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对外贸易的基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则更加明显.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其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加,对外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也愈加明显.深入研究出口市场的长期趋势,有利于调整贸易战略、把握出口方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以年均约16%的速度逐年提高,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高速增长的对外贸易,究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有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呢?如果有那么多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作用和途径、贡献份额又如何呢?本文从对外贸易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通过对我国1980-1998年的有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揭示了我国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合度的增加,以及对外贸易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愈趋明显。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对我国出口都产生了动态正向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竞争力和贸易效益的提升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为了维持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可采用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并在地区出口企业协作基础上实现出口产品升级,同时应采用税收等政策措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广东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是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对广东1990年-2009年的出口商品的分类数据,运用Johansen协差检验法对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出口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带动了第二产业比例的增长,从而带动第一产业比例的增长,促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着国内地区结构不平衡,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和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进出口管理体制有疏漏,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出口与增长:中国三十年经验实证(1978-2008)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时外贸易成就斐然.那么,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中国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何以能够实现,出口对于增长贡献了什么,我们从出口和增长的关联中能够得到哪些经验.本文在全面解析三十年经济成就以及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和得到了相关的经验扣结论.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1978年~2008年期间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总额、进口和出口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表现为倒U型,符合库兹涅兹假说。目前,对外贸易总额、进口、出口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都表现为正相关,处于拐点之前;综合考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小于进口商品结构优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总效应表现为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期实现对外贸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关系,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闻不存在因果关系,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加并没有带动我国GDP的增长.同时GDP的增长也没有促进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是GDP增长的原因,但是GDP的增长不是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出口商品结构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上升0.38%.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且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处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加大出口的同时,要重视进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上下增强"大开放"的观念,加大了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创造了较好的开放环境;实施了"大经贸"战略,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开发区建设进展较快,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1992-1996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2亿美元增加到26亿美元,增长35%,其中出口由10.3亿美元增加  相似文献   

11.
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出口增速下滑是由于我国外贸已进入到一个调整阶段,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不能靠单纯的数量扩张,只能靠结构的转变。只有进行外贸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非熟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化,才能进一步加大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确保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总额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民营对外贸易的经济贡献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了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加快了外贸体制改革步伐。但仍存在准入门槛过高、出口退税滞后等诸多问题。为促进民营对外贸易的发展,管理部门要营造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进出口商会及中介组织要增强规范管理与服务,民营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苏北外贸发展面临的约束和阻力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建设、贸易条件方面的,也有贸易方式、商品结构和认识偏差等方面的。破除约束的关键在于外贸发展取向的选择与转变,要致力于系统的制度安排、立足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和发展取向的转变;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主体思路、主要政策选择、主要产业导向、主要支撑体系等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以苏北、苏南、苏中和沿海2000—201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回归分析来认识中国苏北进出口贸易总体水平,综合分析多重约束下苏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量化的角度研究了对外贸易对苏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对苏州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总量上和增量上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苏州市的对外经济贸易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对外贸易对苏州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而且对外贸易中进口贸易对苏州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力 《生产力研究》1997,(4):41-43,47
作者说,在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变劳动密集型经济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以此为依据,外贸领域内抑制和否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观点日渐突出。作者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否定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需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成因分析——基于CMS模型的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艺产品持续贸易顺差对于平衡农产品贸易逆差具有重要的作用。对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是中国园艺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商品出口结构对园艺产品出口起阻碍作用,而且阻碍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场分布由阻碍作用逐渐转为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作用越来越突出;市场竞争力的下降是中国园艺产品出口放缓的主要原因,而且阻碍作用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皖江城市带的优势产业在出口贸易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与其他省市相比,支柱出口产业在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却呈现出低水平态势。在中部加速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之下,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为皖江乃至安徽的出口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对皖江城市带的典型出口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皖江城市带出口产业结构存在外贸规模较小、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加工贸易发展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整合产业结构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Due to the rapid appreciation of RMB, the consistent declining of the US economy and other uncertain factors, China’s export volume to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clined. The paper first chooses six industries to divide them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per capita possession of capital, then employs the monthly data from 2001 to 2008 to carry out EG two-step cointegration test,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the U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on different export industrie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most susceptible to fluctuations brought by economic growth and real exchange rate, while those industries with higher per capita possession of capital are less susceptible to external factors. In the short run, the export of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gives an advantage to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but in the long-run, these industries will be affected greatly by various uncertain factors and the advantages of China’s labor-intensive export industries will disappear with the shif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Therefore, the only way to guarante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to develop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export industries and upgrade export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童锦治  赵川  孙健 《经济研究》2012,(4):124-136
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大国开放经济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外汇储备从贸易盈余时的短期均衡到贸易平衡时的长期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对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在短期内对减少贸易盈余和控制外汇储备增量有一定的帮助,但长期来看则与出口产品的价格弹性密切相关,只有降低那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才能够有效地减少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总体缺乏价格弹性,因此,近年来实行的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在长期内使国家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