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明清时期,晋商文化占据中国商界上百年。他们坚守中国传统的"诚"的理念,以信用为基础,创立了票号,也就是近代中国银行的雏形。诚和信的理念为现代会计制度奠定地基础,丰富了会计文化内涵。晋商会计就是中国近代会计的典型代表,而晋商发明的中式复式记账——"龙门账"在世界的会计史上熠熠生辉。晋商文化精髓仍须要现代会计人一代一代传承、创新,发展。今天的会计科学,完善会计技术,提高会计审美能力,追求会计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花聚会 《经济论坛》2014,(1):F0002-F0002
正中国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艺术。中国书法的核心价值是真、善、美,这是她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决定的。弘扬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光明大道。真、善、美是中国书法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在岩洞或器物上刻划象形符号,摹写自然万物,这些介于文字或图形之间的契刻符号则是原始书画的萌芽。书画同源而分流:随着劳动、生活的复杂化,简单象形符号,既不能快速记事,也满足不了更高的审美要求,二者逐渐分离发展。更趋形态逼真细腻的摹写发展为绘画艺术;而更趋简化的线条刻写符号,逐渐发展为古象形字。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描述汉字创造时说:"仰观魁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蔡邕则概括为"书肇于自然"。清人龚贤认为书画"与造化同根,  相似文献   

3.
薛胜 《经济纵横》2004,(4):18-19
“真、善、美”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类自诞生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真、善、美”本身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企业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他各种活动综合发展的结晶,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具体到市场营销领域便是“真、善、美”的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4.
广告伦理的主要内容是体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真”、“善”、“美”。真是广告伦理的基础,要求广告传播的内容真实性。善是广告伦理的核心,强调广告传播的主题要健康、传播方式要适当。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是广告伦理的升华。三者统一,是广告伦理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校园",目标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倡导和弘扬"和谐"精神,要有"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不断促进人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就是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用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张圆 《时代经贸》2009,(4):19-20
在城市人丈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城市人文精神的特质,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统一的城市人文精神,更好地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科院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既各有其内涵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中必须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张红萍 《江南论坛》2006,(10):62-63
体育运动中的人格美,主要指从事体育运动的有关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行为态度、理想趣味等所体现的人的价值美.美的人格是人的心灵的真、善、美的结合,是心灵美之见于行为美的感性实体,是具体人在涉及或参与体育运动时的具体活动.体育运动中,一个人的人格美还是不美,高尚还是卑下,将直接影响其体育行为及体育人际关系的性质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     
李慎之:五四的精神是什么?是启蒙.启蒙就是以理性来打破几千年来禁锢着中国人思想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就是要“以现代知识”来“重新估定一切传统价值”的一种新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羊,不仅是自然的生物,而且被赋予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吉祥、神圣、善良、谦让、公正等,是真、善、美的象征,同时,羊文化中也存在一些劣根性,如盲目、缺乏个性等。借鉴传统“羊文化”中的精神特质,吸收和运用积极的一面,摒弃和根除消极的一面,对现代高校管理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们要懂管理、善经营。当80年代跨人90年代以后,同样是"懂管理"善经营"这几个字,它所包含的内容无疑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概括地说就是,80年代对企业家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值长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2.
王一 《商周刊》2015,(6):78-79
虽然这些代表并没有代表性,但其素质要求并不低,必须敢说话,善表达,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和稀泥、当会油子、只会摁表决器和鼓掌可不行。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在古代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那么,古代议事的会怎么开?官员们又是如何表达民意、上交"提案"的呢?在"集议"上,议案很难"一致通过"古代中国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一个人拍脑袋"难免有局限性,才有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存在价值,主张尊重个人生存权力及发展机会。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就是图书馆在整体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它强调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图书馆的出现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馆面向各阶层大众,饱含着深厚的人文意蕴,使图书和知识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在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应塑造以人文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与其说是"全盘西化",还不如说是"全盘日本化的西化"。中国虽曾有"全盘西化"的愿望,但事实上却没有被真正地"西化"过,传统还在,儒家文化也依然存在,当代的文化转型中儒学的复兴才因此具有真实的基础而成其为问题。儒学的复兴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地把启蒙思潮转化成儒学的内在组成部分,而启蒙的未来则在于通过儒学的复兴而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转型。化解启蒙—儒家的二元论或许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最大的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其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与内涵 1.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一部人类思想史就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理念,西方古代历史上苏格拉底的"至善的生活"、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生活",乃至现代马斯洛的人的欲望需求层次理论等,都是人类贤哲对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及理想社会美好生活境界的构思和憧憬.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文、艺术教育的融合既是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重成器轻成人、重理论轻实践、重专识轻通识、重能力轻素质的"五重五轻"现象。从顶层设计和具体途径上解决科学、人文、艺术的融合问题,培育真、善、美统一的"和谐人",是克服、改观这种局面的根本进路也是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启蒙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前说儒家是游魂,现在看起来,正因为它碰到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困境,所以它不必借尸还魂,一切世间的组织、结构、理念、行为、运动,都是它发挥法力的道场,因为它所关注的是人类存活、发展和充分的自我实现。"五四"的反省不应当只是一个思想领域的课题,它必须为中国当代的灾难承担必要的责任。那种把启蒙价值当作"真理"来接受的意识形态,事实上是一种"观念的暴力",它不可能接受对这套价值的任何批评反思,从而形成了一种关于启蒙价值的现代迷信。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界依旧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同时又有启蒙精神的萌芽.由于中国当时的经济依旧是小农思想主导的自然经济,启蒙精神并没有成为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而是在历史潮流中潜存下来,并在中国近代戊戌时期得到全面的启动.对船山《周易》乾卦诠释中的儒家思想进行研究,我们会发现,船山的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启蒙精神,其儒家思想是融入启蒙精神的儒家思想.这一启蒙精神,是在中国明清之际话语系统的中的启蒙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启蒙精神,并不能通过其自身的发展,而形成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与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我们的高等教育除了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大学教师的责任,而德育教师的责任更重些。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有了人,人的精神就会在环境中得以体现和折射,即使是保持最原始状态的自然环境,由于人的精神存在,环境也会因为被人的介入而改变,从而具有人文精神。本文试从人文精神作为视角略析环境雕塑(城市雕塑、人造景观、纪念碑、墓碑等)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