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行政性分权与地方保护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保护主义之所以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大顽症 ,是因为我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制度基础。地方保护主义首先与行政性分权相关 ,行政性分权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实施“保护”的冲动 ,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政府获得了实施“保护”所需要的权力。但行政性分权并不必然带来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是行政性分权与计划经济框架下的政府体制和计划经济的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考虑人口流动性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转移效应,建立了一个以财政分权为核心,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区域居民三方互动的完整框架,解释了财政分权下我国整体投资格局呈现重物质资本而轻人力资本,并且落后地区更倾向于轻视人力资本投资特征的原因。首先构建了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政治域中的博弈,然后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区域模型分析了组织域中的博弈,基于二者分离解释的不足,进一步对组织域和政治域进行了关联分析。这种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下基于域之间关联作用的分析表明,以上现象的出现是财政分权下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互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基于经济转型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鹤 《财经科学》2006,(12):1-9
本文从经济转型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分析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表明,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源于财政分权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和源于政治集权的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的结合,使得我国银行在各地区分别积累起了因经济周期、金融财政化及政策干预等原因而导致的巨额不良资产,从而使得这些不良资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特征.因此,要阻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不能仅仅依赖于金融体系的改革,还必须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完善分税制,实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分权下的偏向性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7,(6):137-152
本文基于政府官员"经济政治人"假设,论证了中国式分权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逻辑,为中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解释。在垂直集中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中央政府因信息所限,难以有效约束地方官员"重生产,轻创新"的自利性投资偏好。在经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掌控着可观的经济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型经济。结果是,地方官员的自利性投资偏好能够借助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于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从而整个社会投资呈现"重生产,轻创新"的偏向。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理论假说,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下,地方财政分权度越高,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性支出占生产性支出的比重越低。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   总被引:144,自引:6,他引:144  
本文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提供了一个自洽的逻辑框架,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个逻辑框架不仅能够分析中国前期改革的成功,也能够解释目前浮现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动力,尤其是完成了地方层面的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的民营化。但是,内生于这种激励结构的相对绩效评估又造成了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和公共事业的公平缺失等问题。由于中国的渐进式分权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个中央政府主导和控制下的机制设计问题,所以,在认清中国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的基础上,正确地设计合理的改革方略,对于下一阶段改革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如此,中国就可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大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6,(2):42-55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内在逻辑,在空间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存在差异,财政与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框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财政分权制度必然影响金融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构成了各省财政差异的基础,导致省际财政变量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的显性集权隐性分权和财政分权导致各地竞争金融资源,省际金融变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显性集权隐形分权与财政分权的不匹配引发多种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因此,明确金融分权边界、落实地方政府风险责任是预防和控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浙江省省以下政府间纵向分权的案例为背景,利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契约性质.知识在政府间的分布、政策领域的复杂性、政府之间的依赖性和契约的实施机制是影响政府间契约类型选择的关键因素.浙江经济本身的特点--块状经济和民营化,促进了分权化契约的达成和扩散,提高了政府间的分工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度—行为—绩效(ICP)范式的分析框架,该文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制度基础、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冲突及其行为表现、房地产市场中的绩效。研究发现:双重身份带来的角色紧张决定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行为的内生性,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更倾向扮演"利益者"的角色,降低了房地产市场绩效。未来制度设计中应坚持市场化、制度化方向、民生导向,通过健全市场约束机制、重构财政分权体系、优化政绩考核体系等手段,实现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从角色紧张走向角色协调。  相似文献   

9.
张为杰 《经济前沿》2012,3(3):94-101
政府分权是实现我国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框架,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研究认为,在分权激励下,地方会展开“中国式的政府竞争”,并过多的保护资本,而忽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产权。非均衡的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前期能够实现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随外在约束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的激励模式下,“包容性增长”被“排斥性增长”所替代。在缺乏公众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带来激励偏差会加大。因此,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财政规模决定:一个经验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玉刚  范方志 《财经研究》2005,31(10):77-85
在借鉴国外财政规模实证分析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澄清了研究中国财政规模决定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建模方向.文章认为,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结构等市场内生变量不能较好地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财政规模的演变;相反,揭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外生制度变量--经济分权和财政分权,连同显示市场交易总规模的国民收入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这种变化.在理论上,作者所构建的简单计量模型分离出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前者反映了市场边界与政府边界的重新界定,后者反映了财政学中广为人知的"瓦格纳定律".诚然,沿着这一基本思路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体制,这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外思想家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体制的理论和逻辑进行过深入探索,得出了很多重要结论。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文章提出,社会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需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其变化,尽管一些突变和历史事件会对现行社会体制产生影响,但是社会体制根植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之中,这其中包括人们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只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比较研究才能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2.
