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和多数贸易行业TC指数的国际排名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服务贸易TC指数长期为负值 ,服务贸易行业之间TC指数有较大差异。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是强化以服务出口为重点、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 ,强力推进国内服务产业的发展 ,发挥行会、商会等贸易中介组织的作用 ,强化服务企业竞争实力 ,稳步进行需求结构升级 ,提高服务需求比重。  相似文献   

2.
针对服务贸易中的金融服务贸易展开研究,对中日韩三国金融服务贸易作简要介绍后,分别从RCA指数、TC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对三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明显落后于日韩,提出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之间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作为国际贸易桥梁和纽带的运输业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对中日韩运输业服务贸易作简要介绍后,运用近5年来3国运输业服务贸易额、服务贸易额等基础数据,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TC指数3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不同侧面比较3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情况,得出我国运输业与韩日存在巨大差距,据此分析我国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提高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性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服务贸易整体及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应从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方面着手,有针对性采取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保证我国服务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锋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84-187
与中国内地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劲相比,创意产品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贸易逆差连年扩大,其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采用RCA指数、TC指数和MI指数对1997-2005年中国内地创意产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提高中国内地创意产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使其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介于消费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尚不具备竞争优势.本文选取2001~2011年的数据,利用TC指数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菁  刘辉煌 《财经科学》2008,(12):89-95
全球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及其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迅速提升,是当代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趋势.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总体及各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以此确定我国在知识型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之间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作为国际贸易桥梁和纽带的运输业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对中日韩运输业服务贸易作简要介绍后,运用近5年来3国运输业服务贸易额、服务贸易额等基础数据,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TC指数3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不同侧面比较3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情况,得出我国运输业与韩日存在巨大差距,据此分析我国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提高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在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本文从对我国服务业现状的分析入手,运用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对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从总体和分行业进行定量分析,科学描述我国服务贸易当前的国际竞争力,进而运用Spss11.0软件对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以上结论,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促进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提高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宏  何穆彬 《财经科学》2012,(1):117-12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教育服务贸易逐步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是境外消费。近年来,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规模也出现了明显增长,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及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竞争力视角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伍再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11):14-18
中国加入服务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由于高级服务要素相对贫乏、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等原因,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比较微弱。从中长期而言,应审时度势,通过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增大,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提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使服务贸易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玉凌 《财经科学》2005,(5):165-169
WTO框架内以GATS及其金融附件等多边协定组成的有关金融服务贸易的规则体系,是推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最重要的国际协定.而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看似矛盾的两者在WTO框架之中是通过金融审慎措施进行协调的.金融审慎措施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既是履行WTO义务的要求,也是维护一国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企业国际化经营区域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晖 《经济经纬》2008,(3):77-81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投资的重点逐渐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领域。此项研究将结合以往关于区域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及世界服务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的区位选择状况,通过研究跨国公司中国服务业的投资区位因素,探讨服务型企业跨国经营时的共同关注点,并以此为借鉴,为我国服务企业国际区位选择提出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强势增长,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粗放型增长,技术创新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中的作用有限。为此,我们需要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依靠技术创新来建立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婷  庞东 《经济经纬》2006,108(5):43-46
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实现的,本文在对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其结论表明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出口每波动1%,会引发GDP波动0.2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8.
景瑞琴 《经济问题》2007,339(11):41-44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Firms’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has recently widened its focus from outsourcing of intermediates to off-shoring of business services such as software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all center networks. Although many services are intangible and non-storable, gravity model estimates show that geographical distance between business partners matters less for commercial service transactions. Rather, time zones can be a driving forc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by allowing for continuous operation over a 24 hours business day (continuity effect) when a proper division of labor is feasible and countries are connected to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ICT). But even when ICT provides alternatives for face-to-face interaction, time zones can act as a barrier when coordination problems with sleeping business partners occur (synchronization effect). In this paper, we fi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continuity effect in trade of business services, which is robust to measurement and sample size. Even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e effect of time zones on service trade depends on access to ICT. An improvement of ICT infrastructure will affect business service trade at long time zone distance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rade at short time zone di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