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具有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价格改革滞后和能源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特点,能源消费存在对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和能源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励能源技术创新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经济哲学为研究逻辑,认为能源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战略协同机制。构建了能源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认为能源技术创新的能源效率系统与能源消费系统是构成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子系统,必须整合两者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机制才利于能源经济系统的良好运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
新能源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能源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替代能源的使用成本。从能源技术创新过程、能源技术创新模式、能源技术创新政策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能源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趋向,为能源技术创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发展受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能源消费模式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应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旨在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2007年达沃斯论坛和2008年“八国峰会”都将气候变化及其应对作为主题。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石油价格持续高企,在客观上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角度,对欧盟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及相关政策与措施进行分析解读。欧盟 2020 战略确定的促进能源安全及多元化发展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是: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可靠性和竞争力。能源技术必须为实现总目标服务,其研发的主要方向是:能源更清洁、更安全,价格更合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行动计划(SET-Plan),旨在制定欧盟中长期战略能源技术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及服务的发展战略,包括短期的具体行动计划,也包括建立战略能源技术发展的长效机制。SET-Plan 最重要的行动之一,就是加强成员国之间以及同世界主要能源伙伴国家的国际能源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以及滞后一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础,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以能源强度为代表的能源技术、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是影响工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基于增长模型的角度对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所得到的结论都较为悲观。近年来,经济学者开始考虑通过政府管制、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来纠正污染问题和资源过度消费带来的经济扭曲。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从三个方面(不同环境管制工具的政策效果及其对经济体和能源系统的影响,能源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源替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国内外涉及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基于分位数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9个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行业碳减排效应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碳减排效果与行业特征、区域环境及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地,低碳排放行业率先发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以重工业、能源生产相关行业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对碳排放未见显著抑制作用,与居民生活、城镇化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碳排放不减反增。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的碳减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得到强化。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转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不同区域与产业的差异化应用、注重居民低碳行为引导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建议。研究有助于深入考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为针对性制定行业碳减排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层面和实践层面对科技园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认识不清晰、不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民融合发展效率。通过梳理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相关概念,界定创新链概念,提出由“五链”融合形成的网络化创新链结构。进一步分析基于创新链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本质内涵和表现形式,提炼出创新链驱动的科技园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开展模式,分析其运行机理和表现形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扩展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科技园区发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准确有效地测度创新项目成熟度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时间内耗因子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为理念,通过线性归一化划分创新项目成熟等级,采用雷达图和创新记分卡测度创新项目成熟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可操作性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提高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企业是实施相应战略的载体。基于2014—2018年78家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RAM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应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不高,三大区域间差异明显,整体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以及绝对β收敛性并不显著,而条件β收敛性显著;西部地区新能源企业δ、绝对β以及条件β收敛性均不显著。最后,从提升新能源企业投入水平、提高新能源企业产出质量、适度提升新能源企业规模、优化新能源企业股权集中度等方面,提出提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际增长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环境、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环境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是通过影响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来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其作用机制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以组织文化为中介变量影响技术创新,二是通过影响组织文化进而影响组织结构再而影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大国,这是全球化趋势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所产生的能源“替代消费”效应所决定的。中国的能源产业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还在对世界能源生产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应该大幅度提高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例,降低煤炭等低能效能源的消费比例。增加能源进口是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选择。我国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只能期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从利益、观念、结构3个维度出发,考察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话语百年变迁的结构性力量。其中,“利益”是理性基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民族和国家利益有不同表现,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科技创新话语策略选择;“观念”是价值导向,其不断赋予科技创新以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并对科技创新予以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结构”是条件约制,在外部环境结构和内部社会结构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经历了从自力更生、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到联合运行的转变,从大众范式、专业范式到系统范式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话语演进本身是一个辨证过程,呈现出联系性与整体性、结构性与能动性、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面向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话语自觉规划和实践,努力建设与国家和人民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内外部结构相匹配、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8.
能源消费和供给的重要性使得政府给予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更多关注和支持,能源企业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使得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呈现一定特殊性。以我国能源企业2013-2018年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能力指标为样本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动态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在评价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及企业规模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综合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产出能力的表现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和能源企业的技术政策制定和创新投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途径,厘清用能权交易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以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19年中国A股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用能权交易制度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显著推动了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用能权交易制度诱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依企业所属行业和所有权性质不同而不同。究其原因,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0.
宇通作为中国客车行业的领导企业,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发展,而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卓越。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宇通新能源汽车原始资料的三段编码,深入探讨其发展战略。研究发现,宇通公司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多维度创新,形成了协同创新战略,这是宇通新能源汽车取得目前成绩的关键。其中,产品创新战略是协同创新战略的核心,组织创新战略是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战略是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创新战略是必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协同创新战略模型和协同创新5阶段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