This is a review essay on Vito Tanzi’s Government versus Markets: The Changing Economic Role of the State. The bulk of this book looks backward on the relative growth of government from late in the 19th century until recent times when that growth seems to have stopped in many places. Tanzi also looks forward in speculating on possible qualitative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 of state activity through substitution of regulation for taxation. Much wisdom is presented in these pages, and yet the book contains some significant conceptual shortcomings and lacunae due to its apparent embrace of the possibility of measurement without theory. All the same, the book pos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scholarship in political economy and public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制度设计理论,分析了政府制度设计及其对发展第四方物流的重要作用,借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提出发展第四方物流政府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从组织制度建设、绿色通道服务制度、政府监管制度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宁波的发展经验。最后总结出启示和建议:制度设计要战略定位清晰,宏、中、微观三层面有机结合;要将制度设计创新融于4PL的流程设计之中,做到导向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地完美结合;要正确处理自发演进和政府制度设计互动的关系等。这些对我国各级政府促进第四方物流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Whether and how will the state treat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non-SOEs, in the related industry differently? Does this concern give its industrial policy any specia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looks at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policy, that is, regulating entries, which poses special problems for the government. It explores why the government still retains this method of control even after it has been shown to be ineffective, and how the government tries to reconcile it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The government finds that it cannot do away with entrepreneurship brought by the unplanned entrants (SOEs or not) to keep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 Moreover, with SOEs accounting for the major part of the auto industry, the government has to protect the SOEs and propel them to upgrade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is thus likely to continue regulating entries, while trying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needs of keep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ing SOEs.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理论考察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全景  王万茂 《经济地理》2003,23(6):804-807,812
征地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征地过程是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转变过程,强制性和补偿性是其两个基本特征。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演变轨迹,分析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绩效和不足,提出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在评价两种改革观点的基础上,对征地补偿的改革进行了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外包的定义出发,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关系营销理论以及社会交互理论对现有的有关外包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交易成本理论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外包关系的形成机理;关系营销理论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外包关系进行研究,对影响外包关系的因素(信任、承诺)进行了分析;社会交互理论则是从社会网络角度对外包关系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企业与外部建立密切关系的成因问题;此外,通过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采用整合多重理论的方法对外包关系进行分析成为外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以整合多重理论的视角展开对外包关系动态性的研究也是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Mexican economy since the crisis of 2008–2009. It focuses on the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of the period and then turns to the changes in economic policy adopted by Peña Nieto’s government since late 2012 and the scope and shortcomings so far of these reforms. It then looks in detail at what happened in 2015, a year characterized by a deteriorati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by a number of puzzles. Finally, it addresses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prospects of the economy under the present set of economic policies and the changes required to put the economy on a higher growth path.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Russia’s dual (semi-presidential) executive in the budget process. The Constitution gives the president a strategic role, leaving operational budget formation to the ‘government’, chaired by the prime minister, whereas the common view of Russian policy making is of the president’s ‘hands-on management’. The article looks at how the president engages in the budget process, and whether, on the one hand, excessive ‘hands-on’ presidential involvement leads to a disrupted policy process, or, on the other hand, it breaks down the inter-agency deadlocks that are common in Russian policy making. The conclusion is that a reasonable balance is found between the two.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looks whether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rust of citizens in government related institutions. We expec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argument of governments' improved responsiveness to preferences of citizens that is perceived to result from more decentralized fiscal systems. Survey data from up to 42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94–2007 confirm this positive relationship. It is robust to controlling for unobserved country heterogeneity and a wide array of other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rust in government related institutions. Moreover, we do not find that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extends to other, non-government related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20.
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二是制度为什么产生以及怎样演变。这也是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回顾晋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结晋商研究主要成果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以描述晋商制度变迁的轨迹并阐释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