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尕斯E31油藏近两年恢复平面注水井点后,油藏整体供液能力提升,老井递减逐步减缓.但受注不好水影响,油藏局部含水快速上升,油藏稳产形势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尕斯E31油藏长停井进行整理分析,深层次考虑油藏的措施潜力,以完善注采井网、剩余油挖潜为重点,从井间、砂体边部及断层附近剩余油挖潜等方面考虑,进一步提升油藏生产能力,减缓油藏递减.  相似文献   

2.
欢喜岭油田齐2-7-10块为块状底水油藏,针对其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在精细油藏描述和油藏工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开发调整.调整后采油速度明显提高,改善了开发状况,单井增加的产量是直井的3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油藏利用水平井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砂岩底水油藏的采收率,对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曙4714断块已进入"双高"开发后期,主体部位水淹程度高,油藏剩余油高度分散,稳产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稳定注水开发方式.实施后,有效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阶段增油1.38×104t,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C/O测井技术是一种脉冲中子测井方法,能在套管中直接探测地层,且其测量结果基本上与地层水矿化度无关,是油田储层动用程度评价及优化射孔层位的可靠手段.通过应用该技术,重新认识了曙光油田稠油油藏油层,并确定了剩余油饱和度.该技术为促进剩余油的挖潜及射孔层位的优化、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剩余油分布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世界石油开采难度的日益增加,国内外石油工作者对剩余油分布技术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过。本文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运用的地质法、油藏工程法、动态分析法等技术分别进行了论述。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为石油工作者提供借鉴及交流;另一方面对剩余油分布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圆庆 《经济师》2011,(4):291-292
中原油田濮城油区开发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储层内流体分布更加复杂、零散。文章以濮城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例,研究分析油藏开发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定性及定量分类评价,以及采取的开采回收具体措施和收到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杜84块水平井高轮低效、井下事故多等的现状,结合该块的地质特征,实施了侧钻技术.其结果使"死井"变"活井",不仅完善了开发井网,而且充分挖掘了剩余油潜力,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曙二区大凌河油藏为近源物质快速堆积形成的水下扇油藏,发育多套含油层系,且各自有独立的油、气、水组合,断裂系统复杂.早期少井多注的开发方式造成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通过实施井网完善、动态调注、周期注水、分层注水、轮替注水等技术实现了区块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锦99块杜家台油层为注水开发的稠油油藏.常规水驱效果较差,水驱采收率仅为23.8%.高含水期,油层的平面及层间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该区块油藏特点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利用蒸汽吞吐热采技术,以吞吐引效为主,解堵降粘为辅.累计油汽比达1.63以上,断块采油速度由0.48%上升到0.77%,累计增油8.96×104t,采收率提高至27.4%.  相似文献   

10.
杜239块水侵能量较弱,地层压力快速下降是导致边水入侵的主要原因,边水入侵后,一线油井迅速水淹,但二线油井在数周期内可采到一定经济油量;利用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对平面上水侵指间带、纵向上层内上部水淹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高、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进行分析,吞吐后期可利用指间补孔技术、整体吞吐技术、选配注技术等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