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态势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人力资源是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崛起的有力支撑。然而,目前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外流态势未有改变。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手段,对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影响中部地区吸引、留住科技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增强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引力"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在国家(区域) 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4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技术经济》2011,30(8):44-50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2003、2006、2009和2012年四个时间断面及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指标分析法、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结合相关软件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差异较大,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大体上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就空间变化而言,以北京、上海为主的东部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区域的湖北、陕西、四川组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双核增长板块,北部、西北、西南区域省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等级分布呈斜“T”字形分布格局,并且这种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加强的态势,在东北-西南主要方向上科技创新能力保持极化收缩的发展态势,以东部和中部为主的椭圆内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对快于椭圆外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空间上日趋收敛.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网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柱。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建设由拟成果购买制、网上项目招标制、威客模式以及网上技术市场等构成的科技创新网络,用以开发利用全社会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是中部地区克服现有劣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位的宽窄理论,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设计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以中国西部地区6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对于地方政府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创新能力现状以及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根据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构建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等地区创新能力较强,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如西藏等地区创新能力较弱,而中部地区创新能力则处于中等水平。根据此评价结果,文后给出了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些政策建议,如加强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强化官、产、学合作力度等。  相似文献   

8.
邹蔚  万君康  胡韫频 《经济师》2005,(8):39-39,41
通过对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各评价指标的分析,认为中、东部地区在科技资源的投入、科技意识和科技活动环境上的差距,导致了中部地区在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的落后,进而形成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文章通过对差距形成原因的分析,寻找中部地区在科技发展上存在的优势,并为提高中部地区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实现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是中部崛起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涵、目标与途径,并对如何加强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中部地区成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60-60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武汉大学、武汉市科技局将于2006年4月下旬联合举办“全国科技促进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宗旨是:以跨学科方式探讨科技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路及实现途径,以加快中部地区科技资源整合及区域科技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中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中部地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会议将在武汉举行,由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协办。欢迎有关专家学者、科技管理者等撰写论文并参加研讨会。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及议程另行通知。会议报名:请将回执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9.0软件,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升我国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协调发展,不仅要加大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优化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还要健全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上海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评价,深入探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制度欠缺、科技人才流动制度有待完善以及高端科技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在分层次分析后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武汉大学、武汉市科技局将于2006年4月25—26日在武汉联合举办”全国科技促进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宗旨是:以跨学科方式探讨科技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路及实现途径.以加快中部地区科技资源整合及区域科技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中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中部地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会议将在毗邻武汉大学的丰颐大酒店举行,由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协办。欢迎有关专家学者、科技管理者等撰写论文并参加研讨会。会议报到的具体时间、地点及议程另行通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存在的五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翔实的数据为依据,对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存在的五大问题: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短缺、教育的总体供给不足、教育培训体系不全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较差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推进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燕 《当代经济》2016,(2):80-81
本文根据全国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新疆整体创新能力,得出新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新疆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水平,以及新疆企业创新能力与全国比较的水平;同时,建立包含14个指标的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新疆14个地州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新疆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新疆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中部崛起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中部地区近年来相当部分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那么如何促进中部崛起?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突破口。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东部经济区来讲还非常弱,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针对这些不足,并结合对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等与中部经济发展相对的实证分析结论,对中部地区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中部崛起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晓莉  王里克 《生产力研究》2006,(6):99-100,104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今天,科技创新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文章在提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工具(网络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将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似不相关迭代(IRSU)回归方法,以我国199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环节创新能力以及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替代、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和财税政策的干预,而科技创新能力对能源强度则产生消极影响。(2)就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科技和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有效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并且研发环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利于能源强度的降低。(3)在财税政策方面,西部地区的政策干预效果较为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差异化的工业结构转型战略、完善绿色科技创新财税政策体系以及从需求侧扩大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spss16.0和excel软件分析相关调查数据,研究了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有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和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区域竞争位势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省域视角,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安徽省16个样本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市场表现因子和保障因子作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两个主因子,并结合聚类分析发现当前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两极分化严重、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并对提升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