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在商品价值、社会财富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仍没有取得共识。为了清晰地使有关价值、财富与分配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联系都可得到圆满的科学说明,笔者提出“新四说”: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活劳动价值说;全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创造社会财富或商品使用价值——全要素财富说;多种产权关系决定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多产权分配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是要素所有者创造价值和财富并据此参与分配,而实质是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按要素贡献的分配形式与实质说(按贡分配形质说)。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现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行政组织的变迁根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更替。传统的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产生的公共行政组织, 是一种“规制型行政组织”, 或称“科层制”。科层组织或规制型公共行政组织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组织生存环境的变化, 传统上的以科层制为特征的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人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的公共行政组织。公共行政组织变革一个基本趋势, 是组织越来越趋向于“柔性化”, 即灵活精干的柔性组织正逐步在取代标准化的刚性组织。伴随着柔性化生产方式产生的公共行政组织形式, 正是信息时代本身的组织需求所决定的。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向为我国公共行政组织改革指明了方向。公共行政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现有改革框架内是无法得到很好解决的。我们需要探讨新的公共行政组织模式, 导入市场机制可能就是一种有效地克服和解决我们当前所遇到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使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以工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迅速向基于知识与信息的知识经济社会转化。这两个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环境 ,并使得资源配置方式 ,组织的运作方式 ,组织间的竞争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组织要能够在如此高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就要不断创新组织形态。一些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的新组织形式在新的竞争形式下得以发展起来。1、组织的起源与本质经济学上探视组织的起源与本质主要有四种解释 :一是“技术必要性说” ,在当今社会 ,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一定…  相似文献   

4.
林健  刘洋 《经济师》2001,(5):9-10
网络经济时代传统企业要成功e化必须进行组织的变革 ,新型组织具有四个特征 :扁平型组织、动态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和网络型组织。传统企业e化的组织变革有四种形式 :独立于组织之外、组织内新的业务、与传统组织整合和完全的混合设置。各种组织形式分别适应于不同性质的传统企业。  相似文献   

5.
企业间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贵 《经济论坛》2005,(24):84-85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市场需求、技术范式和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企业间网络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企业间合作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和交易活动。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用不同的术语来概括这一组织形式,比如“战略网络”、“组织网络”、“混合组织”、“准企业”、“企业间网络”等,并逐步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企业间网络与科层组织及市场的比较,考察企业间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交易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易  邱国栋 《经济管理》2020,42(2):92-105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需要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本文通过对通用电气公司(GE)和海尔的跨案例研究发现组织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的“四反”演进路径。其中,“反集权”的本质是组织权利分化,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垂直”到“水平”,以构建赋权赋能为核心的扁平网络化组织。“反边界”的本质是组织边界扩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形”到“无形”,以构建动态无边界的虚拟组织。“反分工”的本质是组织流程再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分散”到“整合”,以构建人机融合智能型组织。“反范式”的本质是管理范式转变,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序”到“无序”,以构建平台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管理范式。进一步对“四反”路径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基于“四反”的多元智能组织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后现代管理哲学为理论基础,符合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将引领未来的组织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应用是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维度,已有研究或基于“技术决定论”主张数字技术对科层组织的激进影响,或基于“科层规制论”强调科层惯性对数字技术效应的制约。浙江省“三张清单”数字化改革的案例显示,数字技术应用与科层组织形态之间呈现动态的双向互构关系。数字技术应用通过对政府需求、流程规范、权力关系的三重嵌入,在赋能政府的同时引发其内部运行的调适难题,政府因而寻求体制机制创新予以应对,形成“由横到纵”的政府平台化与“调适性协同”的协作矩阵两种新型组织形态。同时,政府组织形态变迁也对数字技术应用产生反作用,体现为对技术深度应用环境与动力的重构。这一研究发现为理解数字时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新经济”本质上仍然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经济活动 ,它仍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部的生产过程 ,只不过它是代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具有根本变化特征的新的物质生产过程 ,它是原有物质生产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新飞跃。经济学家们要从现代经济活动的本源即价值创造和价值生产的过程来考察新经济。对新经济价值创造和价值生产的考察应当从人类的劳动创造这个最基本点出发。  相似文献   

