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化过程中,资源要素在产业之间重新配置导致的工业结构变动是总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按照要素密集度界定产业类型,并对工业结构效应进行研究更加具有意义。笔者以宁夏1997年~2008年工业行业数据为分析基础,对工业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发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产业内增长效应,结构转移效应虽然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贡献并不显著,甚至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分解效应对不同产业类型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各异,不同产业类型对总体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也有着显著差异。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类型对整个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增长起着主要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1):72-88
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1)得益于后发优势,1978—201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较高,增长动力约1/3来自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结构效应的作用仅为技术效应的1/5。(2)2005年以后,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后发优势逐步衰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迅速下降;而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并维持了较高的TFP增长率;该趋势在二、三产业尤为突出,这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结果。(3)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所属领域和"金融与保险"、"房地产"等细分行业技术停滞或倒退却积累了更大比重的要素,存在要素资源配置"逆技术进步倾向";要素驱动特征不断强化,至2014年才出现扭转迹象。宏观和产业TFP增长是未来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支撑。短期内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将要素资源引导到技术和效率水平更高的细分行业,借助结构效应实现TFP增长;中长期则要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既有负的冲击效应,又有正的补偿效应,二者在各个行业的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强势不同,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利用1999—200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算法来分解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可以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就业创造效应带来的就业增加,可以补偿就业冲击效应带来的就业损失,因此,就业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相似文献   

4.
行业增长因素与我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利用2000年至2002年我国制造业320个四位码细分行业的数据,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系统地探讨了行业增长特征对FDI在我国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行业增长特征确实是影响我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进而,行业增长特征对两种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影响因内资企业的国际市场倾向性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研究进一步提示我们关注我国出口水平较高的行业中可能发生的FDI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贾杰 《经济师》2009,(10):272-274
上海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结构调整、提质减速的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逐年减缓趋势。使用指数法将上海十余年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行业内自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找出了对上海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最大与最小的各五个行业。  相似文献   

6.
基于LMDI的我国能耗增长总量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我国6个行业在1985~2005年的能耗增长进行研究,将总能耗增长量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过去20多年来能耗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我国能耗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地延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投资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军 《财经科学》2001,(4):8-11
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双重效应: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投资的需求效 应属于中短期分析,主要是在宏观经济的周期理论和经济调节理论中进行,着眼于解释中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寻求利用投资来调节经济、熨平周期。而投资的供给效应属于长期分析,主要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进行,目的是分析积累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在一系列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天津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持续降低。服务业内部各分类部门实际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服务业。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持续推进;就业结构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服务业整体结构更趋于协调合理。文章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并没有对其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偏离——份额模型分解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天津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其内部各行业内生增长效应,总结构变化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笔者认为,天津没有必要把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作为产业政策的着力点,提高服务业各行业的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笔者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R&D与经济增长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GDP变动总效应分为R&D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效率效应,并由此对1999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区GDP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R&D结构效应对GDP变动的正向影响较为稳定,但不够显著;R&D效率效应与GDP增长显著负相关。据此,我们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R&D投入、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