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土地社会保障职能及对农地流转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慧蓉  钟涨宝 《经济师》2005,(3):265-266
土地承担了农村的基本生活保障、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功能 ,当今我国实行了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产权 +平均分配的土地使用权”的农地制度。这种农地制度和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制度层面和农民的心理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都不利于农地流转 ,导致无法建立高层次、大规模、市场化的农地流转机制。因此 ,必须积极而稳妥地改革农村现行保障制度 ,使农民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 ,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农地流转市场化发展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完善和改进农村金融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完善农村银行业服务,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制和土地流转交易机制,促进农地流转的市场化,同时就当前农地流转市场化和农村金融的形势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市场的制度缺失与政府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路径,近年来,土地资产的商品、资本属性日益凸显,土地流转的速度日渐加快,地产交易日趋活跃。然而,因对土地经济功能认识的不足,农地市场交易机制的短缺,土地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市场配置、非法交易活动频繁,交易成本极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规范农地交易行为并提升其市场化水平,刻不容缓。本文重点探讨制度缺失对农地市场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我国农地市场化发展的取向,提出农地市场政府规制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集体所有权名不副实、农民缺乏对土地独立、稳定和受保障的产权等。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较长时间内可以是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5.
租赁制是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租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农地资源均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调节农地资源余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可行的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农地租赁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纠正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以市场化方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还是一种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新的“联产”形式。基于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农地租赁制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地租赁制度的重建符合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则,可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改革绩效。因此,农地租赁制度将是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地自发入市现象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江平 《经济师》2004,(2):196-196,198
由于利益的驱动、土地立法滞后、土地监察执法不力等原因 ,在许多城镇 ,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出现了集体农用地自发入市现象。这冲击了城市土地市场 ,导致了土地收益分配严重不公、土地税费流失、破坏了城市规划。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使用权制度、征用制度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建立数字化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完善土地监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化改革必然性基础上,从基本思路、遵循原则和配置机制、开发机制与引导机制等方面系统设计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市场化改革路径,并就相应的制度创新设计进行了效果评价。分析认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改革是可行的,改革必将使我国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释放出巨大的资源价值、市场价值、甚至产权私有化预期,为我国持续减少城乡差距、整体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认为,农地抛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提供较低的级差地租、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当前农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市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发展农用地市场的基本思路是:一级实行“两类土地,两类供给主体”的模式,即耕地的一级市场是农户与农户及其他主体之间的耕地使用权交易行为,非耕地农地资源的供给主体是农村社区集体组织,需求主体包括社区内农户和单位,以及社区外的农户和单位;二级市场要以非耕地农地市场先行发展。农村非农用地要采取“两个区域,两种入市方式”的办法:在城镇、城市规划区和成片开发中、集体土地转为非农地,应当征收为国有;在城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土地产权观点、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概念,并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从国家土地调节权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变革分为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税免除前的“两权分离” 时期、农业税免除后的“两权分离” 时期以及农地“三权分置”时期,具体分析每一阶段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优先目标和实现形式。本文认为,随着“三权分置” 改革的深化,为了防范农业补贴政策失效、“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农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等风险,必须从五个方面重构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杜明义 《发展研究》2013,(11):95-100
中国小农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形成了极强的路径依赖性,小农农地产权制度赋予了农民一定土地权益.但其不利于现代社会化生产,趋于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锁定状态.土地承包制实际是传统小农农地产权制度路径的回归,其在一定产权效率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土地承包制的产权制度约束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推进农地产权的资本化改革,促进农地市场化、规模化运作是农地产权现代转变的根本途径.所以要推进小农农地产权制度的现代转变还须进行产权界定保护、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保体系健全等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具有政府政策保护的唯一性和政策执行的不完全性.缺乏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保护机制的配合,由此需要对农村土地保护机制进行创新。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机制是通过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模式的设计.使农村微观经济主体成为农村土地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从而引导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心而自觉地珍惜和爱护土地.努力改进农地利用方式,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4.
现行小城镇土地配置机制的缺陷 ,导致了用地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大量耕地被占、土地隐性市场大量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建筑布局凌乱等诸多问题。进行小城镇土地配置机制的创新已成为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 ,实现“十五”城镇化战略目标的一个迫切课题。本文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土地市场的小城镇用地配置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土地市场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积极进展,承包地确权基本完成并开始“三权分置”,征地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城乡土地制度并轨,城市土地市场效率提升,“三规合一”稳步推进。但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相比,我国土地市场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诸如市场机制不完备、土地税制扭曲、资源环境不可持续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继续推进三权分置与农地整理,集体土地渐进式进入住宅用地市场,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与土地税收体系,促进土地市场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权益、土地使用、法制建设、市场服务、国家管制等方面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国在农地制度改革创新以及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始终把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放在第一位,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农地及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构建农地运行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蔓延过度消耗了土地资源,侵占了一些优质耕地,使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而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绝对垄断是城市蔓延的土地制度根源。因此,应进行土地制度创新,通过创设农地发展权,建立农地发展权转让机制,遏制城市进一步蔓延,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稀缺,目前又面临人口膨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土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导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分析了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农地制度的缺陷所导致的政府在土地市场的垄断.进一步探讨农地制度改革的途径,目的在于打破政府垄断局面,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扩展首先依靠农村的土地。城市土地面积的增加,必须取之于农地。从被征用的农地来看,本身处在大城市的边缘,地理位置相对优越——距离市场近,大量的产品能就近供应城市。这些土地经过农民长期的耕种,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和蔬菜,就某种农作物而言,与一般距离城市较远的土地相比,前者的产出量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问题显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的土地问题,诸如农村土地流转中介不规范,农地"非农化",土地闲置现象突出等,探讨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村庄规划,规范农村土地中介市场,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合理解决纠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