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志元 《经济与管理》2010,24(10):39-43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模式转型、通货膨胀预期与资产泡沫并存、就业压力增大等多种因素交织时期,而制造业企业面临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市场需求萎缩等诸多挑战。因此,倡导低碳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使用人才,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元素,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璧  李全升  苏秦 《经济管理》2023,(8):86-105
服务型制造模式成为制造企业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模式之一,如何跨越单个企业内部视角揭示服务型制造过程中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与非线性演化路径,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关键难题。基于价值星系视角,本文选取陕鼓作为研究对象,解构内部价值星系提供的战略要素和外部价值星系的资源整合作用,基于服务化转型的阶段特点和产品—技术—业务多元融合情境,提炼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价值创造机理与演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构建价值星系是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实现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并且在价值创造机理方面提供了跨越单个企业内部的细粒度规律揭示。第二,服务型制造价值创造过程中强调以客户为导向,内部价值星系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独特的战略要素,而外部价值星系通过资源整合为焦点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动力支持。第三,基于服务化的阶段性特点和产品—技术—业务的多元融合情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遵循“服务化探索—服务化转型—服务化延伸”的非线性演化路径。本文从价值星系视角出发,跨越单个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范式藩篱,以及探索多元融合的非线性演化路径,为制造企业实现服务化战略转型中的价值创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视角,对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共生演化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在探索二者共生演化的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发展的Logistic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时间叠加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能精确描述中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过程,并且二者属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模式。鉴于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模式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对称互惠共生演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梅 《生产力研究》2012,(3):200-202
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增长模式已日渐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曙光"。金融的基本职能是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对经济的贡献更多在于结构性影响。当前,山西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任务,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如何通过金融的杠杆作用促进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实现山西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山西产业结构发展以及银行业支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低碳背景下银行业支持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向海燕  李梦晨 《技术经济》2022,41(12):157-167
基于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双视角,选取美的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资源基础?动态能力?服务化转型”的逻辑框架,探究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的互动耦合与协同演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并运用扎根理论构建过程机理模型。研究发现:服务化转型的实现依赖于对关键资源的运用,动态能力助力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同时实现自身演化发展;“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构成服务化转型两阶段,第一阶段注重运用组织柔性能力对内部资源开发与重构;第二阶段注重运用变革更新能力和技术柔性能力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协同,最终实现上下游服务联动及“顾企一体化共生”。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时代的焦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由出口导向型向消费拉动型的模式转变。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应对后危机时代,中西部地区必须利用地区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后危机时代,世界汽车工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并踏上振兴之路,这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从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必然选择和能源现实选择出发,通过SWOT分析表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鉴于当前企业,特别是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研究尚未从整体视角系统考察绿色转型前因后果的过程机制,导致企业绿色转型演化机理不清晰、作用边界不明确。为打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作用机制的“黑箱”,以具有行业代表性和绿色转型典型性的河北钢铁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渠道采集数据信息以及对数据信息的分析、编码,剖析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要素的演化脉络与机理。结果显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分为准备与实施两阶段,且由核心层—运转层—保障层交互构成。通过进一步厘清多维度影响因素—转型模式—转型实践演化脉络,构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准备—实施两阶段理论模型,以此明晰绿色转型过程作用机制,丰富企业绿色转型理论框架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产业共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共生是现代工业企业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组织新模式,也是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共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解决共生缺口以及路径依赖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参与产业共生系统的企业数量的增加、关联度的增强以及有效的初始生态效率引导机制和转型机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以上典型问题特征,探究该区域产业共生演化的可能趋势,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共生的空间演化模式,可以为制定符合产业共生规律的宏观产业规划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火电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火电企业低碳转型刻不容缓。文章在界定火电企业低碳转型内涵、分析其转型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低碳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模糊Petri网定义给出模糊推理算法,确定低碳转型效果评价模型,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火电企业低碳转型效果实施综合性评估,最终由计算揭示出火电企业低碳转型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低碳经济、低碳创新和低碳能源结构。基于此,提出提升火电企业低碳转型效果的建议,推动火电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企业创新行为,且将创新行为视为同质化创新实践,难以解释企业多样化创新行为选择及绩效差异。通过对两家社会导向性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发现:(1)企业仅采取技术创新或社会创新行为模式不能为其带来高绩效;(2)社会创新导向企业经历初始期、转型期两个阶段,对比两阶段创新行为发现,企业经历由单一模式向双重模式转型,各阶段价值创造分别呈现单一价值追求、价值目标重构和共享价值追求逻辑。构建企业创新行为模式转型实现共享价值的总体分析框架,解析社会导向型企业的创新行为转型过程,探究外部社会需求在各阶段转型过程中的驱动作用,使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协同演化创新理论在企业创新行为模式转型领域得到深化和拓展,研究结论对于赋能共享价值创造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3.
低碳城市配送,是低碳经济发展与城市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建立低碳城市配送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本文即立足低碳城市配送内涵与必要性,对低碳城市配送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链重构已成为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数字化赋能的理论视角,结合对传统制药企业仁和集团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创造主体,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不断重构的研究表明: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价值链重构经历“内部价值链优化—产业价值链整合—生态价值链构建”的演化路径;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对员工、客户、合作、流程和产品的赋能对企业价值链重构产生影响;数字化驱使生态价值链构建成为新的竞争模式,生态价值链构建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的主要方向。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构演化路径模型的提出,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生态价值链以获取系统性竞争优势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技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演进与发展。基于低碳发展视域,以低碳经济理论、政策设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科技政策发展现状,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3个方面识别科技政策维度,构建基于战略、中观与基础层面的S-M-B科技政策模式系统框架,并运用博弈观点分析科技政策模式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低碳科技政策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政策体系,需要基于系统观构建政策模式,并保障主客体之间在低碳发展中的政策均衡。最后,运用放大镜模型探析科技政策体系演化模型,提出对接-整合-融合的动态演化路径及具体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青  吴玉翔 《经济管理》2023,(1):105-124
转型成长是企业突破产业周期束缚的重要路径,但其实现过程与演进机制尚不清晰。基于能力形成视角,本文选取杉杉股份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提炼了企业通过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演化实现转型成长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转型成长经历了新成长轨道开拓、成长轨道扩张、成长轨道聚焦三个阶段,分别刻画了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开拓新成长轨道、拓宽成长轨道增强转型持续性、构建核心能力提升新产业竞争地位的演化轨迹;第二,企业通过前瞻性搜索、前瞻性学习、前瞻性认知,识别创新性机会、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感知产业趋势,以提升新业务长期成长潜力、加速经营模式构建、及时进行战略更新;第三,企业通过资源编排行动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构建了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协同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其中,资源编排是企业价值行动的执行过程,组织变革确保了资源编排的效率性。本文提炼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实现跨产业转型成长的过程机理,拓展了企业成长理论并深化了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等相关研究,为大量面临转换业务赛道的企业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可持续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可持续性备受关注,特别是受到本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更是让众多学者对后危机时代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该文分析指出,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国际梯度转移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国际梯度转移,与中国特有劳动要素禀赋相耦合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中国比较优势的客观使然。在后危机时代,这些决定性因素仍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继续奉行这一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经济效率,是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产业集群并非天然的具备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现有成果也未能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结构动态变化机理,这对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动态共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主观博弈理论分析产业集群动态共生稳定制度的内生演化机理.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动态共生稳定条件取决于集群企业博弈收益差距程度、实现自身收益变化方式等因素.通过对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动态共生的发展历程分析完成对该模型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