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当前煤炭经济形势不好,煤炭企业要想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更应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坚持以事业凝聚人才、以环境吸引人才、以真诚感召人才、以待遇激励人才,广纳贤才,唯才是举,通过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平稳渡过"寒冬期".  相似文献   

2.
徐榕  宋雅雯 《经济师》2023,(11):158-159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排头兵,是加快实现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国家人才战略和“双一流”政策引导下,地方高校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与发达地区部委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根据地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新时期地方高校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党管人才,作为一项新的人才工作原则,是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对领导方式的创新。党管人才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理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坚持党管人才,对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拆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意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时代,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只有建设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人才队伍,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人才的看法有不少误区。如不及时校正,势必影响人才选拔、评价、激励等各个环节,进而影响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加大水利人才开发力度,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优先考虑人才资源状况与事业发展的适应程度,做到谋划水利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工作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制度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具体工作的同时考虑人才措施,以水利人才开发推动水利事业发展,以水利事业发展促进水利人才开发,做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与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金素珍 《经济师》2007,(6):274-274,276
人才的配置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台州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管理制度不健全同时又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等自身的不足。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匮乏问题,首先要确立企业自身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其次要发挥地方政府在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人才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政策与法制环境;最后要发挥地方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人才与产业相互关系入手,提出广东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人才队伍的四大任务:增强人才培养实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双转移"提供人才服务、构建适宜的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璇  刘海全  萨仁 《城市建设》2010,(5):470-470
加大水利人才开发力度,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优先考虑人才资源状况与事业发展的适应程度,做到谋划水利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工作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制度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具体工作的同时考虑人才措施,以水利人才开发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立明  刘伟 《经济师》2011,(12):247-248
在烟草工业一体化重组后,卷烟厂成为纯粹的生产工厂,其核心能力体现在卷烟的生产制造方面,突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提升卷烟厂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许昌卷烟厂以中层干部履行人力资源职责为主线构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保证体系,以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建设为主线构建了员工激励体系,通过"一体两翼"的组织保证体系和"三足鼎立"的成长激励体系所构建的立体管控模式的强力推进,以塑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干"的人才队伍为目标,确立了许昌卷烟厂在河南中烟乃至全行业的人才比较优势,为工厂在"十二五"期间的争先创优战略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河北省"两高"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营造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调整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激励等进一步加强"两高"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少臻 《发展研究》2012,(7):126-128
本文分析水利人才队伍的现状,阐述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4)
高层次卫生人才是我国卫生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模型来提高高层次卫生人才的绩效,激发工作潜力变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激励理论往往缺乏针对性。文章从高层次卫生人才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基于迪尔综合激励理论,结合卫生健康行业的工作实践,构建了一种更为适合高层次卫生人才的激励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新建激励模型的激励措施,为高层次卫生人才的激励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季新革  周海燕 《经济师》2010,(3):221-222
探索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原油田为例,从岗位激励、薪酬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油田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王帆 《时代经贸》2012,(4):225-225,227
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需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队伍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的竞争战略,把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本文在阐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分析高层次人才队伍战略性建设应关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人民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战略性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5.
解元 《时代经贸》2013,(2):200-201
武警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重引进轻开发的问题,本文通过界定人才开发与人才引进的概念,分析两者的作用和不足,对武警院校高层次人才开发与引进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王志国  万留法 《经济师》2009,(2):191-192
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原油田采油四厂为例,从岗位激励、培训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油田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5)
目的是分析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为加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建议。方法是通过现有资料收集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展、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随着医改的有效实施,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许多挑战。结论为政府落实人才培养、配置、激励政策,推进一体化建设进程,创新医学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实现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学校人才的发展战略中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决定高校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来谋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党对人才的管理,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开创高校人才工作新局面,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知识创新上层次、上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林雄 《时代经贸》2021,(4):102-104
人才生态圈构建使人才竞争进入更为系统化、整体化的阶段,其不仅有利于集聚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而 且能够更好地激励人才。生态圈的构成离不开企业内部激励环境,需要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政策的制度性保障以及 人文环境的包容与理解。构建优质人才生态圈需从整体观和协同观出发,强调服务人才意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对 此要在发挥政策保障作用的前提下,形成更加包容和谐的创新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20.
探索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培育的有效途径,旨在使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满足新世纪人才市场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型人才,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建设,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应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人才市场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型人才模式。从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入手,阐述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意义,探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做法,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