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为能源短缺所困扰,能源短缺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正视中国能源短缺及资源浪费与污染严重的现实,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出发,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体系,包括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资源配置、理论模式、运行机制等;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现状、障碍及风险预测预警机制;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研发及全球化等方面实现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选择。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对深化再生能源健康发展、规范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能源安全、丰富产业经济学与能源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5.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8,(2):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期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中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1]指的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要改变以往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国近9年来的能源生产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原煤、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与总能源的关联度分别为0.873 5、0.608 3、0.725 1、0.762 9.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消耗原煤为主要能源手段,这种能源结构不利于建构低碳经济.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大力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应从全球化视野、新能源安全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基本思路,具体可从推进节能降耗、促进能源绿色发展和优化能源结构、构建能源多元供给体系及深化体制改革、释放能源市场活力等方面,实现我国能源战略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具有丰富的常规能源,例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水资源。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自身蕴藏了大量的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等。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以及我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因此,研究新疆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了新疆地区各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各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新疆地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蔡鑫磊 《当代经济》2021,(10):46-53
近年来,美国对于能源独立和革新的共识逐渐加深,能源自给率和独立性不断提升,这对于美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升利用效率、降低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进口和消费国家,其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经验和政策对于其他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能源政策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以在我国国家能源战略中占重要地位的陕西省为例,揭示陕西省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能源大省产业经济由大变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即科学合理规划能源产业;建立能源多元化供销体系;有效控制能源消费增速;加大区域新型能源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日益增加,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升级对于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讨论了中国能源结构的变迁过程以及能源结构变动刚性的原因,并比较借鉴了主要发达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特征及主要经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老君山地区农村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源消费观念及利用技术落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替代能源产业及服务体系薄弱,替代能源产业启动困难。针对这些农村能源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也是我国范围内的重大战略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长远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指出能源消费面临严峻形势;确立了未来5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目标,其总目标是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持续能源为主;为了实现这一日标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做法,进而提出了适合我国特点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立足科学发展观,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能源产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庆阳市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了能源产业发展对庆阳市财政收入和财力保障的影响,提出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延长能源产业链条、完善能源税收体系,实现能源产业与财政收入同步协调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大幅度攀升,而中国能源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能源的进口、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利用率提高的技术开发普及,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社会面临的难题。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需求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湖北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湖北省能源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展望湖北未来的能源发展,提出了湖北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再造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石油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对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陈旭 《经济师》2008,(2):294-295
能源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会不断增长。文章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日益旺盛的能源需求,然而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短缺以及开发过程中引起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却放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生物质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大量的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缓解了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矛盾,降低了原有能源利用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破坏。目前中国过多重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而忽略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这无疑制约了中国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的发展,对中国能源战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研究方向,提出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旨在评估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对中国的环境影响程度,实现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