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居民储蓄在地区之间出现“两极”现象:东部地区居民储蓄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两地区则相差甚小.本文选取了1995-2009年的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市及中西部地区居民储蓄进行了模型估计和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分解结果表明,对我国各地区居民储蓄不平等贡献最大的因素依次是人均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结构因素超过了人均收入成为居民储蓄不平等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统计分析表明,成都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差距;但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率差距”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等方面效果不明显.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教育为重点,引导农村消费;顺应城乡一体,实现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3.
马国平 《经济论坛》2003,(14):34-35
一、我国游资的基本来源一般而言,经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居民三个部门,就我国当前情况分析,我国的游资来源主要与前两者的不当行为相关。1.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相互交错碰撞,政府在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时,并非像古典经济学家描绘得那样美好,其中有很多行为滋生了游资。①政府的政策失误、贯彻不力,造成了金融性呆账游资。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就是制订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政策偏离了现实经济发展水平或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那么结果就是政策火候和贯彻不力,事实上是一种“政策失败”。20世纪90年代初,面…  相似文献   

4.
李平 《时代经贸》2013,(22):225-225,227
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现状,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及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通货紧缩、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了扩大内需,尽快启动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为配合这一政策,1996—1999年6月共实施了七次降息,1999年11月起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2000年4月起又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这些措施的出台,淡化了居民储蓄意向,但储蓄仍为居民首选,反映在居民储蓄余额仍有增长,但增幅降低,分流速度加快,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尤为突出的是东西部地区居民之间。文章特选取西部农业大省-新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广东两个差异较大的省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结构、行业等角度分析了自1978年~2008年的居民收入差异情况。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居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缩小新疆居民收入差距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10-2014年度数据,计算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互联网+”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均衡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和普惠金融两个变量各自对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城乡收入均衡水平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两个变量的交互效应对城乡人均收入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城乡收入均衡水平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在促进城乡收入结构性均衡增长方面,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度不够.中国需要多策并举,有力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社区的推广,在促进城乡收入总水平增长的基础之上,促进结构性均衡增长,实现城乡包容性发展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贸易“引擎”说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凭借对外出口的鼓励使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诱导下,我国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遗余力地扩大外贸出口,对以国外需求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种战略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其重大作用。但是,我国在进行了多年的贸易促进政策以后,东西部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因此,调整外贸政策以缓和国际国内矛盾应是当前新的政策选择。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我国区域二元经济与贸易政策的关系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尹晓波  王巧 《经济地理》2020,40(3):84-91
在目前经济稳健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把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和金融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研究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机制设计,以1985—2017年我国金融发展指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城镇化水平数据为考察对象,对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与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尽快完善碳定价政策。本文通过建立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模拟我国碳定价政策对宏观经济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较不同政策下的国民福利变化。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和能源生产效率的提升虽然能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但是对节能减碳的影响有限。碳定价政策略微削弱了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能源生产率冲击对产出、消费、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的正向扩张效应。(2)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对各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延迟,但从长远来看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水平和碳存量。在不同碳定价政策下,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3)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碳定价政策的模拟情景,发现相较于无碳定价政策情景,建立碳交易制度可在短期内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使居民福利收益最大;实行碳税政策对平缓宏观经济波动最有效,有利于维持居民生产生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李开军 《经济论坛》2010,(6):122-127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投资者既要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又要看清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得个人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资本的支持。因此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人均收入对汽车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当前的状况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阶段性评价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数据,选取宏观经济水平、工业化发展进程、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发展状况等四大类指标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的政策效果展开系统评价。研究发现,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全面好转,但东西部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系统格局并未改观,反而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因此提出了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具体对策,比如增强东西部地区间产业联结与优势互补、强化西部各省域间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西部投资应注重"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弱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使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良性状态下不断弱化直至最终破除.文章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通过对国内外可行性模式的借鉴,从宏观经济政策,户籍制度变迁,城乡一体化战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我国弱化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本文从不同角度,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通过超边际分析思想,理论论证了我国现阶段处在半专业化分工结构中人均收入水平非均等化,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交易效率、制度效率、价格水平有关,而与劳动力人数、学习成本等因素无关.利用1990~2008年的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生产技术水平、交易效率的差异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影响,制度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适中,商品价格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度最小.继而,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性特征.最后,本文提出有效措施改进各有效因素,促使我国经济结构从半专业化分工模式更接近专业化分工模式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居民医保一体化作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消费公平、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我国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9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DID、空间DID等方法探究居民医保一体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与城乡消费差距指数存在一定时空耦合特征,分别呈现由沿海到内陆逐步蔓延和由内陆到沿海逐渐缓和的趋势,在较早进行政策试点的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区域,其城乡消费差距指数也明显更低;(2)居民医保一体化能够显著缓解当地城乡消费差距,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减缓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而加剧地理相邻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3)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减少预防性储蓄来缓解城乡消费差距,并且对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聚集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继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己为理论界所公认.它主要体现为消费需求疲软不振、社会投资意愿降低、出口需求增势减缓.由此造成生产要素的闲置、通货紧缩的持续和金融体系资产水平的低下,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有效需求不足究竟根出何处?我们认为,可归结为结构和政策这两大因素,即我们主张的“结构政策说”.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  相似文献   

17.
廖祺 《时代经贸》2013,(16):113-113,116
我国消费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率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本文阐述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探讨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情况下呈现增长不足的原因。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出我国住宅、教育、卫生医疗支出及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最后提出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金融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王维强 《财经研究》2005,31(2):110-119
区域金融差异是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结合我国存在区域金融差异的现状,讨论在我国实施区域金融政策的有关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实施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然后界定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4种模式;最后按照区域金融结构政策、区域货币政策和城乡金融政策的分类讨论了区域金融政策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9.
鲁明 《当代经济》2006,(16):68-69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贸易"引擎"说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凭借对外出口的鼓励使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诱导下,我国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遗余力地扩大外贸出口,对以国外需求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种战略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其重大作用.但是,我国在进行了多年的贸易促进政策以后,东西部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因此,调整外贸政策以缓和国际国内矛盾应是当前新的政策选择.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我国区域二元经济与贸易政策的关系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龙方  曾福生 《经济论坛》2005,(11):10-13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中部五省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目前中部五省面临着东部开放与西部开发的“双面夹击”,如不采取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不仅与东西部的差距会扩大,而且该地区的城乡差距将会更大。因此,在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和“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研究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