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耕地经济收益与耕地质量占补平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占补平衡与耕地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将单位标准粮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中介,探讨了区域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与耕地经济收益平衡联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究农用地利用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对过去已经批准建设的三个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情况,应用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进行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利用等别计算,并按照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系数表进行折算,提出耕地占补平衡的措施.研究结论:(1)实施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可以确保占补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2)通过对补充耕地项目的优化设计,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土地需求日益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必须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特别是耕地产能平衡.为更好地掌握新近补充耕地的地力现状,土肥站对近几年的新垦耕地进行了大量的土壤样本采集和分析工作,通过对比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新垦耕地的数量,以研究耕地占补平衡的动态变化;同时深入分析新补充耕地的肥力要素,探索新补充耕地质量提升的可行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友兆  王永斌 《经济地理》2001,21(4):487-491
在对西部开发中耕地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耕地产出与耕地产品需求相平衡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观点,提出了以区域平衡,质量平衡和时间平衡为行征的西部地区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形式以及促进平衡实现的6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中国西部粮仓,阐述了新疆耕地利用结构、耕地危害占补、耕地资源开发和耕地资源保护四方面现状,分析耕地侵占、人地供需、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四方面存在主要问题,运用主城分析法研究耕地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与异地占补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挺  崔凡  范英  许庆 《经济学(季刊)》2011,(3):1087-1104
本文运用1998—2008年全国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发现东部地区建设用地的边际生产率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级市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主要来自于省间差距,而不是省内差距,2006年以后省间和省内差异都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禁止耕地跨省占补平衡的政策已经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效率的巨大损失,将来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不对称补偿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市场,实现土地空间效率提高和耕地保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耕地占补过程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7、2000、2005和2010年4个时点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区位基尼系数、地理集中度、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江苏省1987—2010年耕地占补时空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1987—2010年江苏省耕地占用和补充的数量均持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且大部分发生在平原地区,苏南地区比例较高,占用和补充的水田比例都较高。2在1987—2000年、2000—2005年、2005—2010年3个监测时段,耕地占用的重心先向南移动,又大幅度向北移动,耕地补充的重心则持续由苏北移向苏南,三大地区的占补平衡率存在较大差异。3耕地占用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占用,50.83%是农村居民点占用;耕地补充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整治和农业结构调整,其中59.63%的补充耕地来源于农村居民点整理。4从整个监测时段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耕地占用和补充数量的空间分布一致性最高,不同监测时段主要驱动因素不同,2005—2010年非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增强。江苏省耕地占补时空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经济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因子,应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区域整体规划,保护耕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全省耕地保有量指标,实现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间的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在规划方案中需要统筹安排各市(区)的补充耕地任务,并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明确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Logistic-CA的珠海市耕地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珠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IS、SPSS以及GeoSOS软件,在分析1973—2008年珠海市耕地动态变化,总结其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使用Logistic-CA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珠海市耕地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73—1988年珠海市耕地面积以增加为主,1988—2008年耕地面积快速减少;从空间分布形态上看,耕地主要沿原有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和交通道路沿线减少,其中西部地区耕地减少规模较大;珠海市耕地减少是基于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其中地形和坡度因素对耕地分布起着明显制约作用,耕地与城镇中心距离、与交通线距离和户籍人口密度是耕地减少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耕地保护:四年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对耕地实行保护以来,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想办法、定政策,千方百计通过开发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土地整理和废弃地复垦等,基本实现了本行政区内耕地平衡。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实行“占一补一,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所得来的这一平衡态势需要花费多大代价,又能维持多久,确实值得思考。为实现国家粮食自给政策,我国实行各省粮食自我平衡政策,这也是制定耕地省内平衡的政策来源。这一做法确实需要改变。如果粮食实施调配…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大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耕地面积也在急剧减少,耕地保护的形势愈益严峻,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自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49年的2.71亩减少到1996年的1.16亩。据统计,1978-1997年耕地面积净减少465万…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是在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土地短缺、农业产值及农业经济效益滑坡等问题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搞好耕地占补平衡,把未利用地变为可利用地,提高新增耕地数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退化明显污染严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日,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分别公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及《关于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这两个官方报告中均显示,我国长期以来的高产出、超负荷运行的粮食生产给耕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使得耕地的质量大幅度下降,长期以来的化肥滥用及土壤污染导致耕地退化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如何阻止耕地退化,提高耕地质量是关涉到粮食安全及生态健康的大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4.
曹冲  赵向豪  汪晶晶 《经济地理》2022,42(4):74-81+131
基于2002—2019年中国省级单元面板数据,在对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和出口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虚拟耕地资源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探讨虚拟耕地资源对于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和“尾效”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出口波动幅度大,进口呈线性增长特征,其中,虚拟耕地资源出口品种由单一转向多元化,进口品种以大豆为主,占比高达90%以上;(2)农业经济增长对要素的投入更偏向于虚拟耕地资源进口;(3)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和出口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均表现为“增长红利”,但是虚拟耕地资源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较弱,人地矛盾激烈,而虚拟耕地资源进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较高,人地矛盾缓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耕地持续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中国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全面评判耕地资源新价值,形成耕地保护新认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保护政策与措施。本文对耕地的要素构成及功能价值进行了评判与分析,解析了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综合耕地的属性、价值、保护导向,形成了耕地资源"432"认知范式。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确立"全要素"耕地保护体系,创新形成耕地保护价值补偿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央政府应加快制定耕地有效保护激励政策,创新管控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地方耕地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现有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稳定提高对农民保护耕地经济补偿与资产权利机制。  相似文献   

16.
康楠 《经济》2012,(12):32-34
10月23日,农业部宣布,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10年来,我国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但是,"粮食九连增"同时也令人喜忧参半.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我国粮食产区重心逐步北移,主要粮食产区的持续保障能力堪忧.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数量有关,更与耕地质量有关,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湖南低产耕地资源及其开发研究李晓青,程伟民,谢炳庚(湖南师范大学资环系,长沙410006)随着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农用耕地需求的日趋扩大和大量耕地被非农建设占用不可避免。新开垦的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距,使耕地面积呈绝对减少之势,耕地...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耕地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敏 《经济论坛》2002,(3):40-40,43
据统计,1998年河北省耕地面积为649.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为43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7%。但是,河北省73.2%的人口炎农业人口,1998年全省人均耕地仅为1.49亩,居全国第10位,这表明,河北省耕地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国土资源部在其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把我国土地划分为8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北方宽小于1米,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耕地又分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5个二级地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合理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  王占岐  柴季  蓝希 《经济地理》2015,35(2):149-154,208
基于对59个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证研究,从生态效益、耕地占补平衡、农户利用耕地等角度对当前中国盛行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山区实施的合理性进行了辨析,并分析了其给山区农村、农民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导致了山区生态用地的损失,在耕地占补平衡、农民利用耕地等方面也存在着占优补差、增大耕作半径等诸多弊端与不合理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政策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