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郊区经济优势开发的实践与思考王毓秀城郊经济兼有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双重优势。如何使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生树一帜,扮演新的角色,已成为城郊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晋城市郊区的实际,就市场经济条件内陆城郊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薛艳峰  任虎 《经济师》2007,(4):27-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高速持续发展格局中城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特征。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城郊经济也面临一系列难点和障碍,在要素、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这些问题应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重视,为我国城郊经济健康发展而谋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区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玲 《经济地理》2002,22(3):274-276
区位研究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课题,大学城的区位研究也不例外。本文在分析了各类大学城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影响大学城市局的一般区位因素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聚集,文化、规划、自然环境运作体制等六种。  相似文献   

4.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受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劣势双重因素的影响,城郊县(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优势、缩减劣势,是发展城郊经济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城郊县(市)如能进一步形成独立于城市甚至超前于城市的经济优势,则会为其区域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彭岚兰  沈玉芳  柏程豫 《经济论坛》2004,(21):154-155,1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出现集约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教育体制进一步改制的激励下,形成了大学城建设的热潮。对于我国而言,大学城还属于新生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徐志伟、蒋朝晖等不少国内学者已经对大学城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主要是从大学城与高等教育、城市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等的较宏观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本文则侧重于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现代大学城的发展特点和选址原则,对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城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寻求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短短的几年内它已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并且逐渐盛行。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论述了大学城建设对南京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作用,并给出了南京大学城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作为城区发展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由内而外的城市更新的关键路径,也是助推城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福州地区建设国家一流大学城的战略意义出发,结合福州大学城特殊场域的发展属性,明晰福州地区建设国家一流大学城的内涵定位。提出了以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治理效力的“三力叠加”,和软硬环境、区域能级“双能加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城建设路径。对高质量发展打造“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福州地区大学城产城融合新模式,培育“创新发展、产教协同”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俊渠 《经济论坛》1997,(19):24-25
搞好试验区推动城郊经济全面进步□李俊渠1995年4月23日,国务院批准石家庄市郊区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全国29个试验区中,石家庄市郊区是唯一承担城郊经济综合改革试验任务的试验区。改革两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区的努力,全区经济和...  相似文献   

9.
白丽红 《经济师》2014,(5):62-63
大学城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基础建设、消费、旅游、房地产等方面将山西大学城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罗涛 《发展研究》2009,(9):57-58
大学城的功能运作不能仅仅靠政府、高校或企业,而是政府、高校和企业三种力量的有机整合。只有使政府、高校、企业在合作中各得其所,大学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良性互动。要协调好三者的利益关系,应该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搭建平台等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