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宋常  刘笑松  黄蕾 《当代财经》2012,(2):121-128
对于公司高额现金持有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多角度考察与实证检验,发现高额现金持有公司具有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股利支付少、高管持股低、代理成本小等诸多公司特征;通过融资约束分组检验发现,高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显著为正,融资约束使得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现金积累倾向与偏好。实证研究表明:与委托代理理论相比,融资约束理论更适用于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高额现金持有行为。  相似文献   

2.
张蕊  张越 《当代财经》2021,(10):127-137
以2007-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自贸区设立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自贸区设立更能降低制造业中企业的现金持有;管理层持股更有助于发挥自贸区设立对企业现金持有的降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降低企业现金持有的原因在于自贸区可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的经济后果分析发现:自贸区设立能通过降低企业现金持有而提高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融市场的不完备性和投资人保护相关制度缺失,会导致企业外部融资约束,中国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更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约束.笔者采用2002年-200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研究金融发展、法制进程以及样本公司关键人员的金融机构任职背景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发展指数越高,样本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下降;实际控制人或董事会成员具有金融机构任职背景的公司,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较小,而且金融发展和法治进程对此类公司融资约束的降低效应也不再显现.上述发现对于如何降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公司内部治理安排与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并考察了产权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呈“倒U”型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银行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与非政府控制的企业相比,政府控制的企业持有较少的现金;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持有的现金越多;企业的成长性、银行债务、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特别地,本文提供了与公有产权相伴的“政治关系”在司法体系薄弱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现金持有水平变化是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影响的映射。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引入实际人控制人类型和企业成长性变量,测度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发现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随着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当货币政策趋于从紧时,外部融资约束增强,企业会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因此我们从微观上可以拒绝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无效的断言。另外,实际控制人类型和企业规模在增加现金持有的路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国有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受货币政策影响程度小,低成长性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这种现象的存在消弱了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两个角度出发,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中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持有水平。同时,相对于低融资约束公司,高融资约束下,以上两种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为金融发展与微观层面融资约束及公司流动性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公司出现融资约束的重要原因。本文以2010年3月正式推出的融资融券制度为外生冲击,以2005—2015年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实证检验了卖空压力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卖空压力能够提高公司银行贷款规模,降低贷款成本;(2)卖空压力能够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3)卖空压力能够降低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综合来看,卖空压力能够缓解公司融资约束。进一步的,卖空压力对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并且卖空压力可能是通过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缓解融资约束的。在各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6—201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代理成本角度,实证检验金融机构股权改革,特别是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机构债务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改革弱化了政府控股金融机构所造成的“预算软约束”,金融机构的债务治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代理成本下降。但同时造成企业控股金融机构获取了数量更多的信贷资金,而且控股金融机构企业获取的信贷资金数量越多,过度公款消费、投资盲目扩张越严重,企业的代理成本越高;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弱化金融机构对控股企业的监督作用,形成另一种“预算软约束”。本文的结论表明,在我国金融机构股权改革中,仍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机构实行股权控制,同时需要金融监督部门加强对控股金融机构企业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基于“合作优势”和“竞争制衡”的双重视角,结合现金持有的“交易需求”“竞争效应”和“代理问题”假说,本文探讨了国有资本参股对于民营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可以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可以扩大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进而使得后者有能力更多地增持现金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国有资本参股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大股东-小股东”代理问题,抑制后者过度投资所造成的现金无谓耗散,继而增加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对现金持有的提升效应在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投资类股东参股对企业现金持有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国有资本参股提升了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本文拓展深化了股权结构领域的研究,丰富完善了“双向混改”的理论和对策研究,也印证了现金持有理论随着金融市场以及产品市场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新的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股东代理问题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集团控股股东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自然人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有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问题;集团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布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呈现先上升,後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形,反映出随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比例的变化。其对上市公司利益侵占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兴起,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速重构经济新形态。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建设的背景,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现金持有。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显著。经济机制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经营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提升存货管理能力、投资效率,降低息税前利润和现金流波动性,来减少企业出于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与此同时,本文排除了数字化转型可能通过缓解代理问题来降低企业现金持有的途径。横截面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现金持有的降低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即在企业集团化程度低、非国有企业以及未持有银行股份的样本中更为明显。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降低现金持有的同时,提高了现金持有的价值。在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强化数据要素驱动作用,助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现金持有的影响,为监管层、企业以及投资者都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代理理论,现金股利是反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发行可转债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减轻赎回压力,有动机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以吸引可转债持有者转股。文章以此为研究假设,以我国2001年~2006年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为样本,对可转换债券降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转换债券融资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率显著正相关,通过可转债融资可以降低现有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代理冲突和外部融资约束同时制约着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本文研究代理冲突与外部融资约束相互制衡时,公司治理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迫于股东的压力而倾向于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当上市公司同时面临代理问题和外部融资约束时,公司治理较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7~2015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时,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增加,现金持有价值显著降低,体现了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管理层持股、两职分离、产品市场竞争、投资者保护)能够约束政治晋升高管的私人收益行为,降低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本文的研究表明,政治晋升使国企高管利用企业资源获取私人收益,增加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该研究结论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经理人市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如何合理配置自由现金流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上市公司高额的现金持有在制造行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理论上对此类现象的动因进行分析,委托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均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为进一步探究当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的理论趋向,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以2008—2013年拥有完整财务数据的83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持有的现金额及高现金额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量与其后续三年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且该类公司处于过度投资状态,从而验证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目前持有大量现金的行为更符合委托代理理论。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现金流的合理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决策,公司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取代单一的持有高额现金,更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A股市场2009-2017年823家民营制造企业相关数据,探讨风险投资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现金持有政策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高研发投入企业将持有更多的内部现金以应对未来资金需求。风险投资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降低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融资环境,从而降低高研发投入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该作用在小规模、低关注度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出现了公司制企业持有现金及等价物数量大幅上升的现象。这种货币需求模式的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影响很大。同时,该变化与传统理论的矛盾也从理论层面对探讨公司制企业现金持有动机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文献的概述,本文总结出了一个自洽的分析公司持有现金的理论框架。首先,依据相关文献的讨论,本文发现公司持有的现金不能被看成负向负债,而是应该视为一种融资途径。因此,公司持有现金的分析与企业的融资理论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现有相关研究划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代理动机"三个部分。基于这一分析框架,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公司持有现金理论的最新研究,发现探讨公司三类持现动机的特征变化和影响因素正成为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A股市场2009-2017年823家民营制造企业相关数据,探讨风险投资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现金持有政策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高研发投入企业将持有更多的内部现金以应对未来资金需求。风险投资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降低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融资环境,从而降低高研发投入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该作用在小规模、低关注度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薛大东 《经济师》2014,(10):43-44
在关于公司现金持有的研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流动性需求动机理论、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等。文章综述了上述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这些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关联和冲突之处,并对公司现金持有研究中的这些理论解释给出了客观评价,以便为未来更深入的实证研究找到清晰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上市公司季度投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冲击以及现金储备对这一冲击的缓冲作用.研究发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显著下降;持有较多现金的公司,其投资下降幅度更小;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分别比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下降幅度更大;现金储备的增加有助于减小融资约束企业投资的下降幅度.研究结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继续实施扩大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调整扩大投资政策的内容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