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农民工工资决定方程的代际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文 《新经济》2014,(13):33-44
一、前言本文对农民工的定义为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拥有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其中不包括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包括大专在内)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人群。因为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他们的工作和生产环境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相去甚远,已不能称之为农民工。农民工现象是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而出现的,这一现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这一群体内部开始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呈现出不同的群体内部特征。其中,尤以80、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为代表。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更加渴望融入城市、对农业、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中国现有户籍制度下的特殊群体,他们隶属于农村但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他们从事着城市中最苦最累的工作,拿着菲薄的收入,在城镇化进程中选择努力融入.本文以温岭区泽国镇农民工群体为例来探讨农民工群体的权益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前主要经历是读书,受到的教育程度高、基本不会干农活,主要以追求自我在城市的发展为务工动机,大多数愿意从事工作任务轻、技术性强的工作,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从信任视角出发,探讨进城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延续的内在机制。进城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的延续主要源于来自农民工群体内的拉力和城市社会的推力。农民工群体内的拉力包括:迟早要回到一种重复性博弈的农村生活状态、初级群体的社会相似性和对成员声誉的了解、弱势群体地位的影响。城市社会外群体的推力主要指:农民工的社会污名化、农民工对城市社会风险的自觉规避、信任机制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群体伴随着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而产生、发展、壮大,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城市对农民工群体实际上是"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从消除社会排斥和促进社会接纳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基本途径,而就业稳定是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基本保障。利用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在构建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区域稳定性较之职业稳定性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普遍存在,且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差异;职业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新一代、高收入和在小城市就业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区域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老一代、从事白领职业和高收入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7.
不同群体的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在城市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既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别。从农民工在城市从事不同职业的角度,可将他们分为四类不同的群体。政府特别是农民工所在城市的政府通过制度变迁、政策调整,既着眼于解决他们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困难,也有利于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现状与障碍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因素,并就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社会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鉴于理论研究、政策与农民工现实期望的巨大差距,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出发重新界定了群体社会融合的内涵,并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实际测量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水平。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教育之外其他因素对不同维度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影响差异。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全面提升,必须切实推进和落实户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10.
伴随社会结构转型而来的农民工群体是当前新型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特殊群体。文章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和农民工管理者的访谈,论述了农民工在就业、人际交往、城市社区的生活和城市适应等问题,指出农民工要顺利实现市民化,必须要实现稳定的就业,能够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活;要有和市民主动融洽接触、交往的意识;要积极参与城市社区事务,在社区参与中表达自己的声音,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更要注重积极主动地改变原有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方式,培养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志红 《生产力研究》2011,(12):40-41,107
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新生代农民工为乡村人口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特殊性,他们更向往和期盼城市化,渴望融入城市,得到城市的认同。文章从身份认同、制度认同两个客观方面和主观自身认同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愿望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面临城镇化"陷阱"——缘于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严重障碍而生成的多重经济社会风险与危机,主要表现在城市社会"二元"化、农民工群体边缘化和人口转移泡沫化、短期化。农民工社会融合困境有着经济社会成因,其中,制度障碍、文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主观障碍是主要根源。跨越城镇化"陷阱"的有效路径主要有:推动农民工的社区参与和文化融合,培育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的城乡一体化;扫除社会融合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治理,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目标有机植入社会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改革的浪潮,数以亿计农民工群体背井离乡,走向城市,汇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伴随着这一进程出现了农民工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面临着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更加和谐地进行城市化,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关注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与农民工定居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扩大内需的政策不能忘记农民工这一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农民工①是当代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怀揣梦想,背负希望,离开土地,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工作并寄居在繁华而陌生的城市。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国106个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水平流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职业垂直上升流动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垂直上升流动的跨度以及最后进入的职业层次的高低都会对其城市融入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初职业为一般劳动力,通过职业垂直上升进入到管理精英阶层的农民工,他们的城市融入意愿高于进入到技术精英阶层的群体,而从技术精英转为管理精英的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意愿更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2)
农民工是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见证了我国持续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历程。毋庸置疑,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充沛、低廉的劳动力,做出了特殊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文章对成都市农民工群体生存状态进行分析评估,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分析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为成都市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未来劳动力供给中坚力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显著的自身群体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可划分为“跨企业离职”和“跨城市离职”两种.通过对广东省284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因素进行了因子聚类,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因素可归纳为五个因子——工作发展、工作条件、工作关系、工资待遇和工作保障.政府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重新定位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全方位的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建立健全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民工流动就业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几亿农民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就业、生活,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群体快速发展,迅猛扩张。目前,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已和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性别差异就扎根于社会之中。男性与女性在生计策略、生活方式的选择存在不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其是我国大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之一,生计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性别角度出发,以大同市农民工为调查主体,研究当今不同性别进城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发现男性与女性农民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较大,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基本没有差异,生计资本整体情况差异也不大,因此我们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避免女性农民工成为"双弱势"群体。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工问题是关系我国由快速城镇化向健康城镇化转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1.构建覆盖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第一,须对城市住房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积极推动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以此改变农民工只能通过婚嫁、投资和技术移民等在城市落户定居的方式,推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的进程。具体来说,可由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使公租房、廉租房的申请不再受户籍的限制,使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可享有租住公租房、廉租房的福利。第二,鼓励和支持雇佣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具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在符合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