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外流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结合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经济思想,并运用调查数据来验证农业劳动力流出是否对粮食生产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会影响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降低粮食生产效率,也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大别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塔吉特-总绝对方差最小模型(Target-MOTAD)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户风险状态下耕地投入要素配置的优化途径.研究表明:调查区域农户耕地投入要素结构和耕地利用结构有优化空间,典型农户在现有耕地资源条件下可以通过耕地投入要素配置及耕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来增加其农业收入,而不需要通过扩大垦殖规模来实现农业收入增长目标.因此生态脆弱地区农户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提高耕地利用程度,优化投入要素的配置结构,避免由于扩大垦殖规模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3.
围绕全球化对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基于数据分析与实证调研,对中国农地资源数量和农地利用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化态势进行解析和评价,进而揭示经济全球化之于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变化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1)耕地资源大面积减少,建设占用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2)农地利用结构发生转变,耕地转向特色果园、苗圃和速生用材林等用地;(3)土地流转增加,农业规模经营兴起;(4)农业投入要素组合发生变化,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要素投入格局逐步形成;(5)耕地复种指数在一些地区出现下降,耕地资源利用程度有所减弱。立足全球化进程中国家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提出了集约化、紧凑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和劳动力替代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其利用变化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三权分置"土地制度改革日益完善,耕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在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经营效益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研究影响耕地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寻找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实现区域耕地动态平衡和集约节约利用的办法,对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耕地抛荒必然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耕地抛荒的性态似乎愈演愈烈,目前已经引起多方关注。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很多人都产生了耕地抛荒必然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惯性思维。但是,耕地抛荒不等于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不一定导致粮食减产,而粮食减产也不一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可见,耕地抛荒要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存在一组相应的条件。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一定或者难以出现。即使耕地抛荒造成粮食紧张的状态,也会因为两者之间存在负反馈效应而趋于缓解。此外,耕地抛荒对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来源的可持续安全也有正向意义。所以,耕地抛荒未必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我国13个粮食生产大省之一,是商品粮食基地之一.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竞争能力,则提高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若要增强粮食的竞争能力,就需要提升粮食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文章着重探讨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污染也无法得到很好解决;农业耕地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不断地下降,利用方式单一;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宣传不到位,粗放式生产为主;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提出了优化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的应对之策:一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整治水资源污染情况;二是丰富耕地利用方式,出台政策,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三是加大宣传教育,推广农业科技;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有专业知识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7.
汪浩瀚  徐建军  吕博 《经济地理》2019,39(9):129-137
以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首先测算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研发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不同要素价格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比较其地区差异。结果发现:①资源错配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客观存在,东部资本要素和研发人员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高于东部。②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类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大的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扭曲。③不同地区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资本要素扭曲对三大区域TFP增长均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劳动力要素仅对东部地区TFP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显著性,研发劳动力要素扭曲能提升东部和中部该行业的TFP,而抑制西部地区该行业的TFP。  相似文献   

8.
耕地、化肥、电量等作为主要的农业资源,对农业的产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的生产效益。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资源消耗系数法对湘西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在时间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湘西耕地资源总的消耗系数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化肥资源、电量资源、机械资源的消耗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各年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极不平衡,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促进湘西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性建议。(1)管理日趋短缺的耕地资源,关键在于保护耕地面积;(2)针对化肥资源、电量资源、机械资源消耗系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关键在于增加使用有机肥、修复水渠、塘坝,增大传统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9.
曹冲  赵向豪  汪晶晶 《经济地理》2022,42(4):74-81+131
基于2002—2019年中国省级单元面板数据,在对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和出口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虚拟耕地资源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探讨虚拟耕地资源对于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和“尾效”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出口波动幅度大,进口呈线性增长特征,其中,虚拟耕地资源出口品种由单一转向多元化,进口品种以大豆为主,占比高达90%以上;(2)农业经济增长对要素的投入更偏向于虚拟耕地资源进口;(3)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和出口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均表现为“增长红利”,但是虚拟耕地资源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较弱,人地矛盾激烈,而虚拟耕地资源进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较高,人地矛盾缓和。  相似文献   

10.
