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装备制造为核心,加快光伏产业布局,已成功研制国内外首台500kg太阳能级多晶硅铸锭炉,站到光伏专用装备制造行业的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日本、韩国产业布局特点,政府作用效应的分析研究,揭示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布局的趋势和政府的合理引导,对于我国未来产业合理化布局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一)现代产业的布局趋向集中;(二)产业的地域集中,带动人口的集中,达到共同富裕;(三)政府作用要顺应产业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3.
苏南乡村集体企业,在经历了前一时期的高速增长后,到90年代中期已步入平稳增长时期。为了探讨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前景,由苏州大学财经学院主办的“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于1996年11月中旬在苏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甘肃和日本、韩国等地的SO余位中外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主题,重点探讨了如下问题:一、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态势与会学者认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萌生起步时期(195-1978年)。这一时期的社队企业…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通过对城市远郊区县的特点分析,依据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产业聚集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等,研究了城市远郊地区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占辉 《经济纵横》1997,(11):12-15
关于发展跨世纪大集团公司的思考□杨占辉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一论断着眼于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目标,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新特点,立足我国企业发...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乡一体化力促经济快发展□王彦明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作为一个县,其经济特点和产业布局既有城市的特点,又有农村的特征,呈二元化格局。一方面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县城,另一方面第一产业和乡镇企业主要分布在乡村。...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中国的跨世纪抉择阮恩光大力发展城乡集体经济,是中国跨世纪经济和政治的必然抉择。这是由中国跨世纪国情所决定的,中国跨世纪国情又分为跨世纪的经济国情和跨世纪的政治国情,而这两方面都要求大力发展城乡集体经济。一、跨世纪经济国情决定要大力发...  相似文献   

8.
宁波—舟山港是浙江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在两港资源整合的新形势下,如何调整产业布局以适应发展需要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宁波、舟山两港区临港产业的布局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布局调整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城市与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新的生长点.这里分布的中心城市之多世界少见,区内大多数城市都是产业布局的核心,不同的城市群体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城市产业带;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整必须同城市产业结构的微观布局的合理调整同步进行,产业布局的重点应向滨海地带转移,逐步建设独具特色的“C”字型滨海城市密集带。  相似文献   

10.
佟东 《经济前沿》2011,(6):71-82
开放环境下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安全关系日显突出。在资源型地区,产业安全有其不同于其它地区类型的特点,需作具体深入研究。本文以产业安全理论为基础,结合内蒙古产业发展的目标,构建了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其产业布局安全的分析,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也为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晓平 《经济地理》2008,28(6):897-903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全球工业品消费市场的生产加工基地,但出口制成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仍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城市化进程推进、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并于近年来呈现显著的重型化特点。过去3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集中体现在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国际分工、技术进步、资源环境约束、政策体制等因素是影响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适时调整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存在包括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存在减排空间大、减排成本低、技术合作潜力大的优势.因此,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建立低碳经济的政府主导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生产消费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以低排放为主要特征。浙江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极度依赖于传统能源的消费,而其消费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为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文章基于减排角度,在分析浙江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和碳能源排放系数三类指标衡量了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及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并从减排角度提出了提高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温州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国忠 《技术经济》2006,25(5):35-38,14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确解决产业提升及产业选择问题,对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温州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得到激发,温州三次产业发生了重大演变,从农业为主导经济迅速上升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工业经济继续成为对温州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行业结构不断改善,品牌经营迅速兴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得到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经分析研究,温州产业结构也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增长行业的地位不突出和不稳定,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缓慢。作者为此提出一系列温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据2003-2008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基于GRD经济贡献度测算模型,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占到了绝对的比重,连续五年保持在80%以上;自2004--2008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对浙江工业经济总产值的年均贡献率为81.61%,说明了中小企业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贡献度之大是目前省内的大型企业所无法比拟的,显示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6.
宁西铁路沿线(南阳段)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更和 《经济地理》2001,21(6):674-678
宁西铁路是我国又一东西交通大通道,将对我国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宁西铁路的修建对南阳段产业布局的影响,并对基于宁西铁路的南阳产业布局调控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汪贵浦  李丹琳  潘龙 《技术经济》2014,33(10):76-82
利用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测度上述3个年份浙江省的产业关联度和梯度,并进行产业分类。结果显示:利用产业梯度测度方法可直接抓住对地区经济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其测度效果优于产业关联度测度方法,但产业关联度测度在产业分类上具有优势。根据关联度进行排序,同时进行梯度测度,对照验证发现:浙江省的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建筑业是对其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子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等是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快速增长的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农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贡献虽然有所减小,但其稳定经济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维祥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04,24(1):13-16,30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才地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人才地理分布的主要特点是:①东多西少:②南多北少;③江浙一带最密集。这些特点根植于气候、地貌和海岸线等自然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太湖流域为代表的人才密集区和人才的大规模迁移对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中国人才地理特征研究是人文地理、文化地理和历史地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洞察文化资源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浙江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农业为主的经济小省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等一系列深刻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经济结构、发展格局、城乡面貌和城乡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工人创业机制、市场工业化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几方面总结了浙江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