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制度经济,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约束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才能有效地避免“道德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制度安排的供给相对不足,市场“交易费用”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快政府对制度安排的有效供给,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2.
欺诈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欺诈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曹玉俊李怀祖目前我国市场交易中发生了严重的欺诈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故意拖欠债务、不履行合同义务、随意违反市场规则等。欺诈行为破坏市场秩序、阻碍市场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大敌。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世界各国都曾发生过欺诈行为,我国转型期...  相似文献   

3.
金融     
黄达 《金融评论》2009,1(1):119-121
金融,可以理解为凡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证券交易,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性质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相似文献   

4.
通常,谈论广告诚信问题主要把焦点集中到广告信息发—受两方的关系上,但是,纵向地看,广告信息由广告主传递到最终的信息受众,中间存在多个交易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广告市场信息供给链,建立信息供给链环节间的彼此诚信-信任,是广告信息发—受诚信的第一步。即对于广告活动来说,要最终取得受众的信任,首要的是要做到广告信息供给链各个环节的彼此诚信。由此,必须切实构建诚信交易的法律机制和道德机制,即必须做到法律意义上的广告交易程序与广告实体法的统一,广告程序道德与实体道德的统一。而在目前阶段,尤其要适时满足制度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6.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7.
彭娟娟 《时代经贸》2010,(12):33-34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网络交易中的诚信问题逐渐凸显,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越来越多,诚信问题几经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网上交易中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就如何建立网络交易中的诚信机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诚信交易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然而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农产品的信任品特性等因素加剧了信息不对称,进而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导致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诚信交易供需失衡的境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高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特点,能有效缓解农产品市场诚信缺失的问题,本文依托这一组织载体,并协同供应链上的其他经济主体设计并构建了农产品诚信交易机制,以期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方青军 《经济师》2005,(7):221-221,223
在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认为非理性交易对股票价格不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从文献回顾的角度来看,尽管有效市场理论在逻辑上是严谨的,并且在实证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证据的支持,但是大量存在的异象也表明有效市场理论确实忽略了某些被行为金融称之为非理性交易行为的东西。这是对非理性交易行为的承认和理论的深化,这样才使得行为金融异军突起,与主流金融理论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网络交易中的诚信问题逐渐凸显,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越来越多,诚信问题几经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网上交易中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就如何建立网络交易中的诚信机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小企业融资难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分析,认为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利率的非市场化、资本供给的有限、资本需求的旺盛以及较高的交易费用等四个方面,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宋朝小农供给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宋朝社会 ,出现了农产品大量商品化的新经济特征 ,这一新特征的形成是宋朝制度变迁的结果 :宋朝自由买卖的土地制度、由赋税供给型向政府采购型转变的财政制度、制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等正式制度的变迁以及社会意识、消费偏好等非正式制度的变迁 ,不仅激发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长 ,而且降低了农户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费用 ,使小农通过市场获取经济收益成为可能。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 ,小农的农产品供给行为由过去的自给自足型向自我供给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农产品的双重供给行为转化 ,从而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性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部分省市以试点的形式进行。目前排污权交易在其基础、保障、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其实践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其控污作用的发挥。而政府在这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晰、规范并完善政府行为,才能为排污权交易的进行打牢基础,夯实保障,辅助运行,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金融制度供给?本文把金融制度供给界定为通过社会强制或自由交易而形成的金融制度安排(Financi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这一概念界定借用“供给”的含义来理解金融制度安排的具体形式、特征、面临的约束,进而阐释金融制度安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供给的制度范畴并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那些非正规的和随着市场交易演化而形成的哈耶克意义上的“自由扩展的秩序”的金融制度安排,同样可以归为金融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国内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都要求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排污权交易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的国家的成功实践表明,它是一种治理污染的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政府作为公民环境权的委托方,拥有环境容量资源的管理权。政府要保证初始排污权分配的公平性,并且对排污交易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排污交易中,政府的行为并不总是会促进交易的市场发展,作为环境管理权的委托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会博弈,可能产生权力寻租问题,因此,政府的行为也必须通过政策和法律加以界定,公众与社会舆论的参与以及政府与企业行为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房价上涨的政策和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的相关政策,房地产开发商、媒体、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些行为,是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不规范、流通渠道不通畅,市场供求矛盾紧张的重要原因,这些政策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7.
李中建 《经济与管理》2005,19(8):46-48,68
诚信问题实质上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道德选择问题,本文探讨了诚信的特性,即互惠性、隐蔽性和单独实施的风险性,分析了影响诚信生成的多种因素,如信仰、价值观、现实的交易状况、交易特点及制度的供给等等,并对如何培育良好的诚信环境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易江  李先玲 《经济师》2005,(7):29-30
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期房交易频繁,开发商的诚信问题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完全非完美信息博弈模型,对期房交易合同签订以后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并评价了政府在抑制房地产开发商不诚信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齐晋 《经济师》2009,(12):73-74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内幕交易自身的隐蔽性、股权的高度集中、执法不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导致证券交易的活动中内幕交易行为时有出现。该行为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正当利益,而且严重违背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只有通过采取内幕交易主体扩大化、内幕交易信息的量化以及相关法律体系完善,尤其强化民事赔偿制度等综合措施,才能更有效地禁止内幕交易的发生,从而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方青军 《经济师》2005,(8):119-119
在成熟的股票市场(或者说有效市场,比如美国)当中,非理性交易行为是否对股票市场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不是一个轻易可以下结论的问题。比较成熟的与新兴的股票市场之间存在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对国外关于成熟市场的相关理论,尤其是有效市场理论,进行了梳理。从文献回顾的角度来看,尽管有效市场理论在逻辑上是严谨的,并且在实证中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证据的支持,但是大量存在的异象也表明市场理论确实忽略了某些行为金融称之为非理性交易行为(噪声)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