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风景园林理论为基础,阐述校园景观的含义,从校园景观的功能、生态、视觉的角度分析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园景观,解读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从而了解校园景观的同时促进校园景观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解晓强 《大陆桥视野》2016,(12):335-335
随着乡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风景园林规划也由城市逐渐向农村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特色,然后分析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最后简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以期为合理的开发和规划乡村景观,对于维护乡村特色风俗和文化,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当下,“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风景园林领域中辅 助景观量化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中国近20年间 “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检索出的中国知网收录的 15 177篇相关研究论文为基础,对文本数据内在信息进行深 入挖掘,将“数字景观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总结为兴起期、平 稳期和蓬勃期3个阶段,由此对“数字景观技术”研究的区位 拓展特征、所适用的热点议题,以及研究发展态势3个方面进 行详细探讨,由此总结出我国“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领 域的运用与发展规律。1)研究发展途径:网状发展结构,院 校间协同联动,跨学科趋势明显;2)研究关注热点:多元议 题共生,战略规划引领,化解特定地域问题;3)研究发展态 势:持续迅猛前行,结合科技革新,应对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风景园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风景园林 信息模型(LIM)技术的推广和实践应用愈发重要和迫切。以 北京市通州区云景公园项目为例,结合Autodesk Civil 3D 和Revit等软件,从地形、道路与铺装场地、建构筑物、给排 水工程、植物景观,以及模型协同组织6个方面介绍公园类实 践项目中LIM模型的组织构建方法。以LIM模型中的数据信息 为核心,探索图纸类、数据类信息的获取,以及将模型作为成 果进行整体交付的方式。将建模方法与应用需求相结合,总结 L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路径,并对LIM技术的发 展前景和潜在应用领域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探讨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之间的关联, 面向健康促进的居民参与性社区环境建设,提出系统有效的风 景园林介入公共卫生健康体系的方法,重点在于公共卫生视角 的健康社区风景园林体系构建。提出可持续开发的多维度思 路,包括建立与运营管理相协调的城市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恢 复性绿色基础设施、建立与社区卫生框架相一致的风景园林; 尤其从社区层面探索公共卫生与城市风景园林体系的接口,提 出公民管理和城市管理并行以振兴复合功能的社区,强调挖掘 社区花园的康养疗愈功能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带来的后景观功 能,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作用等策略。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 境建设理论框架,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提升公共健康 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人居环境领域,传统园林景观的“实景”之外,“虚景”也逐步进入了研究视野,如声景观、光景观、气味景观等,其相关研究成果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以及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回顾了虚景的相关研究,陈述了景观要素与虚景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热景观”的概念。热景观是园林虚景的一部分,既有可度量的环境性能(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也包含了人的主观热舒适感觉,同时,还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诗画意境联系在一起,是住区热环境与风景园林学科的交叉领域。探讨了热景观与住区热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提出了热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成果应用。热景观的发展拓宽和丰富了景观的维度,也让我们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建设风景园林、评价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谢雨婷   《技术经济》2020,(12):73
风景园林界对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文化景观特征研究方法与变化管理缺乏本土化、系统化的探索。应用景观特征评估对长三角大都市区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多尺度的分区、分类与评估:在区域尺度界定了21个景观特征区域;在城市尺度,苏州市涵盖了13个景观特征区域,其中圩田景观可分为岛型、网络型、破碎型和标准型4类。基于景观元素与模式显著性与韧性的评价结果,提出在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中需优先保护与更新水系与土地分割模式的空间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存在着自然气候、人文风貌以及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地域性景观风格.根据规划项目的地域性特征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并充分融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元素,才能做出与当地特色和谐相生的风景园林设计.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不能一味的追求美观,而忽略地域性特色在设计中的展现.其必须与地域性特征形成全面的融合,这样的园林景观规划才更加有意义、有价值.本文根据笔者的日常工作实践和工作经验,对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风景园林的四要素之一,是改善自然环 境、提升游览体验的重要因子。量化植物景观布局、科学 地规划公园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难点,也是数 字景观应用于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在剖析植物景观 布局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Ecotect和 Grasshopper软件,从环境要素、景观要素和人群需求3个 方面提炼参数与规则,构建了基于设计逻辑的点、线、面植 物景观布局参数化模型。并以天津水西庄公园为例,对公园 植物景观进行了参数化布局模式图的生成,探讨了耦合设计 场地及人群需求等多因素的精细化布局方法,以期为城市公 园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设计只有充分融合和体现"人"的元素,才能真正地将城市特色发挥出来,更好地美化环境、装扮城市、满足公众需求."人性化"理念设计,即风景园林设计者将人性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设计方案和设计形式中,将设计标志等设计物赋予"人性化"的功能,使风景园林更具活力、生命力和个性化的一种设计理念.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 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 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 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 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 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 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 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 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 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 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植草沟技术是欧美国家针对暴雨径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研究得到的一种成果,该技术出发点是解决城市面源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技术.植草沟不仅有治理污染的功能,本身也具有景观性,可以带给人特定的景观视觉感受.随着人们对生态和景观的日益重视,该技术在景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曾接触过从景观视觉角度出发的植草沟设计应用,所以在了解到从生态技术角度出发的植草沟设计应用后,认为两者各有所长并且有相互结合应用的可能,这里做一个探讨,希望能够从理论的角度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一下既有生态功能又满足视觉感受需求的完善的植草沟技术应用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3.
