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从自然派生出来与自然形成对立统一的自然矛盾。人类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又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生产关系的社会矛盾。社会矛盾系统与自然矛盾系统的矛盾,贯穿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会。全世界在惊人地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生态环境和毒害生态环境。长此下去,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面临着难以承  相似文献   

2.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7,(11)
当代社会,森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一来推动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二来正是由于人类过度的砍伐,使得林业生态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国策,要不断增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林业经济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其更富有生态的社会方面的价值,从而促进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4.
时代在呼唤,人类在觉醒,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趋势来看,走生态经济建设之路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即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圈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圈内一切非人类自然物,并承认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共生协调、和谐发展的宗旨,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被列为世界各国的21世…  相似文献   

5.
创新制度,做大湖北、武汉环保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长期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破坏了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并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又不断创造和创新文化、科技和管理等社会生产力.假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则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要转变生产方式,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一起提高,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明杰 《大陆桥视野》2016,(14):244-244
人类在经过长期的奋斗之后,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了相对应的污染,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现实的威胁。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实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的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们幸福指数上升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和自然关系分析的生产力理论和定义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传统生产力理论进行内在的矛盾剖析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生产力就是“人们基于对人和自然的生产力辩证统一矛盾的科学认识,在积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而持续地创造物质、生态财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是运用科学和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和人类资源、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需求的社会生产的一种能力“这一新的命题。该命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一致,既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理论精髓,也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正因技术进步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工业文明遭遇严重危机。人类不仅是从属于各自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公民,也是自然世界的自然公民;自然法是自然世界的基本法则,也是社会法的基础。自然世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自然法也赋予人类这一特殊公民以特殊的责任,那就是自然公民的责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自然、人、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共生、共盛、共赢的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属于生态范畴,而且涉及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很多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对我们现在和将来都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永明 《经济论坛》2004,(16):14-15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破坏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固然有自然条件的作用,但其症结所在却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方面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另一方面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大制约了西部地区的脱贫致富。所以,西部地区最终陷入生态贫困导  相似文献   

11.
吴峰枫 《江南论坛》2003,(12):22-24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建立在保护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我们宜兴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开发无度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应当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它具有多反面的内涵:在经济发展方面,应致力于森林资源优化配置、内外部林业经济呈现良性循环和效益良好;在生态环境方面,森林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响应,一是保持良性循环,二是绝不能超过资源承载能力;对当代人来说,应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珍惜资源,努力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恶性循环,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争取人类美好的明天;对当代人而言,承接先辈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应是质量较好的森林资源和绿色环境,并能不断地提高后人总体生活质量(包括总体环境质量),形成没有“资源赤字”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程建华  武靖州 《生产力研究》2007,25(8):F0003-F000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通过自身或外界的力量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的动态过程。这种改造利用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为了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自然的条件下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飞 《经济论坛》2005,(9):24-26
自然资源指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牵涉到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资源系统、社会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在人类的作用下进行再生产活动,同时又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自然资源、环境、生态能否提供可持续的供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富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在人类企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之下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 ,超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严重威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应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囿于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及经济发展的短视等,肆意掠夺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整个经济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消除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议题。经济运行需要以环境为基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在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难以构建。因此人类必须要大力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迎接生态文明世纪2 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 ,这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生产力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地发展 ,社会文明也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呈波浪式的发展。以蒸汽机等技术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曾经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但也日益显露出其弊端。工业文明提出对自然的“征服”和“挑战” ,大量地掠夺了自然资源 ,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使得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环境恶化 ,人口膨胀 ,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 2 0世纪前半叶频繁的经济危机和后半叶惊人的畸形消费 ,又从另一方面大量浪费了社会财富 …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是当代的主题,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整个人类社会所确认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虽只有20多年的时间,现在在一些基本方面已得到世人共识。虽然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但从其一般的和直接的意义上看,它是关于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及其间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去探讨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兴小城镇,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生态理念、生态管理、生态经济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问题。 生态理念是指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生态理念包含着人们对于自身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的价值反思与评判,它深刻地涉及到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生态价值理念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态度,并影响着和制约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