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不断推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存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发展能力仍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为确保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应维护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存环境、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开拓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4)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是今后我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关键。文章从界定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出发,提出了我国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制造业成本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可变成本函数与外部性因素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中国各省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和似无关回归(SUR)实证分析中国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及其行业溢出。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对制造业产生的成本效应大于本地基础设施的成本效应,且东部成本弹性高于中西部;基础设施地区分布不平衡导致其网络效应降低,存在产业竞争地区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和市场稠密溢出导致本地制造业边际成本提高和要素投入减少;此外,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还取决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各项主要成本迅速上升,较先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形成较大制约。具体看,我国劳动力用工成本仍会缓慢增加、资源要素成本下降空间较小、融资成本尚有明显下降空间、制造业税负总水平可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物流管理成本有一定下降空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较大空间。综合分析,降低税费成本的关键是降低主流税率、破解融资成本高企的关键是畅通融资渠道、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是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缓解要素成本压力的关键是提高要素产出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是简政放权。  相似文献   

5.
区域房价差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中国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是什么,区域房价差异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产生哪些影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引入房价因素,对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拓展,发现区域房价差异导致劳动力流动,从而诱发产业转移。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2000-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市间的相对房价升高,导致相对就业人数减少,并促使产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实现了产业升级。对不同区域的深度分析表明,区域房价差异确实是影响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东部地区中高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与产业转移相适应的住房政策和住房保障体系,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避免部分区域产业空心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与制造业集聚:机理与实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大多沿着二者间的互动联系展开,而忽略了作为产业集聚关键变量的贸易成本效应。本文从贸易成本角度切入,梳理了从生产性服务业到贸易成本再到制造业集聚之间的链条机理,并以贸易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分两个层面引入中国现实数据做了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贸易成本施加的;生产性服务业改进的贸易成本缩减效应,因制造业要素密集特征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贸易成本中介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制造业集聚,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先进、高端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最上游的角力场。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8.
《技术经济》2015,(9):38-43
基于对高端服务业在中国经济结构及其升级转型中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首都的发展定位,对北京市高端服务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基于经济一体化和服务全球化的发展,借鉴欧洲工业标准的分类体系并参考北京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建立了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分类体系并明确了其产业范围。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确立了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7大重点行业,全面探析了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发展的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APEC内部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情况进行了考察,认为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是制造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并从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东西部区域发展状况等角度,研究了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做出了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1990~2004年我国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动趋势,并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专业化水平和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均有较大幅度上升,这和新经济地理论的预测一致。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规模经济是决定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源于地区之间相对技术差异的比较优势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地区间的贸易成本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呈逐步减弱的趋势。产业内联系和产业间联系对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没有显著影响,从而没有支持新经济地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游彬  刘俊昌 《经济师》2006,(8):24-25
适度的人口规模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北京市的人口规模现状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北京市人口规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然后,以1990—2004年的北京市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确定了北京市的最佳人口规模。最后,根据北京市的人口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在转型中遇到资金、人才、技术匮乏的瓶颈。航空制造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性行业,对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意义,文章将对已有航空制造业的扶持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梳理对比分析,从财税、金融角度提出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英明 《经济地理》2006,26(3):387-390
产业空间集聚所获取的集聚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定位的重要因素。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获取的专业化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的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集聚经济结构,地区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偏离经济结构,产业的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影响到地区产业的增长。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部门的具体数据,构建增长模型,分析制造业集聚经济结构和偏离经济结构对城市群产业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浙江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以浙江地区装备企业为基地,与高端装备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机制作用,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深度结合,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端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千庆兰  陈颖彪 《经济地理》2007,27(1):117-121
在制造业演进过程中,突出地表现出技术集约化和结构高度化的趋向。文章遵循现代制造业发展规律,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剖析经济发达地区城区型现代制造业发展特点,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方面,评判其现代制造业竞争力现状,进而给出竞争力培育的主要路径,认为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打造头脑型制造业,从事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研发设计与营销,占据价值链的高端,通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关键、共性技术是能在多行业或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提高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响力的技术。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度过高,已成为制约我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有效地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唯有根据浙江实际。创新有利于攻克关键共性技术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浙江工业稳中求进、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亮  张清辉 《生产力研究》2013,(12):134-135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确立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阐述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内容与研发形式的基础上,以R&3D为分析框架,提出了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明确了在R&3D的不同阶段,研发体系各主体的作用,以期解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严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测度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对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规律,制定其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聚焦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及影响因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波动性,且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内部稳定性较差,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整体稳定性不高;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对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其中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分别具有显著和非显著负向影响,外源性创新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政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支持模式、加强外源性创新与智力引进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视角审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协同集聚,基于地级市层面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两两之间的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探究了各产业组合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并利用计量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更多地分布在东部地区,城市规模等级也相对较高,而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低的地级市则以西部地区居多,并以中等城市和Ⅰ型小城市为主。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到制度和政策、信息传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和交通设施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北京市制造业基地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尚存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即:明确区域分工和产业规划的定位,加强产业布局的指导;抓住制造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有利时机,通过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示范模仿、合作开发与培训等方式,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推进国产化进程;完善产业链,建造“现代制造业生物圈”,用创新制度,保障“航母”企业对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强力推进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