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夯实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就国际技术贸易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贸易中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是其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其中在技术引进的具体方式中,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纯技术贸易与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协整且互为因果,而关键及成套设备、合作生产等技术引进方式则并无促进作用。此外,技术出口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技术引进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引进技术时,企业倾向于引进成套设备,加上技术出口国对出口技术的限制政策,导致通过技术引进难以得到核心与关键技术,且由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普遍存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技术引进结构,必须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和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合作机制,并重视引进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技术的情报交流。  相似文献   

4.
国际技术转移是一国缩短技术差距 ,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国际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 ,我们提出了我国“主动找寻”的国际技术引进策略 ,它们是 :与世界市场同步 ,在动态学习中获取技术、最大化企业特定技术能力的转移、找准在全球化生产网络中的位置、政府政策以构建网络、促进深层次一体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TNCs)是现代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对东道国的经济的影响因东道国的特点不同及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而各不相同;就有的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能促进经济发展;而就另一些东道国来说则不然。对同一东道国,有时对经济有促动作用,有时则产生负效应。即使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不同的东道国,其国度亦各不相同。全面、正确认识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对东道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关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全面、科学地确定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政策并做出科学的决策,改进技术引进绩效,提高外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1987年至1988年,我国用150亿美元引进技术约2万项,签合同3万个。其中以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引进的项目占全部引进项目的71%,加上租赁、补偿贸易等以进口设备为主的合同项目,硬件引进所占比重高达80%;而真正用于软件技术或纯技术引进的项目只占全部引进项目的11.4%。技术引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的技术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进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才能增强本国技术能力。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是连续的过程,不可人为地分割和中断。长期以来,在“赶超意识”的驱使下,许多企业不是为掌握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研发展起点而引进。  相似文献   

7.
贺俊  陶思宇 《经济纵横》2019,(10):64-7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最初几乎全部依赖国外技术支援到依靠归国科学家和自力更生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工业创新体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引进到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不断形成再创新能力和正向设计能力,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形成,中国工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路径。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日臻完善,由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到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有企业主导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为主要的技术来源,再到后来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竞争,特别是民营企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逐渐形成了内生、自主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当然,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针对技术标准、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和复杂生产装备等仍受制于人的问题,应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利用外资,将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希望通过外资带来先进的技术,特别是软技术。但国内外学者对外资能否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描述我国技术进步,将全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作为解释变量来描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并试图通过运用Engk—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来研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共同趋势,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技术进步的短期波动情况。在分析检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结论并提出应有选择的引进技术和提高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笔者利用我国1985年~2008年的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而且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注重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借此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技术转移主体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FDI的流入的确推动了我国的经济进步,但跨国公司为了维持其在某些领域的垄断地位,还会千方百计地阻挠这种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加上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和体制的障碍及吸收学习能力的有限,技术转移的效应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理论水平.因此,既要注重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又不能忽视我国的技术创新,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