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GARCH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基本面及央行调控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人民币汇率指数及逆周期因子对中间价波动均有显著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上,通货膨胀率上升和中美两国利差收窄均会加剧中间价波动幅度,而外汇储备的回升和持续的贸易顺差对中间价形成有效支撑。央行调控方面对中间价变动的影响十分有限。此外,CFETS指数、美元指数以及VIX指数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动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开始和滞后结束的情况,且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第二次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大于第一次;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离岸在岸汇价差和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定价过程中逆周期因子的使用进行了测算,并构建非限制性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央行两次启用逆周期因子的驱动因素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官方公布时间,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呈现出提前开始和滞后结束的情况,且调整幅度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第二次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大于第一次;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第一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离岸在岸汇价差和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是第二次逆周期因子调节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两次逆周期因子调节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8.11汇改"是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本文使用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日高频数据,通过尝试性建模,选定最优模型EGARCH(1,1)模型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短期预测及实证分析,并分析了汇率收益率波动的特征,发现样本汇率波动具有聚集性和杠杆效应.并结合中国经济现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给出建议,政府应密切观察市场的真实变化,以采取适当措施应对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金莉 《当代经济》2017,(22):24-26
本文通过选取2016年1月4日到2017年2月24日的美元、欧元、港币三种外币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建立GARCH类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英国脱欧、美国总统换届等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肥尾特征、波动群集性、非对称性,同时双向波动加大,人民币汇率承受贬值压力.未来在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断利好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将逐渐趋稳.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2007年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的结果,通过与2006年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的比较,分析了人民币有效汇率开始呈现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态势,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与国内流动性过剩和CPI高企以及融资性商品期货在国内兴起的情况,探讨了2007年人民币有效汇率与相关因素的影响关系,并对2008年的走势及其政策涵义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汇率货币模型建立在理性预期基础上,无法解释现实中的汇率波动。本文放松了理性预期的假定,并引入适应性学习来考察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模型。结果表明:在适应性学习引入之前,货币模型预测能力比不上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而在引入之后,其预测能力大幅改善,很好地模拟了汇率实际波动。因此传统的货币模型并没有完全失效,引入适应性学习后仍然适宜于刻画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短期走势。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指数受到全世界关注;人民币汇率的主要调控载体是中间价,它决定着人民币汇率的当日波动区间。中间价和美元指数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再改进模型取自然底数的对数后进行进一步研究,消除自相关和量纲差异,使模型更加精确。最后得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很强的结论,并讨论这一特性对于调控我国汇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9)
自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调整以来,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进一步加大。文章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纺织企业出口、投资、雇佣以及绩效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对企业涉及美元业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GDP高速而稳健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民币在汇率市场上的地位随之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世界汇率市场的一个大致趋势.2016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从年初的人民币汇率急贬,到岁末的“在岸人民币汇率破7”的乌龙传闻搅动市场神经,人民币汇率在2016年的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汇率也成为2016年人们最关心的财经话题之一.继2014年和2015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贬值,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近6.83%.截止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12月30日报6.9370.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挫4434个基点.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人民币的汇率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波动,每次引起的原因都不一样.因此,以2016年人民币为例来研究汇率变动因素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研究发现国际收支差额、利率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财政货币政策和政府干预这五个因素对汇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2016这一年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分析,可以从实际层面剖析了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汇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冯玲  吴运平 《技术经济》2012,(10):117-125
基于随机贴现因子定价理论,采用无套利定价法,推导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与随机贴现因子、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人民币和新台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作为远期汇率,对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进行定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主要受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用本文模型定价模拟的即期汇率与真实汇率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这表明本文模型可为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双向直接兑换提供依据,进而有助于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相似文献   

12.
理解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失调、波动与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区分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均衡汇率、失调和波动,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值,发现人民币不存在严重高估和低估,只是产品市场上近期实际汇率低估且程度在加深,而资产市场上高估;产品市场上实际汇率长期波动主要源自相对供给冲击,资产市场上短期波动则主要来自自身调整机制和相对货币供给冲击。政策含义表明:资本账户保持一定管制降低了风险溢价,允许决策者调整短期实际汇率波动,扩大波动幅度减缓汇率升值预期,消除资产市场上短期失调;长期波动决定因素使得决策者只能以产品市场长期均衡汇率为升值目标汇率,在需求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供给管理政策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岸市场依然具有人民币汇率定价中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在岸即期和远期汇率都会对离岸远期汇率的变动有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而离岸即期市场对在岸即期市场存在较小幅度的均值溢出效应以及三大市场之间已经存在着一定波动和冲击溢出效应,则表明在岸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完全定价中心。从溢出效应的程度和传递方向来看,稳定在岸人民币汇率定价预期仍然是降低汇率过度波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的研究视角,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逆传递效应的传导机制。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的逆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人民币升值都不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而是具有逆传递效应,并且名义有效汇率的逆传递效应强于双边名义汇率。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中贸易款项的支付大多数都在远期,因此对未来汇率变化幅度的预期,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从而导致汇率传递出现非线性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未来汇率变化幅度较大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向传递。实证部分本文使用STR模型分析了1999年1月—2016年7月在汇率预期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传递系数为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当人民币预期汇率的变化幅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而贬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汇率预期尤其是大幅度汇率变化预期的存在对进出口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着众多缺陷,突出表现为汇率形成机制扭曲、汇率缺乏灵活性、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较高的维持成本。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彰明较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7.
由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一直在延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的课题。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展和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受关注程度的提高,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影响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本文使用SRISK指标测度了我国的系统性风险,并通过构建传统VAR模型和VAR MGARCH DCC模型,对我国“8·11”汇改前后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系统性风险、股票价格收益率、人民币在离岸利差、离岸人民币与美元利差五变量及其波动性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证明,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风险及两者波动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规则不透明、汇率浮动区间狭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影响,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变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等政策措施是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