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介绍成都独角兽岛启动区的设计和施工建造过程,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在风景园林设计的不同阶段,利 用相对的数字化信息模型技术来阐述和分析设计行业信息模型在 风景园林空间设计上的项目管理、设计技术、合作对接、质量把 控及施工建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此为例,探讨在行业中的实 践现状和发展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风景园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风景园林 信息模型(LIM)技术的推广和实践应用愈发重要和迫切。以 北京市通州区云景公园项目为例,结合Autodesk Civil 3D 和Revit等软件,从地形、道路与铺装场地、建构筑物、给排 水工程、植物景观,以及模型协同组织6个方面介绍公园类实 践项目中LIM模型的组织构建方法。以LIM模型中的数据信息 为核心,探索图纸类、数据类信息的获取,以及将模型作为成 果进行整体交付的方式。将建模方法与应用需求相结合,总结 L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路径,并对LIM技术的发 展前景和潜在应用领域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BIM应用软件提供的乔木模型多为RPC或高 精度3D模型等3D CAD类型。这些模型着重于表达美感或进 行展示,无法反映根系情况。虽然可能包含一定附加属性,但 表达乔木生长和空间需求的功能有限。因而,冲突检查、工序 调度等BIM的优势功能无从应用。风景园林实践领域已就此问 题开始构建自己的模型库,但能够准确反映现状树木真实尺寸 体量,以及现状树木和规划树木未来空间需求的模型仍未广泛 出现。提出一种基于树冠、树干和根系构型与生长功能的实体/ 网面封装建模方法构建BIM乔木模型。模型形态通过一组参数 调整,并根据树龄和反映环境限制因子的值来反映其变化。所 包含的数据和参数数量随后期设计阶段所需的LoD(详细层级) 及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而增加。该模型可以与提供本地区内外 苗木商品信息的植物数据库连接使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棕地再生带来了政治、经济、环境、社会和工程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当此类用地受到严重污染或者涉及需要彻底改变此类场地的用地性质时。然而,这些棕地通常与现有交通站点紧密相连,且临近就业或商业节点。风景园林师通过运用结构化的设计与实践方法,处于引领棕地再生的有利位置,此类方法更倾向于协议、策略和导则,而非固化的总图,并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学、可持续性策略和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行业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以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作为风景园林信息化实践的技术路 径,论述了LIM的概念和内涵,并对其技术思想和工具发展溯 源。从LIM应用政策、数据标准研究、理论构建和人才培养, 以及中国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新要求等方面论述了LIM的发 展现状。根据基于企业平台的研究成果,提出LIM的技术应用 体系,包括LIM应用场景、LIM应用技术和LIM实施框架,并 就3个方面的发展提出LIM研究的拓展方向:LIM数据标准研 究、LIM工程项目应用研究,以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LIM 应用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6.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当前使用ArcGIS作为道路自动选线工具的研究较多,但该方法在小区域内无法取得较为精准的选线结果。基于Rhino+Grasshopper平台,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遗传算法及道路选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了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自动选线模型。使用参数化设计生成的路径符合风景区低影响开发和低成本建设的原则,且路径曲线最大限度满足风景区道路极限平曲线现行规范值。构建的参数化模型可以解决所有同类型问题且便于调整和优化,为风景环境道路选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角度研究风景园林设计语言具有指导性、探索性的意义,中国“象”的概念为非言语的设计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象”的形式出发,以无锡太湖科技园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抽象形式与地方意象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的结合,从图式思维、几何原型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详细解析了德国瓦伦丁事务所的设计语言。通过讨论指出设计语言的形式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意象的获取不局限于抽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公路工程为带状构造物,具有跨越地域广、穿越地形复杂等特点,造成了公路选线的任务难,在制定工程方案的时候,现场定线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能为公路选线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手段。本文将介绍数字地面模型的优势及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测设中的具体应用,以促进该技术的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根据地图投影、地理坐标和比例尺,经过制图概括,在一定的载体上用各种地图符号(点、线、面状符号)和文字注记、颜色来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物等地理信息。地图是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抽象化、符号化的描述。本文首先介绍了地图绘制的几点要素,接着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的原理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种类,最后分析了数字地面模型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数字技术的内容和特点,着重从资料收集、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空间分析与信息提取、景观表达、景观评价、植物选择、动态监测与管理、远程设计、虚拟园林等方面扼要地介绍了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中的功能、作用和前景.此外,从应用角度简要谈了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若干应用领域中的功能和作用.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在数字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文献进行比较性回顾,分析了数字化设计技 术发展的2个关键转折期,以探索其共通的主题和平行的发展 轨迹。第一个转折是将微型计算机引入消费市场,并随之在设 计领域使用CAD软件;第二个转折是在更广泛的建筑信息模 型(BIM)范围内纳入使用景观信息模型(LIM)。