9.
企业创新的本质是价值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创新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发生在企业价值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创新的本质是价值创造,技术创新只是其中的具体形式之一。价值创造有两层含义:价值要有增值;价值创造过程中要有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如何构建组织韧性以适应环境的非连续性变化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创业企业亟需攻克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以232家创业企业为样本,将组织适应理论引入研究框架,运用fs QCA分析方法探索响应型市场导向、先动型市场导向、机会解释、威胁解释、适应式编排与变革式编排对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殊途同归”效应的结果显示,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的前因构型包括四种模式,分别为“导向”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编排”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导向-解释”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以及“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由此可知,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存在差异。相较而言,“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模式在推动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方面发挥着更为普适的作用。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为创业企业践行组织韧性培育的适应性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喜梅 《经济论坛》2002,(5):29-30,32
创新概念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其追随者已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的另外两个分支-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以及以制度形成和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由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开发新产品或产品的新价值,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发现原料,半成品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发现原料,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或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创建。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组织转型与声誉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荣良 《经济管理》2007,(10):26-30
科层制企业组织形式下,一般是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来克服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网络组织形式下,成员企业通过良好的合作能够带来很多市场与科层组织所没有的价值,但由于机会主义、“搭便车”行为及成员间的欺骗.使得网络组织的成员合作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与良好运行,以获取更大的网络协作效用.客观上要求建立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激励机制.而声誉正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一个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3.
组织学习可以创造新的组织知识,但是新知识仅以静态形式存在时,并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企业经营的重要目的之一也在于价值创造,否则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因而,还需通过对知识的动态运用来实现价值创造。任何组织活动都会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然而"正式化程度"又一直是管理现实中的难点。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正式化组织结构情境条件下,企业如何利用组织学习来实现价值创造。并利用184家中国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会正向影响价值创造,而正式化组织结构则负向调节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与价值创造是具有持续性的组织活动,为了保证此项活动的效益,在企业内部需要具有宽松的、弹性的非正式化组织结构,这将强化从知识创造到知识运用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4.
顾客价值的创造潜力是顾客选择供应商的主要指标,其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组织能力。以长三角地区企业为数据来源,对组织能力与顾客价值的概念匹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交易经济价值受到以效率为导向的能力、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能力的正面影响,但受前者的影响更大;关系附加价值受到以效益为导向的能力、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能力的正面影响,但受后者的影响更大;网络未来价值仅受到以价值创新为导向的能力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亚 《当代财经》2004,(10):11-1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多层含义,个别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是多层次的。自然物以零价值参与社会价值的形成,并获得社会价值。生产资料可分为价值转移性要素和价值形成性要素。一般说,生产资料中的对象性要素,通过生产,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能力性要素,其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代替人力、延伸或增大人的能力进行价值创造,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其价值的转移过程,一方面则是新“等量价值”的形成过程。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不是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大学内部组织特性及其柔性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大学是以知识为操作材料、以学科为基本构架的学术性社会组织,高深知识的特征决定了大学组织是柔性化的组织,学术组织与科层组织的交叉决定了大学组织管理职能的糅合性,掌握高深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决定了大学组织管理对象的“人本性”;现代大学组织柔性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员、组织结构、大学文化和发展战略柔性。对于现代大学来说,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统一、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实现“人性化”为标志的柔性管理,对于提高大学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瑞峰 《经济学家》2024,(2):120-128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以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产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产业结构向着更为特色化、高级化的融合集聚方向演变,组织体系向着更为现代化、体系化的优势互补方向变革,要素资源向着更为融合化、一体化的互惠共享方向配置,进而多维协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特征;识别了产业结构单一、三产融合不深,组织体系低效、产业竞争力弱,要素流动不畅、资源整合困难,农民增收乏力、利益联结缺失等关键问题;指出了多业态打造以供需驱动为核心的产业多元结构、多主体培育以集体经济为基石的组织互补体系、多渠道优化以城乡融合为关键的资源共享配置、多利益联结以合作共赢为导向的乡村产业价值取向四个重点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8.
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创意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生力军,思想政治工作担当着人的价值建设的历史使命。在对福建省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层次四模块”模式,着力建设以“共建共享”长效激励为基石的学习型组织,以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于左  于立 《经济管理》2005,(8):30-36
本文重点以辽河油田等为例,研究了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规律。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普遍经历了由(“准军事化”)“行政化”——“准行政化”——(企业化)“企业集团化”的演变过程,企业的性质、目标、主业和内部组织结构等都随之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在特定的条件下,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准军事化”、“企业集团化”等都是有效率的,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反应。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一个缩影.由此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演变规律丰富了企业组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对传统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往研究关注传统企业在数字技术发展下的演化路径和新的模式,但鲜有文献从组织内知识转移方式转变的角度关注这种结构变革触发的组织秩序变迁。知识转移方式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经过“设施搭建”“知识搬运”“关系脱嵌”“权力下渗”的系列过程,影响了组织秩序的生成,使其呈现出知识中心化、管理原子化、扩散开放化的特征,最终达致“流动”的稳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数字化技术下知识转移方式变革的结构化模型,以作为组织活动之一的知识转移为例,分析了数字技术对传统企业变革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商业实践,讨论了这种结构化过程所带来的更为深层次的组织秩序重构。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组织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