竖向设计是人类在景观中进行的基本活动。人类对 室外空间的任何干预都涉及对地表形态的设计。在过去的几十 年中,数字设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表现的方法,而且改变了设 计的过程。就地形建模而言,该技术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和任务 自动化,例如土方计算和自动产生横截面。但在重点考察最新 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如何应用和实施这项技术时,不难发现 地形建模过程并没有充分利用技术带来的潜在优势。实际上, 三维建模工具、基于组件的建模和分析、设计验证,以及协同 设计是可以集成到数字地面模型中的。识别了现有数字建模解 决方案中的主要缺陷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提出了一 项整合性的数字地面模型建模过程,该过程引入了TIN2.0曲 面,对现有的TIN曲面进行了升级,允许在同一曲面中同时存 在规则三角网和不规则三角网,并开发了一套基于三维线和自 由形态设计工具的建模工具,推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框架的发 展以满足风景园林师及其他专业人士,如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 进行地形建模的需求。通过案例研究对提出的建模过程进行了 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生成的数字曲面具有较高精度,可以 具象地表现地形,允许设计过程在三维线或自由形态设计工具 的基础上进行。所有地形建模均在三维数字模型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植草沟技术是欧美国家针对暴雨径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研究得到的一种成果,该技术出发点是解决城市面源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技术.植草沟不仅有治理污染的功能,本身也具有景观性,可以带给人特定的景观视觉感受.随着人们对生态和景现的日益重视,该技术在景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曾接触过从景观视觉角度出发的植草沟设计应用,所以在了解到从生态技术角度出发的植草沟设计应用后,认为两者各有所长并且有相互结合应用的可能,这里做一个探讨,希望能够从理论的角度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一下既有生态功能又满足视觉感受需求的完善的植草沟技术应用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说明了城市色彩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指出了城市色彩与景观系统的关系,论述城市色彩在城市景观上的功能体现,进而提出并建构了当前城市色彩设计的的相关原则,说明了城市色彩在景观塑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释了3位知名瑞士风景园林师——基纳斯特 (1945—1998)、德贡布(1939—)和沃格特(1957—)的作 品,并论及他们如何受到了奥地利作家汉德克(1942—)的现 象美学影响。3位风景园林师均致力于通过形式的塑造来揭示 景观体验;而空间中的运动是上述1位作家和3位风景园林师作 品共同的核心主题,此外,他们还极为关注城市空间的边缘地 带。从城区行走到城外、在城市与自然间穿梭往返,是汉德克 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正因如此,汉德克探寻到了一种与其 诗意理想相呼应的景观的“易读性”(legibility)和“可体验 性”(experienceability),这也使他在2019年被授予了诺贝 尔文学奖。讨论了3位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场地实践,并将 他们作品的核心归纳为——身处场地、寻找形式、通过设计干 预赋予景观清晰性和可体验性。  相似文献   

17.
在山地区域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的研究逐渐兴起,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了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研究的缘起,强调了“人-地”关系的协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通过文献计量与传统综述分析,梳理了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归纳该领域研究呈现出从静态向动态、从现象到原理、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综合、越来越强调“人-地”互动等趋势;并分析了规划设计领域的历史景观特征图谱及现代转译、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和公共空间适应性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山地城镇景观,风景园林人应积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协同并举,以期为山地城镇建设作出风景园林学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风景园林研究智能化、数字化提供 了机遇与挑战。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相关概念、发展,以及 在风景园林研究中的作用,并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人工 智能的属性和应用,将风景园林研究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方法分 为人工生命类、智能随机优化类和机器学习类;然后针对每类 中的典型算法系统论述了其原理、发展、特征,以及在风景园 林分析、设计和评估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指 出建立混合智能系统的必要性与未来发展前景;最后探讨了风 景园林研究中人工智能方法的局限性,指出风景园林智能化的 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与环境应和谐共处。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滨河景观建设拥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注重功能分区的作用与人性,进而用人性化的理念和思维和合理的功能分区原则给再造景观造就适宜的前提。本文从景观功能分区的定义入手,从动静原则、开闭原则和私密原则三个方面对滨河景观功能分区的人文关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共享经济情境下,消费者对平台的技术信任被认为是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成长环境数字化程度的不同,消费者可分为数字移民和数字移民两个群体,基于社会物质性视角,技术信任可分为功能型和治理型技术信任,本文从数字原生代与数字移民的差异分析入手,探讨两类消费者技术信任形成的差异表现.对数字原生代而言,功能价值对其技术信任的形成起主要作用,治理价值作用不显著;对数字移民而言,功能价值和治理价值对其技术信任的形成均起重要作用.这一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加深对共享经济作为新动能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