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智  杨科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300-30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规模的人口流入城市,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融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此,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城市义务教育融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从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各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义务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是我国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边缘群体.在高速城市化带来人口大规模流动以及户籍制度和教育体制滞后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渐严重.本文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等资料,详细分析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研究发现其问题.同时还分析我国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变迁及其效应.最后,从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制度、经费,户籍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民工较低的收入和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使得他们难以将子女接入城市共同生活。在农民工大量流动的同时,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因为缺少监护,他们面临着心理、教育、生活安全、健康等众多问题。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保护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首先从完善法律入手,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该文认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包括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政治融入等4个层次,提出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型,从城市融入的动机、目标、决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过程,说明不同的生活目标影响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在城市现代部门就业或成为个体工商户、成为城市居民的可能性较大,行政调控机制和市场筛选机制两大机制决定着流动人口能否成为流入城市居民,并以江苏昆山调查数据印证了其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关注点是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贫困文化在农民工与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以及对于流动儿童的影响.作者对流动家庭及其生活环境、社会参与、流动人口个人心态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通过调查流动儿童的升学、就业情况,与父辈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贫困文化在流动人口中的代际传递的渠道和方面:个人心态以及价值观、家庭条件、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程度、社区环境等,并在对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对抑制贫困文化在流动人口中的代际传递,促进流动儿童向上流动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权利保护“无锡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新课题。近年来,在锡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现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平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流动人口已达1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其中流动儿童超过了12万人。应该肯定,构建和谐宜人新无锡.离不开大量在锡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但是.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强、生活不稳定等因素.跟随在锡务工人员而来的流动儿童同本地儿童相比较.生存、发展水平明显偏低。因此,保护流动儿童权利被列为《无锡市2001-2005年儿童发展规划》重要实施项目之一。2001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和联合国儿基会确定无锡市、石家庄市为“保护流动儿童权利”项目试点城市,同年10月,“保护流动儿童权利”项目在锡启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南京、苏州、杭州、绍兴四地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城市中的本地儿童比起流动儿童对“城市人”有着绝对高的身份认同.帮助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应认识到他们与本地儿童在生命历程和自我发展上的差异,了解他们在社会互动中的需求,并针对需求逐步改善他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以激发他们自我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犯罪率的上升成为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流动人口犯罪不仅仅是社会治安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工作,而且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从儿童权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指出了保护流动儿童权利的重要性。一些流入地政府也从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城市等角度,提出了变对流动人口的单纯管理为“管理与服务并重,注重搞好服务。”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基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在我国各地开展了保护流动儿童权利的国际项目。我国的群团组织,如妇联、共青团、工会、老龄委、关工委等也积极开展针对城市贫困流动儿童的救助活动。虽然流动儿童问题引起了各方的极大热情,并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焦点,但影响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并未因此而有显著改变,他们仍然以一种“边缘人”的状态在城市中生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中流动家庭及其子女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流动家庭孩子的受教育状况、成长环境等问题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流动人口的“第二代”是否还会继续被城市“边缘化”,已经成为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城镇化以来,大量农村人口走出了农村,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残缺,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流动"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瓶颈和关键。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另辟蹊径地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以小城镇为过渡的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城市定居方式选择意愿问题,实质上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属于农民工定居城市问题的深层次延展.从实证研究来看,教育水平、对社会保障与社会尊重的关注,以及子女未来发展已成为这一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反映出当代农民工希望融入城市生活及其伴随的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因此政府应合理加快城市化规模,关注农民工家庭社会保障权利与发展机会,避免农民工阶层的固化和边缘化,避免"代际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实现市民化的程度可能与流动人口迁移的具体模式有关.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检测调查201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迁移模式对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存在以下影响:第一,相对于单独流动而言,只与子女一起迁移、只与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流动个体市民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市民化水平的提高程度最大,大约使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提高5.8个百分点.第二,只与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这两种迁移模式对年轻流动个体、女性流动个体和高中以上学历的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这三个群体,父母在提高其市民化水平方面的积极影响仍然存在,且边际影响更大.第三,对于未婚流动个体,与父母一起迁移对其市民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楠 《经济师》2024,(3):13-15
文章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与2017年流动人口从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交融和身份认同四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构建融入评价体系,划分城市等级,分析融入情况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最后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不同省份城市间融入差异较大,省内相邻城市具有相似性;京津不再是融入中心,长三角融入中心北迁明显,珠三角融合度由沿海向内地递减。政策启示是,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地理优势,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安置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也逐渐频繁起来,外来的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关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协调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品牌作为保持和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强地区间战略关联和聚集高端生产要素的重要管理工具,已经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文章以“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品牌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决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当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流动人口到该城市就业的概率显著提高1.13%。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后,该城市公共品供给增加,环境质量提高和就业机会增多,同时短期内流动人口对文明城市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两者共同促使流动人口向文明城市集聚。而“全国文明城市”品牌的正向影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基础较好的户籍省份、年轻人群体或育有子女的群体之中。流动人口来到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地区工作之后,他们的公共医疗保险本地参保概率与子女本地入学概率均显著提高,对城市的满意度与融入当地的意愿也显著提升。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出台相关人才集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人口的流动过程中产生了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本文从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角度和流动人口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经济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责任,得出了只有流入地政府才需要对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买单"的结论.但是,由于仅由流入地政府来承担此部分责任会造成流入地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严重偏离,并且义务教育具有外部性,所以中央政府也应对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买单".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责任的分担比例不尽合理,应进一步完善,同时应建立以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为导向的专向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齐则锋 《当代经济》2016,(20):76-77
随着农民工群体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入,其子女的城市融合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有效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社会中,本文将从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合问题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南京、无锡和苏州三市的调研数据,探究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子女接纳态度的影响因素和决定机制.主要采用描述性的分析,得到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子女的接纳状况,从而可以看出城市居民是可以接纳农民工子女的,但随接纳层次的深入,接纳度不断下降,本文针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现状与障碍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因素,并就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社会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就学决策形成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大量认真的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流动人口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决策动因及各动因在形成最终决策中的地位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缓解城市面临的义务教育资源需求压力、推动教育资源更公平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