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未来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创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提升产业结构,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同对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必须改变人类消耗的能源结构,进而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有利于解决气候危机、能源危机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低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温室效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对的最为严重的危机,能源的合理使用与生存环境变化对国家今后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发展战略、发展形式、政策机制、技术创新与改造等方面都应做好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4.
王芳 《经济》2015,(Z1):162-166
一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类终于找到了经济低碳化的道路,即将发展寓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把环境保护寓于经济发展之中。应对气候变化,推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可以说,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月6日,一场关于"新常态下中国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类终于找到了经济低碳化的道路,即将发展寓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把环境保护寓于经济发展之中.应对气候变化,推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可以说,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研究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巴西、印度等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认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是发展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促进低碳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大对新兴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的研究力度,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低碳经济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能源消费带来的CO2排放压力将制约所有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出现,意在不削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9.
正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目前,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内部总体协调程度不高,能源消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发表的关华、赵黎明撰写的《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丽 《新经济》2014,(20):81-8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低碳经济、低碳农业的发展是应付这种状态的必然选择,低碳农业经济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农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阐述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农业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崔颖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124-125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深刻触及能源、生态和粮食领域。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极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人类社会迫切地需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对中国来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应承担相应国际责任所需,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通过合理可行的财税政策,探索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1]指的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气候迅速变暖的趋势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的可替代性的再生能源。而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低碳技术和制度设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21世纪的繁荣富强。文章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原因及必要性,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3,(10)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低碳经济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浪潮。新能源、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都是低碳经济格局中的一部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各国都在探索中前进。近日,本刊记者就发达国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等问题,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巍先生。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我国的碳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问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寻求环境、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力图通过分析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市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安全的威胁促使我们转向低碳排放、低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和高产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增长,最终达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改善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人口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经济效率以及低碳和无碳能源技术革新,是驱动低碳经济转型和低碳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芜湖市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实现芜湖市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