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4CS理论的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农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的发展。营销是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休闲观光农业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4CS理论出发,提出了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创新的若干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都在开展观光农业项目,我国的观光农业项目一直存在着布局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汉中自然资源条件的分析,对汉中发展观光农业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突出汉中观光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创意产业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宁夏观光农业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在国家开发西部地区的形势下,发展观光农业既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又可达到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宁夏在全国属于小省区,但在发展观光农业方面却有比较独特的优势。从历史上讲,西夏历史和文化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从自然条件上看,地处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半荒漠地区的宁夏却拥有美丽的引黄灌区,享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本文就宁夏观光农业发展的条件与优势,观光农业的区域布局、发展主要方向、项目与景点及旅游线路设计等谈一…  相似文献   

4.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31,自引:8,他引:223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观光农业按其功能可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观光农业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北京市是特大城市,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是全国观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充分考虑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尽量与旅游业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是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选取呼和浩特市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该市的农村发展中面临这一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保等问题,迫切需要整合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该区域农业资源特点,探讨观光农业发展的可行性,揭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观光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在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观光农业的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找到资源特色、组合优势等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合理布局、农旅结合等发展思路,为同类地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罗平油菜观光农业的发展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而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对观光农业概念和罗平油菜观光农业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宋红  马勇 《经济地理》2002,22(3):376-378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就型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本文在对观光农业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提升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保护,给农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总体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规制完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产品体系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创新破难,才能有效化解瓶颈要素,更好地发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综合比较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持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对农业经济、旅游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贵州省在发展旅游产业上,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及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贵定云雾镇具有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种资源,具有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兴交叉型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介绍观光农业概念、功能及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我国在发展观光农业过程中存在的有关生态学和经济学方面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观光农业开发规划的生态经济学原则,认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观光农业获得旅游收入的基本前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经济管理是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留下了丰富的农业遗产,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亟待提高认识,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活态保护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在发展思路上和各类物质或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相结合,和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入手。农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有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地方农业特色举办节庆活动建设休闲农家乐基地,打造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创意农业的有关概念,分析创意农业与文化产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关系,指出了创意农业不仅是海南休闲度假旅游、海南国际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热带农业发展的出路,并提出了政府重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多方联动、传播推广等海南发展创意农业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郭焕成  吕明伟 《经济地理》2008,28(4):640-645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规范经营阶段.文章在对休闲农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休闲农业功能、意义及其发展背景与市场需求,总结了我国发展现状与特点、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及典型省市休闲农业发展,指出了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并对休闲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体验经济背景的城市休闲产业集群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强 《现代财经》2008,28(2):46-49
本文从体验经济视角寻求休闲需求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根源,分析体验经济背景下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特征,认为产业集群组织模式是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重点探讨了休闲产业集群的增长极效应及其构建理念,并提出基于体验经济的城市休闲产业集群构建要素.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总结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后,以实地调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探讨了制约喀斯特山区现代农业推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并重点对喀斯特山区如何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桂华 《生产力研究》2005,(5):175-176,189,F003
休闲产业将成为世界支柱产业。我国目前休闲产业中旅游业发展迅猛,休闲体育业、休闲文化娱乐业潜力无穷,休闲地产业亦浮出水面。但休闲需求总体不足,休闲供给仍不合理,休闲产业市场还不规范,休闲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制约和理论研究滞后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所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当前应注意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地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观光农园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为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鉴于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在必要时给予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勿庸置疑,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农业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是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讨;其次,分析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