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与耕地利用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可为乡村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思路。文章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理论论述了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动力机制,探讨了劳动力要素变动与耕地利用转型之间的关系。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下的耕地利用转型是社会经济转型和变革过程中,乡村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年龄结构变化引发的种植结构、经营方式、固有投入和耕地产出能力等耕地利用形态的变化,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动态过程与微观个体体能效应、劳动替代效应、土地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是助推耕地利用转型的动力。研究认为,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关键在于通过耕地利用形态的刻画,剖析劳动力结构变动与耕地利用形态变化的关系。在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背景下,面向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利用转型调控需要全面把握劳动力要素的新发展趋势,逐渐强化土地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5年从甘肃省各县、市、州中选取的487户农户为样本,从农户层面深入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就业并未对甘肃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结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植业内部。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与农户家中劳动力外出就业后要素禀赋变化情况紧密相关。农户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与家中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人数、是否有返乡就业或创业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区域等引起农户劳动力禀赋变化的因素紧密相关,而与农户资本禀赋变化和农业技术应用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12.
农地规模的效率界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生产规模与工业生产规模一样不存在一个理论上的边界。农业资源禀赋的限制并不能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和劳动力稀缺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的进步解决。如果一种要素的价格相对于其他要素价格上涨,就会产生减少这种要素相对使用量的一系列技术制度变迁。一个国家获得农业生产率迅速增长的能力,取决于在各种途径中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有效促成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应该是,通过它一个社会可以选择农业技术变迁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Chenery经济结构转化理论基础上,概括了我国转型阶段经济发展中的耕地问题,并回顾了经济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研究。运用2009年国际截面数据,对经济结构与耕地变化之间的Kuznets曲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耕地变化之间不是倒U型,而是更为复杂的N型关系,经济结构转变中农业劳动力、耕地向工业或城市的转移以及农业份额的下降均会引起耕地资源的减少。提出转型期经济结构转型与耕地保护相融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20,(1)
耕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基于366份流入方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究两类流入方持续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耕地持续转入意愿共同受到经营年收入、对村支两委满意程度、对政府扶持满意度、耕地流转价格水平和对村委会主导流转模式认同等5个因素的影响;小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耕地持续转入意愿主要受到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的影响;大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耕地持续转入意愿则更多地受到市场、信息和技术要素的影响;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越高的流转模式越有利于同类主体耕地持续流转意愿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介绍中外耕地估价历史及我国开展耕地估价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资源价值核算的基本思路,据此思路,在综合考虑农业生产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及其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核算了扬中市及不同乡镇的耕地资源价值,并依据价格高低进行了价格区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认为,农地抛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提供较低的级差地租、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当前农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异质典型县域耕地流转绩效评价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宏观把握耕地流转绩效及区域差异,从我国农业大省湖南省四大异质经济板块中选取5个有梯度的典型农业大县、强县,构建耕地流转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标准,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区域耕地流转绩效。结果表明:①从评价等级来看,浏阳市、湘潭县耕地流转的经济和社会绩效较好,汉寿县耕地流转的社会和环境绩效较好,3县(市)耕地流转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绩效,耒阳市耕地流转的环境绩效较好,但经济和社会绩效不高,耕地流转综合绩效一般,龙山县耕地流转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均较低,耕地流转综合绩效较差;②从综合得分来看,浏阳市、湘潭县、汉寿县、耒阳市和龙山县耕地流转绩效得分依次递减,综合绩效基本呈现出由长株潭城市群向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南丘陵山区、大湘西地区逐步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③经济发展水平、宏观区位条件、劳动力转移状况、耕地资源禀赋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等是引起耕地流转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提高耕地流转率的同时,针对差异及问题,分类施策,有利于全面提升耕地流转的综合绩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身体的长成及维持、技能的获得及维持两个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形成过程的特征,认为劳动技能是外部条件和内在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分化。劳动技能的高低是确定劳动力价格的主要因素,它是市场竞争做出的必然选择。劳动者享受了超过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劳动力价格的相当部分是劳动力要素参与分配得到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正在由供给过剩进入短缺时代,劳动力价格也出现了持续上涨的势头,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开始减弱,对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需要对其深入研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如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实施城镇化战略,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形成国内雁阵模式等,通过这些政策继续保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1.相关概念界定。农业劳动力指从事狭义农业即种植业(主要是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12大类农产品)或广义农业即种植业之外再加上畜牧业、水产业的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指在上述产业领域无法容纳或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指居住生活在中国约80万个行政村(含约500万个自然村)的劳动力。他们从事农业以及二、三产业(构成了乡镇企业的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指村庄中的所有产业均己无法容纳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观察。农村劳动力则主要从居住地角度进行观察。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原来生活在村庄中的劳动力进入城镇谋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