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这一视角出发,来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分析,构建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设计实证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时抑制盈余管理,机构持股比例低时加剧盈余管理,即倒U型的关系。研究应用截面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单变量分析等方法,从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验证出倒U型的拐点在机构持股6%,说明机构持股6%以后,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抑制操纵盈余的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利用2004~2007年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在公司治理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不断上升,其对待公司治理的态度从消极的间接治理逐步转为积极的直接治理.但由于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证券市场存在缺陷,导致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监督效果也不理想.为此,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和谐治理作用,必须优化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治理结构及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代理理论,检验了机构投资者能否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R&D投入、追求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结论显示,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机构持股能够激励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上发现表明,机构投资者已经能够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机制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5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监督、容错和促进知识溢出3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显著提高了公司创新产出;在影响渠道方面,机构投资者主要作为公司治理监督者和区域知识溢出的传播者,促进投资公司创新产出;机构投资者尽管没有通过降低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为管理层可能遭遇的创新失败提供风险保护,但显著提高了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可能性。采用中证800指数成份股调整进行机构持股外生冲击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该研究为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凭其所持有股权介入上市公司治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可以促进股价上涨,从而使机构投资者获利,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成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宋玉  李卓 《中大管理研究》2006,1(2):115-134
本文对2001-2004年间我国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主要指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其所持有公司的会计信息、市场表现信息、公司治理信息,以及公司综合信息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市场表现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较强;公司治理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较弱;公司综合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最强。而且,上市公司分类信息和综合信息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相关性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规模、负债率、盈利状况、资金占用程度、上市年限、换手率、市价与股票回报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呈现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效应增大。本文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公司控制权结构对于机构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公司内在环境的治理是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新兴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彭玉洁 《时代经贸》2011,(10):126-126
机构投资者凭其所持有股权介入上市公司治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可以促进股价上涨,从而使机构投资者获利,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成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控制权竞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解决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理论模型。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通过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减少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吞与掠夺,提高企业的业绩。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公司治理效果受到股东持股比例、法制环境与机构投资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2015年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监督、容错和促进知识溢出3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显著提高了公司创新产出;在影响渠道方面,机构投资者主要作为公司治理监督者和区域知识溢出的传播者,促进投资公司创新产出;机构投资者尽管没有通过降低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为管理层可能遭遇的创新失败提供风险保护,但显著提高了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可能性。采用中证800指数成份股调整进行机构持股外生冲击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该研究为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创新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雪  龙娟  姜珊 《经济研究导刊》2014,(20):209-210
创业板的开启为众多不符合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开通了融资渠道。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两高六新"的特点,加之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更多的风险。为了维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少数创业板公司开始利用关联方交易、内幕交易等进行违规操作,这无疑会加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和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并进行风险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经理层治理四个维度构建公司治理指数的测度指标。以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2008—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境外机构股权投资者持股(QFII-shares)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QFII-shares持股比例、持股制衡度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正相关,表明QFII-shares持股比例和持股制衡度越高,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越高,治理绩效就越好;公司规模和控股股东类型与治理绩效显著负相关;公司所处的宏观政策环境越好,公司治理结构就越完善,治理绩效就越好;QFII-shares持股周期与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并采用相对监督收益的标准,考察投资策略、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而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如果只存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会有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当存在若干个持股比例相当的机构投资者时,则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4.
牟涛  向杨  杨雪 《宏观经济研究》2012,(10):38-46,83
本文在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度环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信息披露及时性,同时,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影响机制在不同产权背景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主要受到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债务治理的显著影响,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独立董事比例的影响并不明显;法治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都不显著,但法治水平、市场化程度分别与年报披露及时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既不同于个人投资者也不同于国家股东,它有"退出"和"呼吁"两种选择。正因为如此,机构投资者能否有效监督经理人员引起了较多争议。文章利用1999年至2003年328家上市公司的资料和工具变量方法,在控制一些条件变量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董事会规模、公司红利和公司业绩影响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仅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和高管层的重叠人数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公司的会计业绩显著正相关,但对公司红利有显著性的负面影响。因此,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并提高其持股比例,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业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部六省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结构以及高管人员人力资本特征等三类十一项因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它们各自与高管报酬的相关性.探讨这些因素对高管报酬决定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绩效、法人股比例与高管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高管报酬显著负相关,高管年龄对其报酬也构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都星汉  倪宏斌 《经济师》2009,(10):87-88
中小板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年,其发展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企业盈利更加稳定,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文章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选取了2007年底前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从内部人持股这一角度研究了它的负债政策,发现公司的负债已经与公司内部人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同时通过这个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国政  阮青松 《经济论坛》2010,(9):163-166
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对公司的股价影响更加明显。那么,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究竟是损害还是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呢?本文通过收集2007年至2009年部分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促进了公司价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沪深两市2009—2012年661家A股主板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政治联系与审计定价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审计定价越高;进一步的分组研究发现有政治联系且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民营上市公司,随着机构持股比例的增加,其审计定价也越高;而没有政治联系且有机构持股的民营上市公司,随着机构持股比例的增加,审计定价越低,说明机构投资者和政治联系是审计定价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国家政策走向,因此,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关注。而社保基金的投资信息只能通过其持股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布才得以披露。这些上市公司为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提前将信息泄露给其他机构投资者,公司股价会产生一个在信息披露之前反应的超额收益,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