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宋鑫陶 《商周刊》2013,(25):7-7
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惠及民生。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而言,改革尤为重要,而转型期本身又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间段。邓小平曾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下中国,改革亟深化。  相似文献   

2.
曹凤岐 《资本市场》2007,(11):23-24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过去最大的弊端是制度的弊端,目前最大的一个制度革新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的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而开放也是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深化对改革性质的认识周振国当代中国改革的实践在逐步深入,我们对改革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邓小平对改革的一系列深刻论述,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笔者认为应当把邓小平的两个判断联系起来,系统地加以理解。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西林 《经济师》1994,(11):7-9
中国何日能上信息高速公路西林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风靡全球,有人称“第二次信息革命已悄然到来”。毫无疑问,信息高速公路将带来一场科技和社会革命,中国同样面临着一次机遇。问题是,中国何日能上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信息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适应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精炼而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这一重大现实课题。就像当年毛泽东通过科学回答和解决“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邓小平通过科学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一样,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7.
寻求改革与发展的稳定区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第二年的观察与思考陈甬军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已近两年。两年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无论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历史水平和国际水平,为我国实行"三部走"的发展目标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何伟 《经济纵横》1993,(11):1-5
<正> 建立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第二革命。如果说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是第一次革命,那末,消灭平均主义,消灭严重浪费,消灭公有财产无人负责,消灭以权谋私现象,建立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范,以此为标准来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则是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是社会主义第一次革命。这次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按劳分配,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的不同。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一次定性的革命,完全改变了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并没有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内部的定量关系。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把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世界历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广阔背景上,讨论了邓小平的历史地位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了“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毛泽东是实现“第一次革命”,从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领袖,邓小平则是代表了“第一次革命”发展到“第二次革命”的全过程,从而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伟大革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汇入世界时代新潮流的杰出开拓者和规划了中国由传统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非凡设计师.在思想文化方面,他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全面基础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伟大理论家,是向民族肌体注入了强劲的现实主义精神,熔铸中华民族现代文化气质的卓越领导人.正如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的,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邓小平则规划和实施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了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使国家强盛、人民逐步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的实际,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于是改革的浪潮席卷了中华大地,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是一场革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都在引起深刻的社会震荡的同时引起深刻的思想震荡。改革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与以往的革命相比,又具有新的特点。如果说以往的革命所要触动的是一个方面的陈旧事物,那么这场改革所要触动的则是来自两个方面的陈旧事物:一方面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正是因为如此,它必然要遭到旧的思想观念的顽固抵抗,既来自于“左”,又来自于“右”,这就为改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即如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1992年之后,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学家把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誉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走的是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之路,走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这与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次革命”相比显然成效显著,同时许多学者也开始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结构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甄树声一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条件,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  相似文献   

13.
三年三次,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如约而至"。从第一次的"有点紧张"、第二次的"十分珍惜",再到第三次的"责任重大",温总理的心情在变化,同时访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但不变的是对百姓感受的高度尊重、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总理与网民"春天里的约会",已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以下9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改革的理论指导:注重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改革的性质:将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相统一;改革的方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的方式:以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视发展为改革的目的;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以稳定作改革的保证;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注重市场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相互推动;改革的协同配套:推进全方位改革;改革的推动力量:注意发挥基层和领导层的合力作用。全文分上、下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内外开放也是改革。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这20年,世界出现了大分化的格局,两极世界分化为多极世界,冷战转化为缓和,其中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出现了向两个相反方向的分化:一个是从社会主义分化出去,它的标志就是一批原社会主义国家分化为资本主义国家;又一个是从超阶段社会主义分离出来,走上振兴社会主义之路,它的标志就是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已经从超阶段社会主义分离出来,进入了初级社会主义社会,重新焕发出社会主义的青春活力,实现了持续20年的经济高增…  相似文献   

16.
“费改税”是针对目前我国“费大于税”所提出的政策主张。这一政策主张,目前在安徽农村首先实施,意义重大,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革命。如果说前次革命解决的是广大农民温饱问题,那么这次革命解决的则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问题。尽管这两次革命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农村生产领域,后者侧重于农村分配领域,但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扩展到城市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改革已经走在农村的前面,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7.
范旭涛 《经济论坛》2004,(18):56-57
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在他的《知识社会的兴起》一书中指出,一百多年来人类历经了三次革命,即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和管理革命。这三次革命都是由知识意义的根本转变驱动的。第一次革命是知识被应用于工具、过程和产品,形成了工业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知识被应用于工作,从而引起生产力革命;第三次革命则是知识被应用于知识本身,从而引起管理革命。现代管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开创的“泰勒制”,此后的管理科学呈现出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今天随着网络产…  相似文献   

18.
“历史性飞跃”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道路问题,并把党的事业引向胜利。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就潜心于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重大成绩,也有严重失误,为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伟大的先驱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续探索和开拓,开始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本文就毛泽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探索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联系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张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68-170
"引咎辞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并且在西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引咎辞职机制"在当代中国起步很晚,但它对改革发展中干部人事制度的完善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目前,引咎辞职机制还不健全,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建立一套全新的机制平台才能使引咎辞职机制得以支撑,从而大大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杨帆 《经济师》1996,(3):14-14,11
关税改革的方向在于“名实相符”杨帆一、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保护最严重的国家"吗?1995年底,在法国举行的一次中国经济研讨会上,就中国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两位来自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国和美国专家,年少气盛,直言不讳,称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保护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