在数字技术 和社会科学的框架内比较了2个时期对设计过程、生产率、人 机关系、组织层级和设计创新的影响,同时以对景观设计公司 人员的采访作为补充,帮助理解当代将BIM/LIM纳入景观设 计实践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迪士尼1.5期为例,阐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流程、建模策略、模型精度需求以及在实际施工中的运用优劣势。根据1.5期园林BIM模型的建模经验,总结出不同园林要素的BIM建模策略。以实际的园林施工需求为标准,对这些园林要素的BIM模型精度需求进行讨论。研究BIM技术的直观化特性和数据化特性为园林工程带来的构造性优势、综合性优势、避让性优势、快速查询优势和工程量核算优势,进而探讨这些BIM技术优势为园林工程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and revenues using a fractional cointegration framework. In doing so, we permit a much richer degree of flexibility in the dynamic adjustment process toward equilibrium than in the classical case of cointegration. Moreover, we relax the assumption of a symmetric adjustment process throughout the use of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TAR) and momentum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TAR) models in the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individual series are non-stationary I(1) and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of cointegration of any degree. However, if we take into account a structural break at 1973(2), fractional cointegration is found if the underlying process is autocorrelated, especially in the asymmetric modeling.
Luis A. Gil-AlanaEmail: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发展迭代加速,人类的空间感知由于时间压 缩变得日益丰富,呈现出加剧的混杂和多元,复杂性是当代社 会百态的特殊呈像,也是人类世拓展的必然趋势。风景园林设 计需要对这一时代特质做出能动的设计回应,从设计意识到设 计技术。“自然”“装饰”和“质感”,3个源自并清晰于设 计过程的设计问题被作为面向复杂性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构建 的契机。“自然”对应于风景园林基本价值观的当代拓展与建 构,“装饰”对应于历史关系与自然关系的建构,“质感”则 对应于体验通感的建构。展示了通过实践做研究(RTD)的工作 路径,特别回顾了引发它们成为设计命题的触媒情景,以及在 建的真实过程与反刍式思辨交互印证更新的设计观念的产生, 目标指向表征景观厚性的共同呈现的设计技术,从而形成拓展 设计认知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6.
Since its origins, decision makers have broadly used the Delphi method as a collaborative technique for generating important events and scenarios about what may happen in the future. This is a complex proces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interrelations and the potential synergetic effects among the relevant events related to a decision. This fact, along with the uncertainty about the occurrence or non-occurrence of the events, makes the scenario generation task a challenging issue in Delphi processes. In the 1960's, Cross-Impact Analysis (CIA) appeared as a methodological tool for dealing with this complexity. CIA can be used for creating a working model out from a set of significant events. CIA has been combined with other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in order to increase its functionality and improve its final outcom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step-by-step model for scenario-analysis based on a merger of Turoff's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CIA and the technique called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The authors' proposal adds tools for detecting critical events and for producing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to the previous scenario-generation methods based on CIA. Moreover, it allows working with large sets of events without using large computational infrastructures. The authors present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data so that anyone who wishes to may duplic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Additionally they make explicit a set of requirements for carrying out a Delphi process for a group to develop a set of significant events, collectively make the estimations of cross impacts, and to support a continuous planning proces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They use two examples to discuss operational issue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笔者多年从事风景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讨论了风景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从建筑教育中对待城市及景观的态度论及建筑师的自然观,继而从风景建筑选址、场所感营造、地形地貌处理、建筑师对待遗存的态度、建筑的体量感及中心性控制、建筑风格与形式,以及风景建筑的材料选择与建构逻辑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方法论视角探讨了风景建筑设计的2种途径:哲学的途径和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