易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红河州河口口岸为例,探索河口口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陆陆口岸的进一步发展和服务滇南经济提出相应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港口体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列辉 《经济地理》2007,27(2):291-295
随着港口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港口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港口体系的演化发展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国外从195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评价,以便国内研究者借鉴利用。  相似文献   

12.
闽台港口开发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民生 《经济地理》2001,21(1):81-85
本文分析了福建,台湾港湾资源特点和港口开发现状,提出了福建与台湾许多资源存在互补性,两岸可通过开发港口,发挥近邻和海运优势,达到资源互补,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长江沿岸集装箱港口群体基本特征与战略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有挥 《经济地理》1998,18(4):81-84
本文从系统综合性和空间地域性的角度,对江苏省长江沿岸集装箱港口群体的战略地位、区位优势、职能结构、地域结构和腹地组织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从宏观战略角度提出了该港群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辉  杨兆萍 《经济地理》2011,31(8):1387-1391,1408
旅游合作中的基本要素在于各个合作节点,边境口岸是跨国旅游的一种特殊空间节点。首先从理论推理视角,探讨了边境口岸旅游合作的内在机理,即以边境口岸建立起来的合作地带通常具有极强的旅游导引功能与良好的可达性,处于相邻国家(地区)间旅游合作、开发的优选区位,成为跨国旅游合作初期阶段的基本空间形态之一。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口岸旅游合作时空格局的基本特征,即在发展时序上,先后以地缘驱动、经贸驱动为主要合作驱动特征;在地域空间结构上,新疆口岸具有广域对外辐射性、边境城镇后向依托性等基本特征,并以新疆吉木乃口岸为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边境口岸旅游合作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最后初步探讨了新疆口岸跨国旅游合作的总体机制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辽宁港口地域组合形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耀光  韩增林 《经济地理》1999,19(5):95-100
文中对辽宁港口资源及其开发、港口布局、地域组合形成与演变过程、生产状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辽宁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辽宁港口进一步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发展与港口区位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综合物流服务逐渐取代传统的运输业是当前社会向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时代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物流系统最重要的节点,现代港口区位发展的关键是通过与物流系统的其他节点之间有效的合作,不断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综合物流能力。文章分析了现代物流迅速发展背景下港口区位特征与功能以及港口与物流系统内各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并运用博弈论理论,对港口区位合作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港口多功能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永健  阎小培  许学强 《经济地理》2001,21(2):235-239,243
港口功能变化研究有助于揭示港口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腹地的交互作用机制,然而,国内针对港口功能变化的系统研究不多,对港口运输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更少探讨。本文以广州港这一亿吨大港为例,分析了现代广州港运输功能的动态变化,总结了港口工业、港口服务这些依托港口的产业的发展,并初步指出了几大功能之间的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港口作为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关键节点,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成为焦点话题.针对目前国内港口效率低下的问题,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来测度2007—2016年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的运行效率,研究发现港口的超效率平均值呈上升趋势,个别年份存在明显的下滑现象.由于2016年是航运港口整合的关键一年,本文对2016年的港口数据单独采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方法进行效率测度,第一阶段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第二阶段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将影响港口效率的腹地GDP等环境变量纳入模型,尽可能剔除随机误差和外部环境对效率的影响.第三阶段使用调整后的投入产出值重新评估港口效率,获得更加准确的港口效率排名,与第一阶段的超效率结果比较发现,前后数值存在明显差异,除青岛港和上海港外其他港口都未达到DEA有效,港口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最后基于吞吐量-效率矩阵将港口划分为精干型、强壮型、肥胖型和瘦弱型4种类型,针对性的对每种类型的港口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区域城镇化演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长达2 000多km,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边疆要地,也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地域。文章分析了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的区域基础,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和演进轨迹,预测了交通通道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城镇化演进态势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更具意义的是,战略性地探讨了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系统对交通通道体系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及其对城镇化演进的制约,提出了未来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2008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recognizes capital services as the conceptually correct way to measure the input of capital into production. This allows setting up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industry‐level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account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2008 S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aspects in the 2008 SNA and sets out such an integrated system, based on Jorgenson's aggregat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nd gross output‐based industry productivity measures. Recent results for industry productivity measur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complete the pi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