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4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从某些行业局部过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到逐步趋向稳定、协调这样一个过程,国民经济整体上仍继续保持了速度较快、活力较强、效益较高的特征,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稳固,宏观调控特别要注意防止问题的反弹。展望2005年,受油价大幅度上扬和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减缓等外在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有可能低于2004年,但总体仍将处于较快增长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观点     
用结构政策解决贷款猛增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简单说有三种观点:过热、不热、局部过热。我仍然坚持去年9月间提出的观点: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总体上说,是基本良好的,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存在过热的倾向;对贷款迅猛增长要予以充分关注,但不至于担忧马上会引起像1986、1992年那样的严重通货膨胀,应该力争在加强银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政策解决贷款继续猛增的态势。——《证券时报》夏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让世人咋舌。2003~2004年每年增长率都在9.5%,20年则达到了9.9%,而2006年上半年10.9%的高速增长更是让人们感到惊奇。面对如此高速的增长,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过热,新一轮宏观调控即将开始。中国经济是否真的陷入新一轮过热,新一轮调控是否真的需要马上开始?表面上看,10.9%的高速增长是近几年来增长的最高峰,并且远远超过中国1980~2004年间9.8%的平均增长速度,判断当前经济再次陷入过热从而需要新一轮调控似乎是很有道理的。然而,如果做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判断并不成立。首先,“经…  相似文献   

4.
大事评调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刘伟 2004.05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投资过热刘伟、蔡志洲 2004.06企业投资风险与宏观调控刘伟、蔡志洲 2004.08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刘伟、蔡志洲 2004.09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桑百川 2004.11大事评 封面报道调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刘伟 2004.05 GDP之变刘津宇2004.01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投资过热刘伟、蔡志洲 2004.06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研究与争论 岳希明、张曙光、许宪春2004.01企业投资风险与宏观调控刘伟、蔡志洲 2004.08中国信托业的新生季红、于泳 2004.02区域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央行加息对房地产需求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低档住宅供不应求,高档住宅空置过多等问题。一时间,关于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由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会直接带动钢铁、铝合金、水泥和能源运输等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使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央行加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的局部性过热,是由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和银行融资的不断增长等原因形成的。经济过热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国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其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正确、非常成功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且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要顺利完成“两防”任务,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08,(1):14-14
防止通货膨胀 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2008年年初时,我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2007年达到11.9%,经济增长出现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制定了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杂谈宏观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宏观调控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某些部门投资过度扩张,引发经济局部过热现象。为应对这一局面,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政府实施了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近几月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过程中,人们有种种反应,其中不乏对宏观调控的误解,把宏观  相似文献   

11.
黎开颜  陈飞翔  刘佳 《经济问题》2007,339(11):10-14
在构建一个双顺差约束条件下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的效应,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积极影响取决于条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双顺差之间已经形成高度的相关性,双顺差的结构反映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潜在问题,同时,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之间已经开始出现相互强化的关系,降低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将会严重地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伴随着对外贸易连续高速增长,且出口多于进口,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现象。此现象是由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基于这些基本假设条件构建的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及其变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与生态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增长方式应该是: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源和资金,尽量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实际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瓶颈是劳动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规范国营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劳动者的行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并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转向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高级和更有力的竞争。实行节约使用国内稀缺资源的政策;宏观上调节就业容量,使失业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国家积极地对劳动经济运行进行间接调控;有组织地将劳动力过剩劣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剩余优势;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使收入分配公平化;政策上重视劳动力素质因素对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完善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高位运行中的产能过剩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闻潜 《经济经纬》2006,(5):19-23
近年间,我国的产能过剩相当严重。这种在经济高位运行中产生、扩展和蔓延的产能过剩不仅具有影响全局的性质,而且也不是一两年间可以消失的。所以,对其严重性不可低估。产能过剩的直接成因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失调,深层次成因则是宏观调控缺乏系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发挥经济法的法治保障与政策引领作用。广东省在经济法规制定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政策、规划、计划、纲要、条例、标准等经济政策性法规,但依然存在若干问题:以经济政策为主、经济法体系尚未形成;经济法规的适应性受到挑战,对现代产业发展新情况回应不力;经济法规的规范性不足,甚至出现法规冲突的情况:经济法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直接干预经济过多。经济法完善.要从学理上认识到其本质是经济法的法律价值和基本原则在法律规范中的完全呈现,其形式是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完整建构。要在实践中推进产业政策的法治化以增强经济法对现代产业的适应性:通过系统而规范的立法行为形成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以经济法规规制政府行为,助推政府积极有效干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利率政策的行为表明,钉住汇率下的独立性是以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损失为代价。处于对内通货膨胀高涨与对外巨额顺差并存的经济状态下,以单一利率政策应对开放经济的内外平衡目标,显然力不从心。在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当今,宏观经济调控需要新的政策工具,或是对既有政策工具赋予新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the primary motivation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Upon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system fro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 and digital governance to measure China’s digital economy index from 2016 to 2018 using the entropy-based TOPSIS method. Also, based on the improved Feder dual sector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digital economy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irectly and through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test. According to findings, on the one hand, China is scaling up digital 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greater the likelihood that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onstrained by low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unreasonable economic structure, the greater the role of digital economy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advancing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veloping digital economy,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ransforming the government governance model.  相似文献   

19.
刘易斯模型适用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刘易斯经典模型的适用性,主要结论是:(1)刘易斯经典模型具有简单而又精巧的博弈结构,它大致适用于地主所有制且劳动力过剩的经济.(2)刘易斯经典模型不适用于自耕农制度且劳动力过剩的经济.在流动者与家庭脱离经济关系情形下(刘易斯曾考虑过),两部门工资大于或等于生存工资并在此基础上上升;在流动者与家庭不脱离经济关系情形下,农业部门工资上升而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波动.(3)在多种农业土地制度并存情形下,经济发展不具备刘易斯经典模型的特征.由于劳动力流动次序由保留工资决定,其结果就是:在劳动力过剩阶段,资本主义部门工资先维持在生存水平上,此后逐步上升.(4)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土地制度类似于自耕农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非农工作者与家庭很少脱离经济关系,劳动力流动特征与刘易斯经典模型结论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前提 ,而城市化的适度推进又能扩大有效需求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育 ,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并进 ,过度城市化与过低城市化都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