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入 2 1世纪之际 ,纳米技术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日、美、欧在纳米技术上展开了争霸战。在美国 ,制定了国家纳米技术战略以能源部、国防部、美国航天局、商务部等为中心 ,正在进行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 2 0 0 1年度投资达到 4.97亿美元。纳米技术大致有三种概念 :一为分子纳米技术。二为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三为从生物角度提出即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存在的纳米级的结构。纳米技术就是发现量子效应的人工的独特的结构技术。它在本质上从一开始就是以量子论支配的世界为前提的。它的技术关键都是量子效应。因此 ,不论 …  相似文献   

2.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邦德在《2003年国家纳米技术计划》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了纳米技术促进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并介绍了纳米技术研发的国际竞争。以下是邦德讲话的主要内容。正如人人听到博学者所称,纳米技术将决定未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我们意在利用纳米技术的这种潜力。但是面对这样的前景,我们需要确保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符合美国的价值观。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对纳米技术计划的投入超过7亿美元,而且布什总统建议2004财年将纳米技术投入增加到8.47亿美元。与其他投资者一样,政府也希望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我们相信,对纳米技术投资会…  相似文献   

3.
介绍纳米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原理,分析纳米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着重探讨纳米技术在军事武器上的应用及其巨大价值,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高度重视纳米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动力。作为超微细加工技术的纳米技术,是一种在纳米尺寸的极微细空间内,通过控制原子、分子等在物质结构中的组成,开发超微细、高性能、超低能耗的新材料、新仪器、新设备的技术。纳米技术对于未来科学技术以及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预测,到2010年,纳米技术的市场将达到19.1万亿日元,可提供51.6万个就业机会。一、高度重视纳米技术在21世纪科学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本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纳米技术,充分认识到纳…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对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被全球公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纳米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应用迈进的关键时期.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以纳米技术引领全区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经过10年艰苦创业.园区已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纳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6.
纳米经济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技术这个新兴领域的兴起,与纳米技术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纳米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五个主要趋势和三大应用领域以及纳米技术知识产权面临的四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纳米技术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纳米技术潜在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旱在2000年美国便设立“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开始关注纳米技术引发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目前美国在此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住。美国的五大机构: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环保署、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等担负起对相关研究进行协调与评估的责任。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保证负责任地研发和应用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8.
德国政府于2011年年初推出了新的纳米技术五年计划:《纳米技术行动计划2015》。纳米技术是面向未来的技术,是企业创新的动力,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在德国高科技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因此成倍增长。本文关注的是德国《纳米技术行动计划2015))的战略目标、研发现状与重点行动领域。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一份报告书中预测:到2030年,仅日本的纳米技术及相关市场将达到26.2645万亿日元规模,比2005年高出近10倍。纳米技术在电子市场增速最大,其次是燃料电池和能源、催化剂、涂装和材料等领域。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作出具体的纳米技术市场调查和预测。经产省调查了纳米技术的97个产品和相关产业。根据纳米技术的进展和市场需求,预计在2005年市场仅有300亿日元的100纳米以下尺寸的下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到2030年将急速增长至3.5万亿日元;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市场为16亿日元,2030年将增至1.5万亿日元。在品种编目中,2030年应用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今后5年(2001至2005年)总投资达24万亿日元的日本新科技基本计划于2001年开始实施,纳米技术与生命科学、信息、环境被列为重点领域。众所周知,2000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将纳米技术作为制造技术的基础性科学技术,极力推进其发展。法国原子能局的政策也迅速向纳米技术转移。许多追随美国的国家,现在也要大力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1.顺向纳米技术削磨大物体,使其不断变小的顺向纳米技术,被称作范曼纳米技术。20世纪5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范曼指出,削磨某种材料,制成小物体,再继续把其削磨成更小的…  相似文献   

11.
纳米技术这项新兴技术的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欧盟在这个领域的投入尤其多。随着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的实施,以及欧洲研究区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成为欧盟及其成员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纳米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将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将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争相开展纳米技术的研发工作.面对这一形势,加拿大政府于2001年8月正式宣布将投资12亿加元,在加拿大西部名城埃德蒙顿市的阿尔伯塔大学内建立国家纳米技术研究院(NINT).加拿大联邦政府将直接投资6000万加元,阿尔伯塔省政府自筹6000万加元,利用阿尔伯塔大学现有的纳米技术研发基础,集中全加的科技力量,计划在5年内建成具世界领先水平的纳米技术综合研发中心.整个项目包括1座18万平米的纳米技术实验室,计划于2005年竣工,招募200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培养250名研究生.2001年11月14日,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阿尔伯塔省和阿尔伯塔大学就共同建设国家纳米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强调,未来的国家纳米技术研究院的宗旨是:高水平的研发项目,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效益的技术转让.  相似文献   

13.
十余年来,美国政府对纳米技术的投入累计已超120亿美元,如果加上2011年近18亿美元的预算和2012年的21.8亿美元的申请预算,总额则达到1604L美元。2011年2月,奥巴马总统在《创新战略》中将纳米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领域,对纳米技术寄予厚望;NNI2011战略规划和“Nano2报告”为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研究地对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进行了回顾,对NNI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当前纳米技术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美国纳米技术研发的国际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正> 1、我国纳米技术及其产业化现状 1.1 我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我国纳米技术的研发力量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各具特色的两大纳米研究开发中心——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为核心,辐  相似文献   

16.
纳米技术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产业化正处于蓬勃发展中。通过对纳米技术产业化模型的分析,提出其产业化进程中的资金与人才瓶颈问题。针对我国政府投入不足和风险投资不发达的客观现实,探讨了相应的资金解决对策。同时也指出大学应当积极变革与创新,应对纳米技术产业化对大学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汽车的发展依靠材料和技术的发展,目前,纳米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同时也为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从1980年以后,纳米科学在材料学、化工学、机械等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目前纳米技术产品目前也正处于更新换代的黄金时期,并已经慢慢渗透进了汽车领域.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汽车的多个位置,例如底盘、内装、轮胎、车体等.一直到现在我国也仍然在研究如何更高效的利用纳米技术来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从智能化角度浅析纳米技术对于汽车工业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相关计划,90年代初开始推进应用开发,新世纪初制定了"纳米领域推进战略",明确要求国家对纳米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研发重点配置资源.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政府开始重视纳米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应用,通过科技立项逐步推进相关研究和开发,重点是以生物功能的创新利用为目的,通过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进行纳米级的生物结构探明、功能解析、新功能生物材料研制和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发.本文概要介绍了目前及近期日本政府主导的农业领域纳米技术应用研究的计划、内容、预期目标、进展和成果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研德国纳米技术最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研发体系、经费投入、产业化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我国纳米技术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应用化学调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松田保孝最近在《日本工业新闻》发表文章指出,日美欧在纳米技术开发上展开激烈竞争。 美国把纳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视为“新的产业革命”,美国认为,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关系到将来的经济长期发展、舒适的生活和美国的国家防御”,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