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古代赋税政策发生了八次重大的改革,其中不乏有减免农业赋税的政策,这些政策有长期减免赋税以劝农和临时减免赋税以救荒为主,表现出赋税减免政策的周期性、单一性、偏重性和阶级性。这些政策的出台,与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的"重农思想"、历史条件下的土地制度和政治人士的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赋税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秦汉至唐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主要由封建国家赋税收入所形成的有效需求所拉动。本文从封建赋税提升商品市场丰度、扩展商品市场广度、增加商品市场容量、发挥商品市场功能以及推动商品生产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陈字  郑玲 《经济师》2005,(3):209-209
文章探讨了制度变迁的诱因和过程 ,提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设 ,并从中国古代土地 ,赋税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分析了三个假说。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官商":一个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最大化,因而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乃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逻辑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5.
颍州府是清朝淮河中游重要的农业经济区.雍正六年(1728年)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后,颍州府改革了赋税征收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执行情况不同,各地田赋、杂税和存留比例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最大化,因而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乃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逻辑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7.
西方税收公平原则的演进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原则是几百年来税收理论探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西方学者围绕公平赋税的两大传统--利益赋税原则和能力赋税原则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回顾税收公平原则的演进过程,梳理相关理论的发展线索,理清理论的发展脉络,无疑对我们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税收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开始走向衰落的拐点时期.本文以长期变迁的视角,着重对明初至清中期政府政策对原始工业的积极效应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其中主要包括鼓励农业种植业以外的多种经营、松弛自古形成的重本抑末政策、废除阻碍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匠籍制度,以及推行以"一条鞭法"为主要内容的赋税制度改革等.以此弥补以往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明清时期政府政策的积极效应重视不够的状况,并试图进一步证实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清代台北芦洲的土地赋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国的晚开发地区,清代前期,台湾各地特别是台北淡水河流域的土地赋税关系大多处于无政府状态,民间土地开垦与政府赋税征收的相互脱节现象相当普遍.清代中期以来,政府虽然采取许多措施,试图加强对于民间土地开发与赋税征收的控制,但是始终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民间在土地开发、交易和登籍纳税等方面所采用的家族行为,在清代台湾土地赋税关系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赋税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超经济掠夺的手段。沉重的赋税,不仅使人民困苦不堪,而且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赋税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以这种方式占有社会产品份额的大小以及它在各经济部门间所占比例的不同,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封建社会的赋税同样具有调节经济的作用,封建统治者同样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赋税这个杠杆,为巩固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是钱穆先生五次演讲的合集,该书虽然篇幅小,却字字珠玑,极具深度,展现出一代国学大师的翩翩风度.钱穆先生对汉、 唐、 宋、 明、 清五个最重要的朝代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以五代的政府组织、 考试和选举、 赋税制以及国防与兵役四个制度的"得失"为主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让我们对历代政治的流弊有了全新的见解.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的自然环境因素、皇权所受的制约、 中国古代法律的人本化思想为出发点,说明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有其存在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配第作为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他的理论不但对当时的英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当今社会的经济学人,尤其是他在<赋税论>中的所体现出来的税收思想.文章从配第的税收原则理论、税制建设、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对其税收思想展开较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改革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赋税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所推行的政策和所秉持的理念对后世的启发很大,其中"量出为入"、以财产税代替人头税等财政思想和政策至今依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傅玄的赋役有常理论的依据“安上济下, 尽利用之宜”出发, 具体阐述了傅玄的赋役有常理论的含义, 如何做到赋役有常, 做到了赋役有常会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些具体内容的阐释, 揭示傅玄的赋役有常理论对今天的赋税理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王府庄田与清代更名田存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并影响到州县的赋税演变,需要前后贯通加以考察。以湖北黄陂县为例,明代潞藩和楚藩在该县拥有庄田,入清以后均相应转化为更名田,但二者对州县赋税演变产生的影响不同。具体言之,潞藩庄田并纳国赋与王租,黄陂县以"改派"、"分摊"的措施加以应对,改变了县际及县内的赋税派征,并为清代的更名田改革完全继承;楚藩庄田仅纳王租,其租谷田地征收本色,入清以后折征谷价,且在更名田改革过程中出现重赋问题,黄陂县则以"均摊"的方式实现均赋,亦调整了县内的赋税派征。以州县层级为视域,探讨王府庄田与更名田的实践过程及其引起的赋税演变,不失为深化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邓宏图 《经济学》2003,2(3):531-554
本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最大化,因而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乃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逻辑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流转税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信艳 《财经问题研究》2005,(11):92-96,F0003
本文基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先秦时期流转税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评析.本文认为,虽然古代流转税活动较为原始,但从有关思想家言论的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赋税资料中,还是能梳理出一些宝贵的流转税思想财富.具体体现在:"关市讥而不征"的关税思想;"寓税于价"的消费税思想;关税、市税在流转税制结构中的冲突分析的流转税制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皇权专制社会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即在“重农抑商”思想下,统治阶级必然对工商税实行重税政策;而田赋和徭役制度变迁的特点是沿着减少交易费用的方向变迁。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证,能够为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和规律性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张晓刚 《经济师》2012,(8):112-1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包含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其中教学制度思想是《学记》中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规则和规范的角度发掘这一宝贵的教学思想史资源,结合新课程改革,深化对我国古代教学制度思想的认识,丰富教学制度的理论研究,也希望为我国当前的现代教学制度改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一田两主”制对当前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地使用制度已取得辉煌的农业绩效,但由于农地产权构成上存在着失衡,土地使用权权利范围过窄,制约了农业生产绩效的发挥。而我国古代的"一田两主"制度,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有效地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文章对"一田两主"制的由来及概念进行了描述,并对田面权的权能及其经济绩效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借鉴"一田两主"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中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