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现实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状况,须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留守儿童"变化的趋势,须从儿童心理科学的方面探究"留守儿童"较为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客观地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不仅具有必然性、长期性,而且还具有遗传性、扩展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精神、家庭文化等文明发展,还依赖心理科学及教育的发展及富有实效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占彩 《经济论坛》2007,(9):131-132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处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段,也被称为"留守生".他们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现阶段主要指由于农民工夫妻双方或单方进城务工后,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家庭结构抚养和教育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他们远离父母,一年之中难以得到基本的亲情,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这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道德意志薄弱、道德心理不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道德教育机制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需要完善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完善家庭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责任,创造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应该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改善农村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长,其教育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个方面密不可分,正视并洞察这一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对于和谐社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教养方式——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寄宿教育和自我教育。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的成长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成长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凌小萍 《经济师》2008,(5):55-56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在于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缺失。它体现在家庭德育严重缺失、学校德育的弱化以及留守儿童德育的社会环境薄弱。以现行户籍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根本原因;家庭情感的缺失是直接原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现行教育体制弊端是间接原因;社会缺乏预见性是重要原因。因此,问题的解决需要破除制度壁垒、发展社会生产、挖掘社会资源、增强学校教育、加强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造就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同层面寻求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让留守儿童的守望不再是对幸福的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9.
儿童人力资本发展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大议题。为此,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儿童人力资本发展的效果及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升了儿童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使儿童的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和字词识记能力分别提高0.209个、0.132个和0.080个标准差,以及使儿童的抑郁指数降低0.124个标准差。分样本来看,当将样本根据儿童的性别、留守状态以及家庭收入分组时,发现家庭领取养老金对男性儿童、留守儿童以及低收入家庭儿童的人力资本影响更大。机制分析显示,生活条件、健康行为、情感环境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儿童人力资本发展的三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陈素川  蔡芬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291-292,327
中国有着8亿农民,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有着2亿多,他们留下了5800万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缺乏管教,学习成绩较差;他们不善于交流,性格缺陷明显;农村教育内容缺失,孩子们很难全面发展;没有法律保障其受教育权,辍学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受社会影响比较大,心智发展不健全,易养成不好习惯。由此可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堪忧,问题严重,影响深远,迫切要求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相互配合,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农村中随之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如何,关系着家庭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本文基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依法履行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实施教育公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农民举家进城机制;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分别对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劳庙村、河溜村和褚庙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通过调研发现,被调研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显著,其主要表现为亲情淡忘、家庭教育淡漠。学校安全淡味和社会监管淡化,是造成亲情淡忘、家庭教育淡漠的主要根源。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配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现状及可能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Ordered Logistic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外出务工会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且其外出这一行为本身对儿童营养状况的负面影响显著;家庭特征层面上,父亲的体质状况会对儿童营养健康产生正面影响,且影响显著;食肉频率、锻炼频率及营养知识得分等变量对子女的体质都会产生影响,且在模型中显著;由于地区间存在差异,地区变量对儿童的体质状况也会产生影响。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从家庭、学校和国家3个层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留守人口群体的形成,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前两者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社会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关注却很少.本文主要是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留守原因、面临的困境等方面作了客观的描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给予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更多的关注,并对留守妇女采取一些关爱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留守儿童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愈演愈烈。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监护。社会的有效监管,学校的关心教育,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使他们比其他同龄儿童更容易作出越轨或犯罪行为。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预防,从产生的根源抓起,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预防留守儿童的犯罪。  相似文献   

17.
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亟需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保证他们能够在充满呵护和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孩子在法律的"飞地"里哭泣,方能于细微处彰显新时代法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农民工离开家乡外出工作.与此同时,大批农村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因此,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以建设的要求,必须促使农村的留守儿童能够有健康的生长环境,形成规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文涛 《经济论坛》2014,(4):130-131,136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与父母分离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在其成长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以湖南省衡阳县160名留守儿童为样本,对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探讨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12)
"非全家式"的人口流动,会给务工人员以及留守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管理服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生活,完善留守人员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留守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第三,推行村居网格化管理,加强安全保障控制力度;第四,建立"三社联动"服务管理模式,搭建互助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