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势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过去长期的供给不足和短缺转变为经济过剩和通货紧缩,其实质是经济内在有效需求不足。与计划经济体制中困扰我们的短缺问题不同,内需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对于这一在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但纵观现有的成果,大多将其作为“买方市场”来看待而未能触及我国经济转型期有效需求不足的本质。对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性质、成因的理论分析十分薄弱,对许多问题,特别是对内需不足的解释和阐述,大多停留于事件的…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在多元政策体系的支持下,在供给能力、供给结构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涉农普惠金融有效供给不足、拓展内生动力不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入,采取增加供给主体、完善供给结构、优化政策体系、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及健全农村信用监管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坚定不移地贯彻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的方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拟在对扩大投资需求的有关政策和体制创新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吉林省“九五”经济运行状况和“十五”发展趋势的分析,着重就这一观点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造成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来自需求方面,而是来自供给方面。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非国有企业仍面临着一些“意识形态成见”和“歧视性政策”,导致供给方面的活力不强。因此,面对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我们不仅要采取“凯恩斯主义”式的从增加需求入手来拉动经济增长,还应当采用“供应学派”式的政策,采取一切手段使供应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由此形成供给方面扩张与需求方面增大的良性循环,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他强调,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实施“向供给方面倾斜”的政策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产业结构扭曲下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微观基础和形成机理 ,揭示了导致当前总供求失衡的原因主要在结构方面而不是总量方面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作用于总量的需求扩张政策失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结构矛盾、进而走出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扩大内需应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向启动。“十五”期间应采取财政与金融“双轮驱动”的政策来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7.
金成晓 《经济纵横》1998,(12):23-26
目前,“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很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拟从分配环节入手,对国内居民的收入差距,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不均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真正原因及其对我国经...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属于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短缺”是所有这类国家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然而,近年来在几次经济紧缩之后,中国的经济却出现了所谓“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引起了经济不同程度的衰退。尤其是1989年以来的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的衰退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有效需求不足”,这似乎应只属于西方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的现象,却偏偏出现在了中国以短缺为其基本特征的经济中。如何解释这一令人困惑的经济现实呢?本文就试图从定义几个概念入手,对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需求不足”?前不久,中国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的看法基本可归纳为两种意见。 按照第一种意见,目前我国出现的需求不足,其实是质量和品种结构问题,是生产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所致。 他们认为,我国以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正在向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过渡。在这种以大调整为特征的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有所回落。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传统消费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一方面传统产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外企业对女职工就业政策、生育保险政策等劳动保障方面的分析,比较我国目前在生育女职工劳动保障方面的不足,为我国“二孩政策”下女职工生育后的就业、生育保险等方面解决后顾之忧的劳动保障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时期的消费经济也处在加速转型阶段,其消费需求特征主要表现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结构升级明显、高低收入者消费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方面。在消费经济转型时期,消费率偏低会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九五”以来利率8次下调,储蓄倾向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买方市场出现、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稳定性下降、消费升级后积累期延长、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农民及低收入阶层消费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水平低造成购买力低下。针对消费经济转型时期的问题和难点,我们认为,要扩大内需,将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扩张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就必须继续采取鼓励消费的消费政策,如消费信贷政策、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郭晋泽  高建民 《经济师》1999,(10):46-46
一、适当调整物价水平,进一步刺激有效需求,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催化剂”据国家统计局6月份的月度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已经出现连续第21个月下跌;一些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有所减少,定期存款出现增加的趋势。这一方面表明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短缺市场”向市场经济时期的“买方市场”过渡的“调整时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进一步上行的阻力。住房、医疗、保险、教育等体制改革引起未来支出预期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规律和倾向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目前经济危机深层剖析,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借助经济学理论,指出要解决好政策调整与渐进转换、扩大国债投资的"乘数效应"和收入分配政策完善三方面问题才能在根本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抵御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技术进步与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约束,而我国的环境技术进步存在着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的双向约束,在这双向约束中,更为重要的是受政府技术供给不足约束。但市场制度结构的产权安排与竞争机制是促进环境技术需求“内生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贾玉革 《当代财经》2002,(10):12-14,18
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供求理论有:萨伊定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学派的供给决定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生产过剩、需求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供求结构的失衡。解决供求失衡的根本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这需要供给政策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需求不足的实质是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因此一些学者纷纷提出今后积极财政政策应强调对供给结构的直接调节。本文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需求管理”的政策工具,并且供给结构只能通过市场无数次的“试错”过程来进行调节,因此政府用积极财政政策无法直接调节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7.
陈端计  汪信尊 《经济论坛》2001,(23):14-14,28
一、需要不足诊断有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是理论界、实践界的政界的主流观点。但这其实只是问题的表象。中国经济的实质恰恰是有效需求强劲,只不过有效需求受到供给等方面的强有力的限制。我国目前拥有的6万多亿元的储蓄存款和作为转轨中发展中大国的的国情均决定了我国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可以维持我国人民近两年的消费。正因如此,有学者指出,我国目前还没有资格谈刺激需求,我们需要的是破除对需求的种种传统限制。  相似文献   

18.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其原因绝非单纯货币问题引起的,而是供求严重失衡,无效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明显特点: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货币投入速度明显放慢.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总体上说是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微观问题、结构问题的集中再现,而微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要在体制方面找原因.具体讲,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主要与治理1993年通货膨胀运用的“双紧”调控政策有关,也与我国商品市场供给全面过剩,农民收入增长过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理论界在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不足问题及税收政策有效性进行研究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凯恩斯理论来分析我国的经济问题,并且主要是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种分析忽视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不能忽视的问题-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因此,在二元经济条件下,有效的税收政策应该是兼顾短期和长期,协调总量和结构,着力于政策和体制联动的政策,可要制定这类税收政策必须以二元经济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否则,就不能揭示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实质是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体制变迁。  相似文献   

20.
2021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不过面临的下行压力也有所增加。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短期来看,“三重压力”主要源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恢复偏缓、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居民和企业预期指标下滑。中长期来看,“三重压力”实际上源于中国经济近年来在经济稳定、经济结构转型和长期经济增长三个层面所面临的持续压力。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将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三者有机结合,其中,稳定政策主要应对“需求收缩”、结构政策主要应对“供给冲击”、增长政策主要应对“预期转弱”,这三项政策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三重压力”。同时,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之间还可以更科学地协调配合,从而有效提高政策的调控效率,更好应对“三重压力”并促进中国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